《感受肌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欣赏不同材质的肌理,感受材质的肌理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用磨印法获得材料的肌理,并对肌理进行重组,创作一幅有肌理趣味的新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材质的肌理美感,学习获得材料的肌理。?
教学难点:将肌理进行重组,创作富有肌理趣味的作品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由肌理制作的画,提问:这幅画是如何画出来的?
提示:其实画不一定是画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画是如何“画”出来的
新课导入
??1.?摸物猜物,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常见的物品,平时我们都是用眼睛来发现和认识他们,今天我们用手去触摸去感觉他们的存在和不同。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摸一摸并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描述一下。(贝壳、树叶、石头、布、羽毛)
那么刚刚几位同学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触摸,说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凹凸不平的,有的细腻光滑的,而物体表面不同的纹理我们就称为肌理。不同的肌理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同时也传达不同的美感。
2.、欣赏大自然中的肌理?
大自然中就有丰富的肌理,我们一起看一看
树叶:有粗的、细的弧线和弯弯的小细线。优美、细腻、蓬勃向上的感觉。?
树桩:粗糙、坚硬。厚重、敦实的感觉。?
羽毛:羽毛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理,也形成了不同的肌理,有的是小小的线条,有的是漂亮的色彩。轻盈、优美、柔软的感觉。?
?海螺:它身上有高低起伏的点、线,还有漂亮的色彩,使人感觉到很坚硬、冰凉、凹凸不平。?
鸟窝和鸟蛋:鸟窝和鸟蛋形成了一种对比,鸟窝很粗糙,鸟蛋很光滑,鸟窝给人厚重的感觉,鸟蛋则显得细腻。?
我们人类很早就认识了肌理,并运用肌理来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这些丰富的肌理就构成了美妙的大千世界,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肌理。?
想一想我们如何把它留在画面上呢
1、?树叶拓印:这一幅是树叶拓印的,水粉颜料不要抹太厚,印的时候手要轻轻按压,保证把叶子的纹理印清楚。?
?2、?揉纸添画:猜猜这种肌理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一张纸是很光滑的,如果我们把它揉皱后,纸的肌理就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再进行染色添画,就会出现特别的效果。?
不同的肌理,不同的方法可以制作不同的作品。为破门的手指手掌也可以制作作品。出示手指画作品。???
学生创作,展示作品
同学互相参观学习,看看别的组是用的什么材料、什么手法,创作出了什么样的肌理。?
???
三、课后总结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肌理,肌理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就能感觉到更多的肌理美。?
???
反思与总结
从课题看:感觉肌理,首先课的重点就要落在“感觉”一词上,感觉是什么?百度百科解释为: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简单一点的解释就是:觉得、认为。那么这一课我们就要让学生能用他的一些器官去感觉体会到不同的肌理。?
课的开始,就利用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什么叫肌理。紧接着提问学生:用什么方法把肌理留在我们的画面上?让学生通过磨印的方法简单直观的感受到肌理的纹理美。?
接着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觉肌理,到生活中去感觉古代和现代的一些物体上的肌理,通过欣赏小朋友们创作的肌理画,知道可以有多种手法表现肌理,最后我们来一起学学艺术家,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肌理的对比来增加画面的趣味和美感,我们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一些特别的材料来创作出有趣的带有肌理效果的画面。?
????这样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感觉、探究,学生欣赏到了丰富的肌理,感受到了肌理的美,也创作出来有趣的作品,课堂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提高了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变现能力及综合的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