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5 16: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教学目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及其优越性。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特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环境: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部门,并归纳总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主要的工业中心及工业发展的条件。
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业。
二、教学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及其优越性。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工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读图分析法,图文资料演示法,加强直观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太湖美》的视频音乐配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美的景色图片,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进入这一节课的内容学习当中去。
教师:(一边出示多媒体课件一边说)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一个区域优美的景色,不仅有苏州的古典园林,还有杭州西湖等众多著名的经典,除此以外,这个区域还有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那么,你们想去这个地方旅游吗?
学生:(高声回答)想
【新课讲授】
教师:那么这个地方在哪儿呢?(出示多媒体)这就是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示多媒体,长三角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去这个地区,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也就是位置,还要知道它的范围。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本P50—P51文字和图7.13,思考学案上的下列问题:
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
长江三角洲主要位于________(河流)下游地区,濒临_______和 ___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同时,这里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市,________省南部和________省北部地区。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__,河湖________。
4.【搜索回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认真研读课本,书写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中间巡查,指导学生的问题。)
教师:谁想起来展示自己的答案(然后一边演示多媒体,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在图上形成直观的印象)。
(展示多媒体图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总结出长三角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同时提及这是他的优势,便于经济往来。)
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小组合作讨论:参照课本51页文字和图7.15,为什么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根据他们自学的地理位置知识加上老师提及的优势,进行讨论总结出长三角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找学生起来回答并加以点评
教师:出示范围图片,让学生回忆,并回到教学目标里,这是我们学习问题:位置、优越性及其范围,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目标,长三角的地形、气候和河流。
(出示长三角地形图)同时,再提及这个地方河湖众多的时候加上一句,可以大力发展渔业生产。
学生:通过刚刚自学的内容回忆这些问题,更改这些问题。
教师:出示随堂检测的问题,巩固知识。
学生:认真思考,填写答案。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表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地势平坦,湖泊、河网稠密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C、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稀少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3、填图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_
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
教师:(多媒体)回到教学目标,给学生展示,这是我们学习的长三角的自然环境,现在我们看他的人文环境,首先来了解他的农业,农业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了解过了,通过一幅图你们就能够回忆起来。(多媒体)
学生:通过回忆,填写表格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从而知道这个地方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同时这里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教师:提及农业我们不得不考虑,河流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河流除了对农业有重要的作用外,河流对区域发展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请同学们讨论总结。即课本51页活动题1和52页活动题2。
学生:认真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每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回到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下一个学习任务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主要的工业中心及工业发展的条件。而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先跟学生回忆八上学习的四大工业基地。
学生:(多媒体出示图片)根据图片的提示,回忆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
教师:长三角也是四大工业基地之一,那么他的经济在全国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呢?读课本P52—P53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学生:思考这些问题: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在全国占有怎样的地位?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我国占有怎样的地位?
3.长江三角洲最大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
教师:学生通过课本的文字很容易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一边看着答案,在多媒体中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知道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群,并且出示城市群分布图。
学生:合作讨论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布有什么特点?
2、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劳动力、技术、市场、交通、位置、资源 )
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学生的答案。
教师:那么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
学生:上海
教师: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带动长三角,进而影响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
学生:阅读浦东崛起的资料,知道浦东的崛起带给上海新的发展机遇。
教师:浦东和浦西连接的杨浦大桥,进而引出发达的交通。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多媒体出示长三角发达的交通网)并简单介绍课本图7.21上海和杭州同城效应,让学生做55页的活动题。
学生:了解到现在与过去不同的生活方式,并且知道现在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得益于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学生:做随堂测试,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海、海湾、湖泊
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2)省市
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2、根据要求填写下面内容
教师:与学生讨论答案,点评学生的答案。
教师:同学们,学完这节课,我想大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去旅游就知道他在哪儿,去到后吃什么,什么季节去合适,等等问题,出发前将学案的收获平台以自己的形式写一下,想想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