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单元内容:
表演《我是中国人》《京调》
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京调》
单元目标:
1、能随京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模唱,并做几个京剧的造型动作。
2、能听出乐曲《京调》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并能听辨出《京调》旋律取材于京剧唱腔《苏三起解》中的片段。
3、在唱演歌曲《我是中国人》和《京调》时,能表现出歌曲的京腔京韵。并背唱歌曲《我是中国人》。
4、乐于用合作的方式,参与京剧“锣鼓经”的表演活动。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段。
教材分析: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唱腔选段,主要歌颂了在恶劣环境下与伤病、饥饿及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京调》是根据器乐曲《京调》主题音乐填词而来,在旋律、节奏上作了一些简化,易于学生演唱,容易上口。歌词短小精炼,却能把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形式以及乐队伴奏形式等知识蕴含其中。
课时分配:3课时
第1课时 《京韵》教学设计
课 题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
课 型
聆听
案 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中国戏曲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了解京剧和粤剧的一些特点和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主要戏种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京剧和粤剧的演唱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学生准备:课本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导入:
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查找了戏曲种类以及相关知识的资料,你们都找了些什么?大家能不能说一说?
师补充介绍: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二、新课:
1、今天我们来听两首不同戏种的乐曲,老师先不说,考考同学们能不能分辨是那个戏种。
首先来听《要学泰山顶上一棵松》。再听一听《蝶双飞》
2、生说
听出来了吗?说来说一说。
《要学泰山顶上一棵松》是京剧,你听出来了,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介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选段,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崇高革命精神。此段唱腔没有按传统京剧程式设计,而是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创作的。唱段开始用了西皮导板,一句庄严有力的引子
—、把听众带入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面对这恶劣的环境,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唱腔,唱出了这一唱段的主题思想——“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这个动机庄严自信,体现出一个革命军人的威严气质,整个行腔豪迈、坚定有力,慷慨激昂,非常富有号召力,从唱段一开始就掀起一个小高潮。一段打击乐之后是十八个伤病员战士的齐唱,一板一眼的快板,行腔由这个动机开始,从高音区转人中低音区,显得内在有力,然后逐渐向中高音区发展,到“也难轰”,长气息的拖腔,力度的加强,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接着在一段打击乐之后,唱腔的语气更加坚定有力,最后停在高音区,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这是众战士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指导员发出的号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的有力回应。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使歌者、听者如身临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大家读一读关于《沙家浜》的简介。
4、再听一听歌曲,感受下当时人们英勇杀敌的场面。
5、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课本上的这段旋律,把装饰音部分演唱清楚。
6、师教唱,生学唱。
7、跟着录音机再唱一唱。
8、刚才我们听的另一首乐曲是什么戏种啊?
粤剧《关汉卿》创作于1956年,剧本系田汉先生所作。全剧以写作和上演《窦娥冤》的过程为主要线索,高度概括了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突出塑造了关汉卿为民伸张正义,刚毅不屈的伟大形象。该剧由马师曾、红线女演出后,成为当时引起轰动的马红经典剧目,剧组还曾受命进京献演,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9、读一读剧情简介。
10、我们接着来了解关汉卿。
11、联系剧情听歌曲。
12、唱一唱课本上的旋律。
13、听了这两个戏种你有什么感觉?更习惯听哪个戏种呢?你还知道那些戏曲的种类?他们主要在那些地区流传?
14、看看课本上的图片,了解越剧、黄梅戏、京剧、豫剧、川剧、粤剧的演员们的服饰特点有什么不同等。
三、小结:
中国传统的戏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个剧种都有优秀的代表剧目,今后有时间我们再多去接触了解。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京调》教学设计
课 题
《京调》
课 型
表演
案 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并能区分西皮和二黄。
2.通过欣赏《京调》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在听、唱的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我国“国粹”的兴趣与喜爱。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京调》的乐曲结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学生准备:课本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兴趣导入
1、师生问好。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听完请你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师: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同学们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有很多的戏曲种类,而这首歌曲中就有戏曲色彩,你觉得它属于哪种戏曲呢?
师:你对我们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请你说说
二、简单介绍京剧:
1、师:看样子你们对于课外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么我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厉害!
师:有谁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呢?
师:京剧的四大行当就是生、旦、净、丑。(出示图片)
生:男性正面形象。(分别展现老生、小生、武生、文生、娃娃生)
师:同学们,现在请咱们班的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师: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旦。
旦:女性正面形象。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师:(分别出示图片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角色)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出示图片)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出示图片)
师: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小曲儿,请大家说说这段小曲儿中的人物是属于哪个行当的?
欣赏《京调》
1、聆听《京调》第一主题
师: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是正确的,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曲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引子过后由笛子吹出了清脆明亮的旋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但它到底哪里与刚才我们听的《苏三起解》有联系呢?
生:回答
师:真厉害!原来它们的音调是一样的。(如果答不上,老师唱《京调》的第一主题旋律。)请同学们也来唱唱《京调》的第一主题。
师:这是《京调》的第一主题,按照曲子的曲式结构,我们把这第一主题叫做(板书:引子 + A)
2、聆听《京调》第二主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它的第二主题。
问:听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奏慢下来了,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是的,第二主题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出示第二主题旋律:请学生唱唱第二主题旋律,教师提示旋律优美,舒缓的情绪表达)。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这是《京调》的第二主题,我们把第一主题叫做A,那么这个第二主题叫做什么呢?B。
(板书:引子 + A + B )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耳力,听听在接下来的音乐当中,是否还有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也看看大家听音乐时是否能一起静心的欣赏!
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师:这部分音乐再现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4、聆听结尾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这样是不是音乐就结束了呢?主题旋律还有再出现吗?
(聆听结尾部分音乐)
问:是结束了吗?
生:是的。
师:对了,这就是这整首乐曲的结构了。(引子 + A + B + A + B + A 结尾),它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引子 + A + B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再现的 A + B + A ,第三部分是结尾。
5、完整欣赏《京调》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京调》,一起听听音乐中除了我们熟悉的笛子外,还有哪些乐器是你知道的呢?
问:从音乐中还有哪些乐器是你知道的呢?
生:二胡、~~~~~~
四、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京剧中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也欣赏了西皮腔的曲子,《京调》和《苏三起解》,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二黄腔的曲子,一起听听看看二黄腔的京剧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聆听二黄腔的京剧片段)《望江亭》片段
2、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二黄唱腔的京剧片段也欣赏好了,咱一起说说你们今天学习后的感受吧!今天对于京剧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去搜索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然后呢能跟同学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多关注我们祖国的这门艺术,让我们的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在《京调》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我是中国人》教学设计
课 题
《我是中国人》
课 型
表演
案 序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3. 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 电子琴
学生准备:课本
教 学 过 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一、导入
1.教师用京腔向同学们问好,要求学生也用同样的腔调向老师问好。
提问:觉得这样的问好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课件播放《说唱脸谱》片断
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
二、新歌学习
1.初次聆听《我是中国人》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提问: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A 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
按节奏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B “文明古国,更要讲文明。”
〈1〉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2〉老师加上倚音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和她们唱的有所不同
〈3〉老师讲解前倚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4〉总结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5〉还有哪一句带有倚音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堂堂正正”
C 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师:这个“人”字是一字多音,叫做拖腔,是戏曲的一大特点。请大家在老师唱歌谱的同时,边唱边数拍。
学生可跟琴视唱前9小节歌谱,再唱后14小节,最后23小节连起来唱,让学生找出换气的地方。
D 师生接唱最后一句。
5.跟琴完整学习歌曲
同学们的拖腔唱得字正腔圆,就连老师都佩服你们,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戏曲动作作为奖励吧。
师表演跑圆场并介绍戏曲演员围着舞台中心绕圈子,表示在长途上行走叫做跑圆场。
学生分组表演。
让我们来完整的唱一遍,老师唱歌谱你来唱歌词。
6.休止符
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在这首戏歌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答
对比练习
7.有感情的演唱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唱这首歌。
8.播放名家唱段视频。
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激动,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演绎同名戏歌《我是中国人》的呢?
9.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来跟伴奏演唱一遍。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10.分组比赛唱
学生评价
三、表演唱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过的动作边唱边表演。(相互学习)
四、总结
师:在我国众多的戏曲剧种中,哪个剧种被称为“国粹”?
京剧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朋友。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让我们从唱戏歌开始,慢慢地去了解京剧,学习京剧,将来也能够登上戏曲的舞台一展风采。
学生跟音乐跑圆场离开教室。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