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介绍了四大植物类群中的三种,种子植物是下一节的学习内容。对三种植物类群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征、常见种类、与人的关系。这些内容是一种平行关系。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介绍,而不象原来那样分为三节分别讲解。原因是,一方面这三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把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放在一节里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得出它们是逐渐进化结果的结论。但主要是新教材简化了这三类植物的知识介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又该如何分类以及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带一些同学经常吃过或是经常见到的植物到教室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把握课堂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
2、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探讨、交流、促进探索、创新、合作精神的养成,学习从别人那里学到知识,并意识到合作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2)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及分析: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
知识的系统构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到生物方面的知识,而在这一章才算是深入的了解生活中的各类植物,本节课展示的知识内容中,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较好素材,此外,熟练的对自然界中的各类植物进行分类,是学生对学生以后乃至终身的学习的很重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难点及分析: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探究学习方法和以学生为主思想一直是新课改要落实的重要目标,而在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观察三类植物的外形特征及其区别以及三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出破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并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图片觉得漂亮吗?
对,这些都是绿色植物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放眼全球,随处都可以看到绿色植物,其庞大的家族是任何其他生物都无法比拟的。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约有50余万种,这个庞大的家族都拿来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给它们分类再研究了。根据绿色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今天我们来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图片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藻类植物
教者手拿事先准备好的“美好时光海苔”,提问:“它属于那种绿色植物呢?”生:“藻类植物。”并引导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藻类植物的优美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时出示图片,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请学生举例介绍身边熟悉的藻类植物和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出示海带,紫菜,裙带菜,鹿角菜的图片,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同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者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70%……”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认真观察和分析思考等多种能力。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应用: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为什么呢?
【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三)自主学习、交流释疑
过渡:利用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自然过渡到苔藓植物的学习部分。
2、苔藓植物
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对比观察、分析讨论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
(1)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2)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
(3)为什么把苔藓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总结:引导学生填写苔藓植物的表格总结。
应用:你能不能用苔藓植物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呢?出示幻灯片:在大森林里迷路了,我们怎么辨别南北?(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学以致用。】
(四)活动探究
3、蕨类植物
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得出蕨类的生活环境。并观察蕨和满江红等图片思考蕨类植物的作用(食用、药用和绿肥饲料等)。
教者:蕨类植物比我们刚才认识的藻类、苔藓植物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环境,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解决疑惑。
师生交流释疑: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师出示图片进行讲解)我们看到的这部分呢,其实是蕨类的的叶;茎和根,一般是在土壤。而且蕨类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因此,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能很快地运输到叶,而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能很快到达根及其他细胞。所以植物体长得比较高大,这也正是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
学生观察蕨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来学习生殖细胞——孢子。进一步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称为孢子植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应用的能力。联系实物让学生认知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孢子,并为引出种子植物做好铺垫。】
(五)归纳总结
填写表格: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形
态
结
构
根
茎
叶
输导组织
填表说明:1.生活环境: A. 水中 B. 潮湿的陆地环境
2.形态结构: 请用“√”表示有;用“×”表示无。
【设计意图:对比是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梳理巩固一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对比记忆可以加强、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链,进而形成坚实的网络。从而在以后的知识链接中,较快地提取知识。】
(六)达标反馈
1.下列藻类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的是( )
A.紫菜 B.海带 C.水绵 D.衣藻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是( )
A.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B.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
C.有根、叶、茎的分化,里面有输导组织 D.适于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3.蕨类植物有了分化的器官是( )
A.根、茎、叶 B.果实、种子 C.茎、叶 D.花、种子
4.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更适于在陆地上生活的原
因是( )
A.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B.根、叶、茎里面有木质部和机械组织
C.根、叶、茎里有输导组织 D.利用孢子进行繁殖
5.形成地层中的煤的植物是( )
A.远古时期的苔藓 B.远古时期的蕨类
C.远古时期的藻类 D.远古时期的种子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内容,加深的学生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