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4 14: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天津市第六十一中学 李延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充分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动调节力和生物的生态价值有深入的理解。能举例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客观分析、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实例,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巨大影响,形成关注生态、绿色生活的生态理念,认同每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3.理性分析资料,内化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野生生物的生态价值。(难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资料检索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理性分析能力还较差,同时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要保护环境,但是还没有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还没自觉形成生命观念。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任务布置与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稳态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生物科学习过的生物系统中“相对稳定”状态的实例
强调生态平衡的概念。
【过渡】人作为生态系统中一员,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多大呢?
【资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自然力量的170倍》
【提问】:人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远超其他生物和远古人类,为什么?
提出血细胞、血糖、激素的稳态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了解相对稳定状态是不同生物系统共同特征。
通过资料了解人对环境的作用之大,总结原因
1.人有高智能
2.人口数量大
回顾生态平衡概念。为后面学习奠基。
资料引入,激发疑问,导入第一环节。
第一部分
矛盾的主因:
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资料】
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2.中国历代及建国后人口数据
3.天津市人口增长数据图
分析:世界和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何时中国人口突增?
【提问】:人口增长给个人生活、社会、资源、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点拨】:从粮食问题引出年消耗粮食数据,结合人口数量复习农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生态种类。
分析资料数据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中国建国后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发展,人口增长最快。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人口增长对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就业、医疗、交通;资源:粮食、能源;环境:垃圾、排放、污染等
归纳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体现在资源需求和废物排放两个方面。
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图表能力。
内化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是人与环境的矛盾主因。
第二部分
矛盾的表现:
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实例
【过渡】:人对环境的破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组织学生分组介绍
【点拨】:森林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明确生态价值的概念)
【视频】:捕杀野生动物
【问题】:这些野生动物不在人类食物链上,人类为何捕杀?
【讨论】:生命生来平等,同样是生命,家禽家畜的生命也需要像保护野生动物一样加以保护。你认同吗?
学生分组展讲以下问题的现象、原因及其危害。
1.水污染:水华、赤潮
2.空气污染:酸雨、雾霾
3.乱砍滥伐
4.捕杀野生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达成认同:生命都需要尊重,但不等于需要同等保护。但是野生动物和家畜不同,一个来自自然生态系统,发挥生态价值,另一个来自人工生态系统主要发挥经济作用。所以野生动物需要格外保护,不能滥杀。
通过分组展讲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和争辩,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内化野生动物发挥生态价值这个概念。
第三部分
矛盾的解决: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过渡】:人类活动大大加速了自然环境的改变,有的已经超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终将导致生态的崩溃。激化矛盾如何解决呢?
【资料】播放微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总结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路径。
资料一、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近几年人口增长率变化。
资料二、“流化床”技术控制排放。
资料三、天津本年度植树造林新闻
资料四、新能源公交车的排放数据,以及天津的投放情况。
资料五、2016年天津市“故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监测候鸟新闻。
资料六、天津师范大学“自然观察”团队的环保宣传活动和野鸟救助活动。
【提问】:
1.将受伤野鸟救助后,痊愈后养起来会成活率更高,为什么还要放归自然?
2.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将珍稀动物转移到繁育中心或者动物园更容易存活啊?
3.植树造林仅仅为了美化市容环境吗?
4.你对新能源车怎么看?会购买吗?为什么?
【提问】:保护生态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更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观看视频资料,思考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控人口、立法规、重宣教、新能源、减排放、护生态等方面。
思考问题并分组讨论问题。将小组意见进行班级展示。在展示交流中不断形成一下观念
1.将野鸟放归自然可以让它继续回到生态系统中发挥生态价值。
2.将某种濒危野生动物转移到保护中心或者动物园,主要保护的值这个物种。而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是濒危动物生活的生态系统。
3.城市绿化不仅美化环境,树木还可以发挥很多生态价值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如下观点:
从自身做起减少排放、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保宣传;关注环境问题,参与环境调查与研究;努力学习长大后创新节能减排科技等方面
从人会环境的破坏自然过渡到积极作用
培养资料分析,获取信息能力。
通过问题思考、讨论和交流更清楚的加深生态系统的整体观、以及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态价值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客观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
知行结合,学以致用指导实践。
本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小组提出环保宣言。
总结全课产生环保情怀。
五、板书设计
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矛盾的主因:人口多、增长快
矛盾的表现: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实例
矛盾的解决:人与环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