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评估测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清政府一些官员认为台湾土地狭小、人口稀少,设立地方政府还要靠朝廷供养,不如放弃台湾岛。大臣施琅劝告康熙帝说,没有台湾,东南沿海不得安宁,台湾虽然边远,却是沿海要害之所在。于是,康熙帝决定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上述材料表明清朝设立台湾府的目的是( C )
A.接受汉族文化 B.发展海外贸易
C.巩固东南海防 D.促进台湾发展
2.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D )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C.明朝中后期连年灾荒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3.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D )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重本抑末 D.闭关锁国
4.下列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5.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 B )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③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④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B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7.下列对军机大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军机大臣要绝对服从皇帝
B.军机大臣要帮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把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D.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8.明朝设立的锦衣卫和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C )
A.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制定法律
C.监视、侦缉官民 D.督查百官
9.(2019·威海中考)“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D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郑成功 明末清初
C.戚继光 明朝前期 D.戚继光 明朝中期
10.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历代医学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容。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D )
A.制成“麻沸散”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 D.写成《本草纲目》
11.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B )
①元朝时在中央设置宣政院 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③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 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⑤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
C.③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12.下列选项中不是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是( D )
A.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政府不断加派田赋,农民又遭到天灾
D.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13.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 )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14.清朝疆域广大,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主要有( C )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建立行省制度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是( D )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②使中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渐落伍
③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秦刚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如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B )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17.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对此时期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C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8.“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B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19.(2019·黄石中考)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D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0.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红楼梦》——董其昌 ⑥《西游记》——吴承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382年5月29日(明洪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⑤设置锦衣卫。锦衣卫原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行仪仗,后兼管刑狱、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镇压各地人民……到⑥统治时期,锦衣卫的特务性质进一步加强。明成祖于1420年又设东厂。1477年明宪宗增设西厂。明武宗又增设内行厂,统称厂卫制度,开创了中国特务制度先河。
材料三:⑦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1)材料一是对我国明朝政治制度的总结。请将图中的①②③④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①丞相制度;②六部;③行中书省;④“三司”。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⑤⑥⑦分别指的是明清时期哪三位皇帝?(3分)
⑤明太祖(或朱元璋);⑥明成祖(或朱棣);⑦雍正。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总结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有哪些。(6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军机处的设置。
(4)明清时期,在思想上也加强了对人们的控制,请你归纳整理。(5分)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面对西方殖民者日益猖獗的侵扰活动,清朝统治者从国家安全出发,关闭国门。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6分)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评价: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某班4个学习小组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第1小组认为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卫作用,第2小组认为此政策限制了正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3小组认为此政策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请你参加第4小组的讨论,总结出该政策对中国的严重危害。(8分)
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联系今天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想。(4分)
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促进了社会进步;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2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下面是某班同学围绕这一主题举办的学习成果展览,请你参与。(24分)
成果一:欣赏明清文化
(1)欣赏图片,回答问题。(6分)
①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②昆曲脸谱 ③《红楼梦》插图
①明北京城的宫城今天称故宫。②列举一部昆曲的传世之作《长生殿》《桃花扇》等。③《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贾、史、王、薛。
成果二:解释历史现象
图一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图二 举子看榜图
(2)图一中的五世达赖来自哪一地区?清朝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西藏。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设立驻藏大臣;设立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制定金瓶掣签制度;等等。
(3)图二是明朝举子看榜图,这些举子最擅长写什么文章?这种文章有什么危害?(4分)
八股文。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成果三:纵观历史风云
17世纪,蒙古族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
(4)根据材料,分析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5分)
噶尔丹勾结沙俄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康熙帝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
成果四:借鉴历史智慧
(5)以上探究对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5分)
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关注民生;要重用人才,善于听取各方建议;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持和平外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