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三 角 形
第1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0页的例1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一条高,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法与学法
1.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获得认识三角形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等手段,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品析: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课件导入:
1.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生活中哪儿有三角形?下面两个图中有三角形吗?
3.导入: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品析: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情景导入:
教师举起三角板问:同学们,认识它吗?(三角板),它的面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你们见过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或面是三角形?(红领巾、三角旗、房架图)同学们都善于观察,请你们再用数学的眼光来观看一段录相,你们能发现些什么数学知识?(显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并闪动三角形的边,让学生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你想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三角形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品析:简洁的开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架起了生活和学习之间的桥梁。】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概念。
(1)动手画三角形:我们从刚才的情境图以及生活中找到了许多三角形,现在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
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并说说是怎么画的。(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
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
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2)思考:说说什么是三角形?
教师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品析: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1)思考: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
汇报:
三角形都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2)讲解: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小组交流:说一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
3条边:AB、AC、BC;3个顶点:A、B、C;3个角:∠A、∠B、∠C。
【品析:在说、指、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中,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3.三角形的高和底。
(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三角形除了有3个顶点、3个角和3条边以外,它和平行四边形、梯形一样,也有底和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底呢?请打开教材阅读第60页的内容。
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教师出示课件,并总结。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2)画三角形的高。
动手操作:在刚才画的三角形内,画出一条高,比一比,看谁画得最规范。
(完成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画完后,不要忘记标出直角符号,并在相应的位置写上底和高。
【品析:通过自己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知识,在动手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再尝试的过程中,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还能在你画的三角形中画出其他的高吗?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其他高,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过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作高,所以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品析:学生在理解了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问题对这一知识做深入的探究,理解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作三角形。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表示成三角形ABC。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2.(出示电线杆、自行车、篮球架等图片)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
【品析: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示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互动反馈技术,通过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互动反馈技术具有这样五方面的优势:
(一) 准确掌握了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 独立判断、深入思考、推理逐步得出了三角形的概念,主动获得新知。
(三) 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真实反映了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
(四) 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五)面向全体,尊重个体。
《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互动反馈技术的成功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我的反思:
?
?
?
?
?
?
?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课件18张PPT。认识三角形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探究新知基础练习拓展练习课堂小结数学阅读情境导入情境导入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探究新知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CB三角形ABC A 说说三角形 ABC 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探究新知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学习了高和底,那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探究新知你还能在三角形中画出其他的高吗?还能通过哪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画高?探究新知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看看各能围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探究新知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看看各能围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探究新知用3根小棒围三角形,用4根小棒围四边形,看看各能围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探究新知 自行车的车架是三角形,篮球架上的篮板支架是三角形,电线杆上的支架也是三角形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把画框的对角钉上一根木条(如图2),画框便固定了。再观察画框,发现它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探究新知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探究新知2.填一填。(1)由三条( )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个顶点。线段333(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高底31.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是的画“√”,不是的画“×”。√×××基础练习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斜钉一根木条后,就形成了1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使椅子不摇晃了。3.修椅子。拓展练习课堂小结你学到了
什么?数学阅读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为自己建造的巨大陵墓。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去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塔身像我国汉字的“金”字,因此,我国称为“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建筑群,包括大大小小的金字塔七十多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国王胡夫的陵墓,高约一百四十六米,底边每边各长二百三十多米,占地五万六千多平方米。全塔大约用了二百三十万块经过磨制的巨大石块,平均每块大约重二吨半.这座大金字塔外观雄伟,里面有结构复杂的墓室,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四千多年前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古俟及人就建造了这样博大壮观、均称优美、做工精钿的巨型建筑,真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