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5: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谤讥(bàng)   间进(jiàn)   暮寝(qǐn)
B.臧否(pǐ) 攘除(rǎng) 庶竭(shù)
C.旗靡(mí) 期年(qī) 躬耕(gōng)
D.进谏(jiàn) 曹刿(guì) 弗如(fú)
【解析】C.旗靡(mǐ),期年(jī)。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再而衰(第二次)
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视、小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D.先帝不以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臣之妻私臣(偏爱)
【解析】B.鄙(目光短浅)。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不知饴阿谁
C.故患有所不辟也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解析】A.“孰”同“熟”;B.“饴”同“贻”;C.“辟”同“避”。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既克,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故逐之
B.能谤讥于市朝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弗敢加也,必以信  自以为不如
5.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者粗俗低下,未必能深谋远虑。)
B.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C.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面对这奏章,我禁不住流下了鼻涕,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D.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不应该有所不同。)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其作者是豪放派词人苏轼。
B.《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解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7.古诗词默写。(5分)
(1)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
(3) 亲小人 ,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8.综合性学习。(13分)
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 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4分)
①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②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③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答出两点即可)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 字以内)(2分)
示例一: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示例二:军事影片扬我国威。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3分)
示例: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4)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4分)
略。能举具体事例,有自己的看法,条理清楚,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成问题。(6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9.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分)
10.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议论针对什么事实而发?(2分)
历代王朝兴亡更替,“宫阙万间”修又毁,毁又修,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11.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5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徐公何能及君也       (  比得上 )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害怕   )
(3)今齐地方千里       ( 土地方圆 )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当面指责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解析】A.早晨;B.间或、偶然/参与;C.谁,哪一个/同“熟”,仔细;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千里马”。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从这种情况看来,大王受蒙蔽就太厉害了。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
1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末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解析】文章不注重形体刻画,而是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16.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3分)
①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②从齐威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同“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公与之乘         弓手应声刺之
B.远近皆服其能  其真无马邪
C.遂曳矛而斗 学而不思则罔
D.见必与之决生死  轻寡人与
1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齐人三鼓(击鼓)  B.公将驰之(奔跑)
C.远近皆服其能(佩服)  D.适值偷在市饮酒(恰好)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
(2)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生死吗?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 / 一举而毙 / 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乙文参考译文】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兵,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佩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小偷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唯与这位弓兵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兵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兵因公事来到码头,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来势迅猛,不可躲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多的像一堵墙。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兵对小偷说:“县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县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小偷说:“好。”弓兵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9分)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注释】①伯嚭(pǐ):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2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败吴于姑苏 皆以美于徐公
B.益疏子胥之谋 至于斟酌损益
C.吴王将许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
D.乃兴师北伐齐 伐竹取道
【解析】A.在/比;B.更加/益处;C.答应;D.攻打/砍伐。
22.用“/”断句,限两处。(3分)
越 王 勾 践 / 乃 以 余 兵 五 千 人 / 栖 于 会 稽 之 上
23.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越王勾践能够忍受艰苦困厄,又非常关心百姓,这都表明他有兴国灭吴之心。
【参考译文】
又过了五年,吴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在姑苏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闾的脚趾,吴军退却。阖闾创伤发作,很严重快要死的时候对太子夫差说:“你能忘掉勾践杀你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天晚上,阖闾就死了。夫差继承王位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年队。越王勾践就带领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是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采纳了太宰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三、作文(50分)
2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洒脱!“剪不断,理还乱”,这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种离愁!古代诗词,常常能触动我们多愁善感的心灵,也常常带给我们生活和智慧的启迪。
请以“怎样的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