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72页的例1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景为线索展开教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了小丽所买的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提出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自然地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教材有序地呈现了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即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向小数减法迁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1.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学法指导上,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了:问题让学生提出、算法让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交流的思想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课件出示商场购物资料)同学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你们去商场干什么?小丽这天也是去商场购物,她来到了商场的书店,在购书时遇到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和小
丽一起解决吗?
【品析:直接提出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把学生引到本节课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为新课学习提供知识铺垫。】
生活情境导入:课前教师用手机拍摄一段商城中商品陈列的视频,突出价格的标签,播放出来。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
【品析: “学贵有疑”,上课伊始,出示课题,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提出问题:从上面的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选择板书:(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1.解决: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口头列式:求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就是求6.45+4.29=?
探索计算方法: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分组尝试解决,集体交流方法。
6.45+4.29=10.74(元) 计算方法提示:①笔算小数加法与笔算整数加法一样,首先也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②要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如:百分位的5和9相加得14,要向十分位进1,在百分位上写4。③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与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2.解决:《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6.45-4.29=2.16(元) · 6 . 4 5计算方法提示:①笔算小数减法与笔算整数减法一样,首先也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②要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例如:百分位的5减9不够减,要从十分位退1,百分位变成15减9。③计算结果的小数点要与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品析: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亲历计算过程,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体验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1: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说说我们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
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明确计算方法:
笔算小数加减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得数的小数点要与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质疑2: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怎么办?
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 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在横式中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品析:在比较中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一些数学规则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在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自己的表现怎样?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得数的小数点要与上面的小数点对齐,末尾如果有0,可以去掉。
2.这节课中我们遇到的小数都是数位相同的,假如它们的数位不相同,又该怎么办呢?下节课一起去研究吧!
【品析: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示例:
教学中虽有不少不足: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编出不同类型的小数加减法题用时较长,挤占了训练时间,其中的原因与以往我从未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有关,也与我的要求不够明确有一些关系;课后反馈的信息中,我发现有3名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如果计算结果末尾有“0”时,将“0”擦掉的现象。反思这一情况,因我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准,将“去掉”改为“划掉”,所以造成了这3名学生的错误。教学新知结束应该给学生改错交流的时间,因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学生存在的错误没能及时改正。
教学中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成功而感动,为学生的尝试成功而激动,因此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生成处理及评价处理得很巧妙。课后市教研专家对本节课教学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重探究、精练习”“放手让学生探究,把机会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巧妙地引导”“有活力、有生命、饱满的、扎实的”数学课堂。
我的反思:
?
?
?
?
?
?
?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1)
6.45+4.29=10.74(元) 6.45-4.29=2.16(元)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低位算起。
(3)得数的小数点要与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课件13张PPT。小数加减法(1)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探究新知基础练习拓展练习课堂小结数学阅读激趣导入猜成语:(七上八下)(颠三倒四)(三五成群)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丢三落四)1 2 5 6 7 8 9 10 ......激趣导入用竖式计算,并验算。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要对齐。4897+256= 4 8 9 7
+ 2 5 635515153 5 1 5 3
- 2 5 6验
算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7 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起相加减。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111···984探究新知6.45+4.29=+741 04 . 2 91.6 . 4 510.74(元)十分位百分位个 位答:一共花了10.74元。(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探究新知4 .2 9(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钱?6.45 ? 4.29 = ?261..6 .4 52.16(元)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2.16元。探究新知同学们,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呢?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方法相同。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都是从最低位开始相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作十再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探究新知1.口算。2.5+0.9=1.2-0.5=7.8+1.6=4.7-2.8=11.7+2=8.6-5.3=0.39+0.15=0.96-0.33=3.40.79.41.913.73.30.540.63基础练习5.64 - 1.78 = 10.96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6.07 + 4.89 = 3.86 6 . 0 7
+ 4 . 8 9691 0.1·9 8 . 4 5 . 6 4
- 1 . 7 8683.··11465.基础练习(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答:体重增加了7.1千克。29.8-22.7=7.1(千克) 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拓展练习 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24.6-22.7=1.9(千克)27.5-24.6=2.9(千克) 29.8-27.5=2.3(千克) 2.9千克>2.3千克>1.9千克答:9岁那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2.9千克。拓展练习课堂小结你学到了
什么?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
(1)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即小数部分十分位对十分位,百分位对百分位……,整数部分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2)从末位算起,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课堂小结数学阅读韩信点兵
在中国数学史上,广泛流传着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卓绝的功劳。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