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听赏《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是刘铁山、茅沅以瑶族民间音乐《长鼓歌舞》为素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教材中选用的是经过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先生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版本。乐曲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活情景,丰富、生动地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
乐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
引子以低音乐器(中阮、大阮、大胡、低胡)拨奏出舞蹈性节奏,二拍子,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逐渐引出第一部分。
A部分包括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高胡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音乐柔美轻缓,仿佛看到了瑶族节日之夜长鼓奏响、歌声轻起时,身着盛装的瑶家儿女聚集在银色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美轮美奂。主题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力度加强,就好像越来越多的姑娘纷纷加入舞蹈行列;第二主题由管乐奏出,节奏较快,矫健活跃,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加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腾舞蹈起来,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
B部分由笛子和笙奏出,变为三拍子,恰似一对恋人正在边歌边舞,旋律安宁而富有歌唱性,时而又出现跳跃的节奏,仿佛人们在亲切的交谈,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独具韵味。
A’部分浓缩的再现了A部分的内容。人们纷纷加入舞列,气氛热烈,感情奔放。乐曲在强烈的节奏中推向高潮,在快速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教学设计意图: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内心的音乐感受,激发学生听赏乐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以瑶族长鼓舞为切入点,用敲长鼓的声势动作表现长鼓舞的韵律,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表现音乐的变化,在聆听和律动中感受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让《瑶族舞曲》这一经典的旋律深入内化到学生的心灵。
教学设计亮点:
本节课教师用中国民族乐器古筝代替声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欣赏乐曲《瑶族舞曲》,紧抓瑶族舞曲的风格特点,以瑶族长鼓典型节奏为基础,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可乐杯自制长鼓感受长鼓舞的韵律,并通过自制打击乐器引导、场景表现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并体验音乐的变化。整个教学流程思路清晰,循序渐进;教师教学语言亲切、简练明了。
教学目标:
1、能够专心欣赏《瑶族舞曲》,听辨并说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要素的变化。
2、能记忆并唱熟《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听赏活动,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记忆并唱熟《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
教学难点:
听辨并说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要素的变化,随乐自编长鼓舞蹈动作参与表现。
教具准备:古筝、课件、瑶族长鼓、可乐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居住在青山绿水间,与山风为伴,傍溪水而居,优美的山水造就爱歌爱美的他们,看,温柔婉约的瑶族姑娘迈着婀娜的舞步,款款而来,听,热情奔放的瑶族小伙敲着动听的长鼓,铿锵有声………
师弹奏古筝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感受到你们对音乐的热爱,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激动的,高兴的,等等。。。。。。师:听到这样的音乐有没有想跟着一起舞蹈…恩,这就是一首舞曲。
二、揭示课题
1、介绍长鼓
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乐曲名字叫《瑶族舞曲》,乐曲描绘的就是瑶族人民在节日里欢歌热舞的场面。看,老师还带来了瑶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长鼓,长鼓是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瑶族人民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都会敲起长鼓,跳起长鼓舞。今天老师为每一位同学带来制作长鼓的道具,请拿出你们右手边的两个可乐杯,试试看,怎样能组合成一个长鼓并且敲一敲,请这位同学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发现他除了敲击鼓面能发出声音,敲击鼓身也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好,请回。2、出示长鼓典型节奏
师:看这里有一条长鼓典型节奏,用你手中的长鼓敲一敲吧,同学们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是?对,强弱,你能用手中的长鼓表现出来吗?
师:好,让我们一起敲起长鼓,速度,一起。
师:同学的节奏感非常稳,老师都忍不住想高歌一曲,我们合作你们敲鼓我来唱歌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感受歌声和鼓声的交相辉映。
三、进行分段欣赏。
(一)A部分抒情主题
1、哼唱抒情主题
师:这么美的歌声和鼓声飘荡在瑶族美丽的山水间,吸引了作曲家刘铁山和茅元,他们以长鼓节奏和长鼓歌舞为素材创编了瑶族舞曲,老师演唱的就是《瑶族舞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谁来说说老师用什么情绪在演唱?生:优美、抒情。师:是的,现在让我们也来唱唱这条优美的旋律吧,我们用鼓声“咚”来模唱!(教师随琴教唱)
师:注意演唱状态,眉毛扬起来,笑肌提起来,祖国的花朵们绽放一下你们的笑容,非常好保持这种状态。老师唱一句你们学一句,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自己连起来唱一遍吧。
同学们的歌声真优美,让我们加上长鼓的伴奏来再来一次 (贴词条,示范) 有了鼓声的伴奏同学们的歌声也更加动听了。大家有没有发现瑶族长鼓既是打击乐器还是舞蹈道具,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不仅歌唱的好舞也跳得好,请全体起立跟老师一起学一个简单的舞步。(教授)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敲起来、跳起来吧。
2、(第一乐段第一主题合作表演)
师:请坐收起长鼓。同学们的表演让老师仿佛看到瑶族人民就像我们这样敲着长鼓迎接着舞会的开始。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第一部分主题一,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然后回答老师几个问题:1刚才这段旋律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我们可以用手示意。2每一次旋律出现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3你能想到什么场景?生:略
师:哦,主题总共出现了3次,力度一次比一次强。我们仿佛看到更多的人加入到了舞蹈行列。
师:这么美妙的音乐,这么动人的场景,我们把它表演出来。谁来当最先起舞的瑶族姑娘呢?老师把长鼓给你,请你在主题出现时站起来敲起长鼓跳起舞。第二次主题出现时谁来加入我们的舞蹈行列?我提议第三次主题出现时我们全体同学敲起鼓,跳起舞。
(二)、A部分欢快主题
1、初听第一部分第二主题。
师: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请坐,收起长鼓。舞会还在继续,让我们继续走进第二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听听此时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们又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呢?(放音乐)
师:力度?速度?除了姑娘在舞蹈,这一次还有谁加入了?(感觉小伙子敲着长鼓加入进来了)小伙子的舞蹈给你什么感觉?(欢快、热情、粗犷、有力等)
师:你们的音乐感受都很棒,这个主题速度、力度、音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情绪更加的——欢快热烈 。
2、学生编创的声势动作,一起随乐参与体验。
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代表力量的乐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右手边的可乐杯,感受一下这更像我们使用的哪种打击乐器。对了,这就是自制沙锤,同学们看图谱大圈表示强用力出去,小圈表示弱轻轻收回,彩虹我们怎么表示,对了。让我们拿起沙锤按照图形谱一起为乐伴奏吧。(出示词条2)
师:小伙子的加入让我们的舞会更加精彩了。
(三)、欣赏乐曲B部分
1、初听,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师:热烈欢腾的乐段暂告一段落,瑶族人民在舒适悠闲的音乐中围坐在篝火旁亲切的交谈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让我们随着他们一起去感受乐曲的第二部分(放音乐),第二部分中速的速度,是不是让我们感受到了舒适悠闲,我看有的同学享受其中呢!舞会还在继续,稍事休息之后,听,音乐再次响起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四)欣赏乐曲A’部分
1、聆听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师:乐曲欣赏完了,这段乐曲和哪部分相似?对了,和第一部分相似
师: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乐队全奏第一分部主题,好似人们又纷纷加入到舞蹈行列,气氛非常热烈奔放。
三、乐曲结构
师:到这里《瑶族舞曲》就欣赏完了,我们总共欣赏了几个部分?对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称为A,第二部分称B,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不完全相似我们称A’,这种曲式结构我们称为复三段体结构。
四、师生合作《瑶族舞曲》第三部分
师:好的音乐我们总想一听再听,最后请全班同学与老师共同合作,老师弹琴你们随乐伴奏,舞蹈,让我们一起感受瑶族人民欢歌热舞的场面
五、小结
师: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完美的合奏鼓掌吧,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瑶族舞曲》这首充满着激情、也充满着优美的旋律,用自己的方式走进了瑶族,感受了瑶族音乐的魅力。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记录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学习和了解优秀的民族音乐,能进一步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希望再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多了解祖国的民族音乐,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第一主题 长鼓伴奏
第二主题 沙锤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