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铁匠波尔卡》 人音版(简谱 )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铁匠波尔卡》 人音版(简谱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2-04 14: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下册音乐 《铁匠波尔卡》教学设计
课题
《铁匠波尔卡》
课型
欣赏综合课
年级
一年级
教学
目标
确定
依据
教材分析: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中间转为G大调,乐曲轻松跳跃,形成舞蹈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本课所涉及到的音乐音乐形象活泼有趣在本册的学习中突出一种乐观勤劳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节奏,欢快的喜悦与欣赏劳动成果的自豪心情。并为自己有一双能干的手感到骄傲。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爱劳动的教育。
2、学情分析: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根据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应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
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2) 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能听出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3) 学生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简单分清乐曲段落。
(4) 学生能听出音乐变化并随之表演,感受表现音乐的乐趣。
(5) 简单介绍波尔卡及《铁匠波尔卡》,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波尔卡。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简单分清乐曲段落。学生能听出音乐变化并随之表演,感受表现音乐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师生课前问好
二、激情导入:
1、音乐是聆听的艺术,聆听音乐最好的老师是我们的耳朵,下面叫醒你们的小耳朵,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学习!
师:今天啊,我们将要随着音乐来听一个小故事。在奥地利的小镇上有这么一座铁匠铺,(课件说明:出示课件中老铁匠和小铁匠的图片)铁匠铺里的老铁匠和小铁匠打铁的手艺非常了得,小镇上生活的所有人家使用的铁制品都是他们亲手打造的,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打铁的?用什么工具来打铁的?
师:哦!他们是用锤子,有节奏的在敲打铁块儿。
2、师:他们打铁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来听一听。(课件说明:课件播放乐曲最后一句)
评价:你的小耳朵真灵敏,表达的也非常准确!
师:对了!声音强烈的是老铁匠用大锤子,声音轻巧的是小铁匠用小锤子。
3、模仿铁匠打铁
师:我们来看!这是大锤子还是小锤子?
好!我们一起用大锤子来锤锤看。
师:那这是什么呢?
师生一同模仿敲击前两小节。
师:这里是小锤子一起劳动,非常轻巧,节奏要快一点
师:最后要大锤小锤一起敲。
4、加上象声词,完整读节奏
5、跟着音乐一起敲击节奏。
生:音乐形式问好。
生:观看视频《劳动最光荣》
生:锤子。
生答:有的声音非常的强烈,有的声音非常的轻巧。
生答:大锤子
生:小锤子
我们一起来敲一下,丁当丁当
男孩子来锤大锤子,女孩子来锤小锤子,最后大锤小锤一起,男生女生一起敲好吗?
[设计意图:给学生看视频导入劳动的故事]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打铁的声音]
[设计意图:学生能分辨音乐中声音的强弱]
设计意图: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同时塑造音乐形象






三、欣赏《铁匠波尔卡》
(一) 第一部分
1、师:同学们,铁匠的劳动是非常辛苦的,所以他们劳动的时候会唱他们喜欢的歌曲来鼓励自己,这就是《铁匠之歌》。
2、下面由李老师唱给大家听一听。(跟录音唱)
3、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尝一下好不好啊(师钢琴,生跟唱)
(强调655,注意这里,音稍微高一点!结尾句再来一次)
4、学生跟教师钢琴再唱一遍。(高音,结尾)
5、学生跟教师钢琴再唱一遍。(声音轻巧,有弹性)
6、每一句最后加入三个拍手动作。(跟随录音)
7、师:老铁匠和小铁匠是谁先开始劳动的?
师:小铁匠拿着小锤子叮叮当当的工作,然后又是谁工作了?
师:最后呢?
师:对了!音乐的开头是小锤子在劳动,中间呢是大锤子在锤响,最后大锤子和小锤子一起合作打铁。如果我们用小锤子和大锤子来分段,音乐可以分为几段?
生:三段
(课件说明:课件出示图形谱)
4、学生听音乐表演
师:下面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表现表现,当你听到有小锤子的声音的时候请你随着音乐轻轻的敲起来,当你听到大锤的声音的时候,请你站起来,抡起你手中的大锤来敲一敲,合作的时候看看你们配合的怎么样,好不好?恩!我们来试试看!
(二)第二部分
1、刚才我们听了乐曲的第一部分,我们再来听一听下面的音乐中铁匠们在干什么?
2、表演拉风箱
谢谢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3、欣赏第二部分第二段
火炉烧得越旺,他们打铁打的越起劲,你们听。
(三)欣赏全曲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一个片断,现在我们把乐曲完整的欣赏一遍,听一听刚才完整的打铁过程出现了几次? (课件说明:播放全曲)
出现了几次?
2、完整表演
让我们跟随音乐完整的表现一下铁匠打铁的场面吧。
铁匠们劳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铁匠们辛勤劳动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小铁匠
生:老铁匠,大锤子
生:大锤子和小锤子一起。
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有节奏的,按照图谱上丁当丁当的敲击一下。
学生表演。
生:在烧铁
跟音乐表演
同学们跟着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认真听注意音乐的变化你们的动作也要跟着变化。
生:表演拉风箱
注意节奏:1.2.1.2
生:完整地欣赏乐曲,并加入《铁匠之歌》、拉风箱、大锤小锤一起合作。
生:两次。
生:开心、快乐。
生:吃苦耐劳、乐观积极。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形象为乐曲第一部分分段,学生能根据音乐形象为乐曲分清段落。]
[设计意图:按图形谱打节奏,为乐曲中表演做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注意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倾听全曲,注意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角色表演、拉风箱以及打铁,结合事态发展]





四、介绍铁匠波尔卡以及波尔卡
师:简单教给大家一个舞步,(脚尖,脚跟,踢踢踢 转圈 拍手)
“波尔卡”是音乐的一种体裁,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五、知识拓展
(1)除了铁匠波尔卡老师还带来了几首波尔卡任选一首让学生欣赏:爆炸波尔卡。
(2)欣赏管弦乐《铁匠波尔卡》部分片段。
六、德育渗透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铁匠波尔卡》,在音乐歌声中我们感受到铁匠辛勤劳动的场面,他们这种乐观积极的劳动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在各行各业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劳动者,它们的精神也同样者的我们学习,因为啊劳动者是最美最光荣的。让我们给他们一点点掌声好不好?让我们唱起铁匠之歌再次感受这种精神,全体起立!
生:跟随老师学习舞步,练习熟练掌握后加入乐曲中。
生:欣赏爆炸波尔卡。
欣赏管弦乐《铁匠波尔卡》部分片段。
生:全体起立,唱起铁匠之歌再次感受这种精神!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乐曲形象的印象,引出铁匠波尔卡及波尔卡介绍]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
[设计意图:学习乐观积极的劳动精神、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板书
设计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