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DIRECTORY
目 录
75%
85%
(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古希腊文明
什么是文明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01.文明的含义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当某个阶段的文化,比较广泛的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社会成员被划分成了阶级或等级,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出现了巨大的公用建筑甚至城市中心,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作文明。”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02.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手工业
社会分工
剩余
私有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人口
生产力
矛盾
记事
管理
剩余产品掠夺
战 争
生产力
奴
隶
兼并
政治
宗教活动
根据上面的示意图并结合教材,说一说,文明是怎么产生的?
提示:
关键词:阶级、国家、文字
说一说
05
04
03
02
01
文明的
产生
农业手工业
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和渔猎为生。
农业、畜牧业的产生后,人类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农业的发展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城市出现
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发展为早期城市。
阶级对立
有剩余产品后,部落酋长和首领们利用职权把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称为奴隶,奴隶制成为第一种剥削和压迫形式。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国家形成
剩余产品的出现,推动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国家开始形成。
文字的出现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专门从事国家管理的官员,成为最初的官僚。
02.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02.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文明的标志 产生原因
阶级
国家
文字
城市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 战俘沦为奴隶
解决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需要,
记事、管理的需要
农耕文明要求定居 ; 政治宗教活动 ; 战争兼并
阶级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
4
1
2
两河流域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多元: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填一填
小组探究:结合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文明名称
地域范围
政治
文化
时间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自然环境
两河流域文明
前2900年
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前4世纪
前6世纪
前18世纪
前2070年
前3100年
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中华文明)
(古希腊文明)
埃及初步统一
希腊城邦制度发展
古代文明出现的时间
古代文明出现的地域范围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地域范围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文明
时间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渡,公元前2900年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西亚两河流域
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自然环境
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建筑:空中花园
数学:发明了60进位制
文学作品: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地域范围
政治
文化
古埃及文明
时间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公元前3100年左右
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东部有西奈沙漠而西临利比亚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但流经这一区域的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而且准时,泛滥而不成灾。
自然环境
文字:象形文字
书写材料:纸莎草
建筑:金字塔
历法: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数学: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宗教:法老作为神权象征
种姓制度
地域范围
政治
文化
印度河文明
时间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有着茂盛的热带森林,雨水丰沛。
自然环境
文字:象形文字
建筑:犍陀罗的建筑和雕刻融合了印度和希腊艺术深刻影响周边地区文化发展。
历法:在天文、历法、医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数学: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按位记值的方法
宗教:婆罗门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文学作品: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具有小国寡民特征的城邦
斯巴达实行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雅典实行多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
地域范围
政治
文化
古希腊文明
时间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公元前8世纪到6世纪
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
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
自然环境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文学:神话、戏剧
历史:希罗德首创“历史”一词
根据史料,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两河流域文明】
史料1:
史料2:《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
1至5条是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至126条是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至195条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至214条关于人身保护和“同态复仇法”……
242至277条关于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至282条是关于奴隶的规定
史料3:……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
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
金字塔
金字塔中以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为规模最大。塔底占地13英亩,塔高481英尺,全塔约用巨石2300000块砌成,平均每块约重2.5吨。……也许还可以设想,无论埃及的农民们对建造金字塔有无热情,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一说法的确有力地表明了想象中的埃及王权的神威。……由于这个原因,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亦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埃及文明】
你都知道哪些金字塔的神秘传说?
种姓制度
【古印度文明】
名称 组成及从事职业
婆罗门 掌握祭祀
刹帝利 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掌管军事、行政权力
吠舍 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富有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首陀罗 由被征服的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最卑贱人“不可接触者”——贱民
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古印度文明】
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城邦制度
城邦制度: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城邦公民一般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人们因此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
古代文明多元化的原因
探究
史料1:
史料2:古希腊多山、多岛、其有限的陆地被山岭分割小块,不适合统一国家的
形成,……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
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
人口数万……
史料3:古希腊土地贫瘠,农业耕作条件先天不足,但盛产葡萄酒、橄榄油等,
希腊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物产和便利的航海条件,向海外输出酒、布匹等
产品。
史料4: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精彩地讲到大海和人类精神的联系:大海给了我们茫茫
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有限的时候,
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探究——文明多元的原因
史料1
史料2
史料3
史料4
山地、
海岛、欧亚非要冲地带
城邦、小国寡民
工商业经济
冒险探索的性格
吸收欧亚非文明
直接参与民主政治
平等观念
人文精神
辉煌文化
地理条件
国家制度
经济类型
民族性格
请以古希腊文明为例,概括影响文明多元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