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评估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有( A )
①巩固祖国统一 ②促进民族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促进港澳回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种称谓的是( B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共同富裕 D.西部大开发
3.“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手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有( B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87年,台湾地区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B )
A.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B.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C.港澳回归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形成
5.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下面是一幅有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漫画。若给此漫画命个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D )
A.合作共赢 B.互相监督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6.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该杂志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B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广
7.“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能用于解决( B )
A.台湾问题 B.少数民族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8.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党和政府不断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下列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9.八年级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右面这幅图片可归入的栏目是( D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拨乱反正倡改革 D.“一国两制”定回归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A )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针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采取的举措有( C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的是( B )
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丙:“一国两制”会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港澳问题
13.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D )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14.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对春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采取的措施有( C )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④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B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6.下面是两幅反映我国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学习的画面,它主要表现了( C )
A.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关注
B.各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援助
C.全国各地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D.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援助
17.香港回归使我国在实现国家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回归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C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社会生活
18.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19.邓小平为中国革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恢复国家主权、推进祖国统一方面,他的贡献是( B )
A.率领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B.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动香港、澳门回归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
D.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0.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标志着( A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中国完成了统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音乐响起,百余名身着盛装的藏族民众欣然起舞,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拉萨老城区保护工程竣工仪式在老城区内的大昭寺广场上举行,这标志着为期半年多、总投资约15亿元的保护工程顺利竣工。……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在竣工仪式上表示,拉萨老城区保护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进一步强化了拉萨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老城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彰显了拉萨古城风貌、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
材料二: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1)2020年是西藏和平解放__69__周年。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6分)
青藏、川藏、新藏。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__民族区域自治__制度。这一制度是何时提出实施的?(4分)
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4分)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全球主要信用评级机构主管史蒂文·赫斯在澳门回归十周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道:“过去的十年,无论在经济增长还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准方面,澳门的发展都令人惊叹。”“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前,西方确实对这两个地区的未来有过疑虑。我们不知道‘这一政策’能否成功。不过,在香港回归十二年、澳门回归十年后看,‘这一政策’在两地都被证明是成功的。”
材料二:1987年10月1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方案,指出“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2009年第三次“陈江会”签订三协议、发表一共识,标志着两岸“三通”全面实现;2014年2月,两岸两会第10次领导人会谈在台北举行,多数台湾民众赞成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会面持续举行……
材料三: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2014年继续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快完善铁路、公路骨架网络,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西部地区交通和水利两块“短板”问题。
(1)材料一中史蒂文·赫斯的话证明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3分)
“一国两制”。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6分)
两岸交流的加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继续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政策?(3分)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同根同源,是不可分割的……1984年2月,邓小平明确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有力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指“__一国两制__”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__一个中国__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地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4分)
(2)材料二中图一是我国__香港__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__1997__年;图二是我国__澳门__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__1999__年。(4分)
(3)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4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
(4)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联系现实,请谈谈在台湾统一问题上存在哪些有利与不利因素。(6分)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同根同源,文化认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等等。不利:少数“台独”分子坚持“台独”立场,国际反华势力干扰,等等。
24.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请问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6分)
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0世纪20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40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任答出其中一例即可)
(2)国共之间“合则两利”,请问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4分)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果当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是什么?请分析无论何时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什么。(6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