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和做》 课件(幻灯片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说和做》 课件(幻灯片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4 21:3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说和做之间关系怎样,这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你知道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 言必行
行必果等。

臧克家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3.诵读课文,领会语言的优美性和抒情性。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读能写能理解会运用。

2.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 集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
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一、请你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行吗?
二、读准字音: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小楷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卓越
气冲斗牛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shuāi hè dié qiè zhuó
lì qián k?ilínlí k?i
qì dǒu ji?ng kuī wù

1.从题目看,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写了六件事。
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闻一多先生的“做”两方面来写的。
3.闻一多在说与做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具体事情?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 做



特点: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特点: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1.几年辛苦,著《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著《楚辞校补》;
3. “何妨一下楼”著《古典新义》

向全国人民呼喊
亲自起稿政治传单
“最后一次讲演”
不畏凶险,走在前头,昂首挺胸,
大义赴死。
说和做

第一部分(1-7)
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18)
叙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个部分: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19-20)

四、理清结构:
两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第七段承接上文,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对比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作者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闻一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治学认真严谨、孜孜不倦、成就卓越的学者;是言行一致、爱憎分明、视死如归的民主战士。
五、人物形象:

拓展延伸
请你为自己写一句
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小结:
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下节课我们来探讨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及抒情性议论。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后期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却是始终的言行一致。   
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美无处不在,而是缺少发现
你发现了吗?
  这篇文章语言富有诗意,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本节课我们共同品位,仔细领会其中的美质。(从用词准确典雅、描写、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来分析)
自由诵读课文后,请以我喜欢“_________ ”这句,因为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一、用词准确典雅的句子。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因为这句用“钻探”一词,比“钻研、研究”都要更进了一步,既形象,又含义丰富,而且句式变成了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形象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
2.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因为这句连用四字短语,内容丰富,气势流畅,深刻表现了闻先生潜心学习,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的刻苦钻研精神,典雅凝练。


二、描写句。(肖像、语言、动作、细节等)
1.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因为这些句子中的肖像描写,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因为这句语言描写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因为这两句语言描写表现了作为卓越学者的闻一多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因为 “吃尽,消化尽 ”是动作描写,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
4.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
因为通过对笔记的细节描写,侧面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三、修辞句。(比喻、对偶、排比等)

1.他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因为这句用了比喻,把他的著作比作救济的文化药方,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从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因为这句用了对偶的修辞。突出了闻一多潜心钻研的精神以及作者对闻先生极其崇敬之情。
3.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因为这里运用排比,感情如冲开闸门的潮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倾泄出对闻先生英勇精神的高度钦佩与赞扬。

4.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因为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究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四、表达方式(夹叙夹议)试分析。

1.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因为叙述中的议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强调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爱憎分明、视死如归 的高贵精神。
小结:
你在写作方面你有什么收获?
1.过渡,在具体的几件事之间要有适当的过渡。
2.要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件表现文章中心。
3.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选用准确典雅的词语。
5.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情、细节)
6.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由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你在语文课和课外一定读过不少名人的传记,知道很多名人的丰功伟绩,轶闻趣事,请讲讲你认为最有价值,最感人的故事片断,看谁讲得生动有趣。(运用以上的写作方法)
学以致用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大家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最后,我们齐唱《七子之歌》来纪念这位革命战士吧!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