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例》知识点框架及典型题目解析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比例》知识点框架及典型题目解析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4 16: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单元框架
信息窗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一、知识点解读
1.比例的意义(理解识记)
知识点: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③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在3∶4=9∶12中,3与12是比例的外项,4与9是比例的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教学要求:要联系比的意义来理解比例的意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个数;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数。”
2.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运用)
知识点: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学要求:通过举例的方式多找几个比例试一试,看看它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然后再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例如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因为0.4×75=25×1.2,所以0.4∶25和1.2∶75能组成比例。
3.解比例(掌握运用)
知识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教学要求: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二、知识拓展
解形如=形式的比例(分数形式的比例)。
方法:解形如=形式的比例时,根据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乘积相等,将比例化成与积有关的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例如:= 。解: 4x=45,x=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 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14和6∶12 3.5∶7和1∶14 0.4∶1.6和3∶12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5,另一个外项是( )。
3. 解比例。
10∶50=x∶40    1.3∶x=5.2∶20
4. 根据题意,先写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
(1)8与x的比等于4与32的比。
0.5与y的比值就是0.25∶4的比值。

能力提升
1. 把3×40=8×15改写成比例:
2. 如果5a=3b,那么= ( ), =( )。
3. 解比例 = =
4.若甲、乙两数相差0.8,且甲∶乙=4∶3,你能知道甲是多少吗?
拓展应用
1. a是b的,且b∶c=1.5∶ 2 ,求a∶b∶c ?
2.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从A. 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行完AB全程要6小时,甲、乙相遇时所行的路程比是3∶2,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8千米,求甲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 某工厂一车间人数与二车间人数的比是7∶6,二车间人数与三车间人数的比是5∶4,你能写出三个车间人数的最简整数比吗?
4. A比B多, B∶C=5∶6,求A∶B∶C 。
5.一个人的脚长与他身高的比大约是1:7, 警察在侦察案情中,从罪犯留下的脚印发现这个罪犯的脚长是25厘米,你能估算出这个罪犯的身高吗?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 7∶14和6∶12   0.4∶1.6和 3∶12可以组成比例 
7∶14=6∶12 0.4∶1.6=3∶12
2.15
3. x=8,x=5
4. (1)x=64  (2)y=8 
能力提升
1.3:8=15:40 3:15=8:40 8:3=40:15 8:40=3:15 15:40=3:8 15:3=40:8 40:8=15:3 40:15=8:3 2. , 3. x= , x=24 4. 甲 = 3.2
拓展应用
1. 1∶3∶4
2. 18÷(3-2)×(3+2)=90(千米) 90÷6=15(千米)
3. 7∶6=35∶30 , 5∶4=30∶24 ,一车间:二车间:三车间=35∶30∶24
4. A∶B∶C=20∶15∶18
5.175厘米
信息窗2——正比例的意义
一、知识点解读
1.正比例的意义(理解识记)
知识点: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 = K(一定) 。 2.理解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同时扩大,同时缩小,比值不变.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是否成正比例? (掌握运用)
3.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并能利用图像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知识拓展
会应用正比例的定义, 图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一个因数不变,积和另一个因数成( )比例。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练习本的单价一定,买练习本的数量和总价。
(2)一个人的身高和他的年龄。
(3)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3.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统计如下表,表中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路程(米)
1.2
2.4
3.6
4.8
6.0
7.2
8.4
时间(秒)
1
2
3
4
5
6
7
4.已知x和y成正比例,请填写下表。
x
1
1.2
20
y
3
9
2.7
100
15%

能力提升
1.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1)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2)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2.在圆的周长公式中C=πd中,C与d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3. 在圆的面积公式中S=π中,S与r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4. 如图是甲、乙两辆摩托车的行程图。
(1)甲车半小时可以行使多少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乙车5小时可以行使多少千米?
拓展应用
1.如果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爷爷的年龄与小明的年龄是不是成正比例?
2.下面是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测得的几棵树的树高和对应的影长。
树高(米)
2
3
5
影长(米)
1.6
2.4
4

(1)树高和影长成正比例吗?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2)根据表中信息,你能设计一个得到身边一颗大树高几米的方案吗?举例
说明你的想法。

3.购买同一种荔枝,购买荔枝的质量和总价钱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
质量(千克)
1
2
3
4
5
6

总价钱(元)
4.5
9
在下图中描点表示上表中的数量关系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购买荔枝的质量与总价钱有什么关系?
根据上图估计一下,买8千克荔枝大约应付多少元?
4.一条彩带每米2元,购买2米. 3米……分别需要多少元?
长度米
0
1
2
3
4
5

应付的钱元
0
2

填一填
(2)把上表中长度和应付的钱所对应的点描在下图中,并顺次连接。
由图知,( )一定,( )和( )成( )比例。
(3)奶奶有7元钱,她能买多少米彩带?
5.蜡烛每分钟燃烧掉的长度一定,蜡烛最初的长度是多少?(单位:厘米)
剩余长度(厘米)
12
7
燃烧的时间(分钟)
0
8
18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 正
2.(1)成正比例(2)不成正比例(3)成正比例 (4)不成正比例
3.成正比例.因为1.2:1=2.4:2=......=8.4:7=1.2 比值是定值
4.已知x和y成正比例,请填写下表。
x
1
3
1.2
0.9
20
5%
y
3
9
3.6
2.7
100
60
15%
能力提升
1.(1)正(2)正
2.在圆的周长公式C=πd中,C与d成正比例,因为C:d=π。
3.在圆的面积公式中S=π中,S与r不成正比例.因为S:r=πr,不是定值。
4.(1)甲车半小时可以行使45千米。
(2)照这样的速度,乙车5小时可以行使180千米。
拓展应用
1.不成正比例
2.下面是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测得的几棵树的树高和对应的影长。
树高(米)
2
3
5
影长(米)
1.6
2.4
4
(1)树高和影长成正比例.依据:2:1.6=3:2.4=5:4
(2)能。先测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颗小树的高度和影长,再测出大树的影长,根据小树高:小树影长=大树高:大树影长,求出大树的高度。
质量(千克)
1
2
3
4
5
6

总价钱(元)
4.5
9
13.5
18
22.5
27

3.(1)

(3)各点连线是一条直线
(4)购买荔枝的质量与总价钱成正比例
(5) 36元。
长度米
0
1
2
3
4
5

应付的钱元
0
2
4
6
8
10

4.(1)

(2) 略
(3)由图知,( 价格)一定,( 长度 )和(应付的钱 )成(正)比例。
(4)3.5米.
5.(12-7):(18-8)×8+12=1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