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4张PPT。专题一 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本专题包括:
必修教材: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选修教材:第四章 第一节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1.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最基本元素:
2)基本元素:
3)主要元素:
4)大量元素:
5)微量元素:
作用:课 堂 小 练1、下列化学元素中,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一组是
A. C、H、O、Fe B. H、O、P、Mn
C、H、O、N D. Cu、B、Zn、O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特点是:
A、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B、种类不同,含量大体相同
C、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D、种类和含量都不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水无机盐自由水结合水糖类脂质蛋白质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元素核酸水——维持细胞形态,保持代谢的正常进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的作用:1、良好的溶剂
2、生物化学反应都在水中进行
3、物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细胞吸 收运输
4、代谢废物的排出也需要水结合水的作用: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其他作用:生物体的温度调节剂等课 堂 小 练1、生活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的植物体内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 B、无机盐 C、糖类 D、蛋白质
2、下列关于自由水生理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离子、分子都溶解其中
B、促进细胞中物质的运输
C、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D、参与细胞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代谢作用课 堂 小 练3、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约79%,呈坚韧的固态;血液含水约83%,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C、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无机盐存在形式:离子形式在细胞中的含量:少作用:1、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 堂 小 练1、当某些无机盐含量过多或过少时,生物体会出现相应的病症。当人体出现肌肉乏力的现象时,原因可能是
A、钠盐含量过高 B、钠盐含量过低
C、钙盐含量过高 D、钙盐含量过低
2、(多选)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在细胞中含量较少,但对于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来说不能缺少
C、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D、是某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 堂 小 练3、人体的牙齿和骨骼中含有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这说明无机盐所具有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A、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B、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C、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
D、调节细胞的离子平衡
糖 类化学元素组成:C、H、O三种元素组成种类:单糖二糖多糖:五碳糖:六碳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糖元、纤维素等作用:1、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2、是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乳糖课 堂 小 练1、下列糖类中,能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一组是
A、单糖、蔗糖 B、麦芽糖、乳糖
C、淀粉、乳糖 D、麦芽糖、蔗糖
2、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核酸
3、经实验发现,植物细胞的强度大于动物细胞。这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
A、蛋白质 B、纤维素 C、核酸 D、脂肪课 堂 小 练4、某同学在早晨跑步时突然晕到,医生在其静脉内注射50%的葡萄糖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供给水分 B、供给全面营养
C、供给能量 D、维持细胞渗透压
5、根据药理分析,一种茅草的根内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判断该药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服用时,应选择下列哪种试剂进行实验鉴定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苏丹Ⅲ染液 D、碘液脂 质化学元素组成:C、H、O三种元素组成种类脂肪:类脂:固醇: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保温,缓冲,减压等如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维生素D、性激素、胆固醇等,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功能课 堂 小 练1、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储存形式和运输形式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核酸
2、人类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和性激素,从其化学成分上分析
A、都是蛋白质 B、前者是蛋白质,后者是固醇
C、都是脂质 D、前者是固醇,后者是蛋白质
3、下列物质不属于脂质的是
A、维生素D B、胆固醇
C、胰脂肪酶 D、雄性激素蛋 白 质化学元素组成:由C、H、O、N构成,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CRCOOHH2NH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脱水缩合CRCHH脱水缩合:NHOOHCRCHHNHOOHH2O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结构称为:肽链两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称为:二肽N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成为:N肽或多肽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于: 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在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以及蛋白质多肽链数目和空间结构上的不同这种多样性决定于:DNA的不同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础1.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
生长激素。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1.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 n - m =蛋白质分子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 (n表示氨基酸数目,m表示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条数)
2. a · n–18 · (n-m) —a 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量 常用公式:课 堂 小 练课 堂 小 练3、下列各项中,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的是
A、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 B、酶的主要成分
C、组织修复的原料 D、能量的主要来源
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约为128。那么,由8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10240 B、10112 C、8818 D、8800核 酸化学元素组成: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类型: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DNA主要分布:细胞核RNA主要分布:细胞质功能: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于RNA中课 堂 小 练1、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和RNA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B、在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数目相等
C、常用降解的方法来研究DNA和RNA的物质组成
D、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共有5种
2、同一生物体各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化合物是
A、糖类 B、自由水 C、脂肪 D、核酸课 堂 小 练3、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实 验——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糖类1、淀粉的鉴定试剂——碘液结果——2、还原糖的鉴定试剂——斐林试剂(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溶液混合配制而成)产生砖红色沉淀结果——蓝色脂肪试剂——苏丹Ⅲ染液结果——在显微镜下可见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蛋白质试剂——双缩脲试剂(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结果——产生紫色课 堂 小 练4、关于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中的CuSO4溶液,后加入NaOH溶液
D、鉴定蛋白质时, CuSO4溶液和NaOH溶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品的试管中细胞质内质网核膜细胞核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质内质网核膜细胞核核仁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中心体1.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细胞内的各种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体系叫做生物膜系统。 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② 细胞的许多化学反应在生物膜内或膜表面进行,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③ 各种生物膜把细胞分割成小区室,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互不干扰,保证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2)作用:1)概念: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细胞内膜结构的联系 1、核膜 内质网膜 细胞膜 线粒体膜2、内质网膜 高尔基体膜 细胞膜 出芽小泡突起小泡内 陷各种生物膜的结构上的联系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肽链翻 译蛋白质加工运输较成熟蛋白质加工分泌成熟蛋白质外排表明:细胞的各种膜在结构上是联系 的, 功能上是分工协调的。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课 堂 小 练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细 胞 膜化学组成: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细胞自身相对稳定,具有保护作用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植物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壁作用: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结构特点:具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通透性(选择透过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需要载体)动力:浓度差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蛋白质载体,消耗能量渗透:水分子从浓集区域向水分子稀少区域的特殊扩散现象课 堂 小 练1、如果用有机溶剂抽提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并测得脂质单分子层在水面的铺展面积为S,则红细胞膜的表面积为
A、S/2 B、S C、2S D、无法确定
2、下图表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的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绿色小球和黄色小球表示各自膜上的蛋白质。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具有选择通透性
C、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由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组成+课 堂 小 练3、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可合成能源物质
4、一般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膜 B、液泡
C、叶绿体 D、细胞壁细 胞 质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代谢反应的场所和所需的物质,也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调节内环境,维持渗透压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与分泌物和细胞壁的合成有关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增大膜面积、运输、加工溶酶体:含多种水解酶,“消化车间”线 粒 体高尔基体叶 绿 体内质网液泡中心体动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有动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双层膜单层膜无膜与能量代谢有关贮存遗传物质(含少量DNA、RNA)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 调节细胞内环境,与渗透作用有关蛋白质的
运输 ← 加工 ← 合成与蛋白质、脂类、糖类合成有关,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课 堂 小 练1、下列各项中,由双层膜构成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核糖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内质网和叶绿体 D、液泡和线粒体
2、与消化腺细胞把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3、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
A、心肌细胞 B、团藻体细胞
C、叶肉细胞 D、根毛细胞 低等植物课 堂 小 练4、下列与线粒体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中通常含有少量的DNA
B、生长和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往往较多
C、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和原核细胞中
D、细胞内大量耗能的部位往往集中了较多的线粒体
5、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都有扩大膜面积的结构
C、功能都相同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6、蛔虫是严格厌氧生活的生物,其细胞结构特点与蓝藻细胞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核糖体和细胞壁B、都有细胞核和染色体
C、都没有线粒体 D、都没有细胞核
7、在草履虫体内,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细 胞 核 是双层膜,核膜使细胞的核质分开;核孔使细胞的核质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透核膜.由于核膜有大量的多种酶,可进行各种生化反应。 它折光性较强。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是匀质的球形小体。 主要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膜核仁染色质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课 堂 小 练1、下列几种膜中,某些大分子物质能直接通过的是
A、细胞膜 B、线粒体膜
C、叶绿体膜 D、核膜
2、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 D、储存能源物质
3、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同一种物质②不同种物质③形态相同④形态不同⑤同时出现⑥出现在不同时期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细胞的类型只有核糖体不含纤维素,含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有细胞核只有拟核,裸露的DNA分子10-100um1-10um课 堂 小 练1、下列生物中,不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是
A、细菌 B、蓝藻 C、草履虫 D、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别是
A、没有典型的细胞核 B、没有细胞器
C、没有以膜为基础的结构 D、没有DNA
3、噬菌体、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线粒体 D、核酸4、下列各项属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棉花 B、细菌 C、噬菌体 D、白菜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是比较规则的长多面形的细胞,细胞能保持这种规则的形态主要是什么结构的作用?2、能让有利的物质物质进入,而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的结构是什么?3、我们吃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是什么?来自于细胞中的哪个结构?4、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哪里?该结构中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和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什么?问题:(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液,液泡)(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5、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细胞核)1、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狼捕食兔子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 )
A、少于a B、a+b C、a D、多于a命题思路:此题看似考查生物间捕食关系,实则考查“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一中心内容,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在新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A高 考 真 题2.下列关于几种化学元素与各种生理过程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C元素在C3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从CO2形成(CH2O)
B、P元素是组成ATP的必需元素,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合成
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H2O
D、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水的多少与不同种物质中氢的相对含量相关高 考 真 题【命题意图】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ATP等有关原理或知识,是高中生物内容中的基础,也是高考命题常采用的题材。本题主要在于考查学生对这些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水平。
【参考答案】 C3. 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 ②脱氧核糖 ③磷酸 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 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高 考 真 题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DNA的基本组成。
解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氮碱基有(A)腺嘌呤、(G)鸟嘌呤、(C)胞嘧啶、(T)胸腺嘧啶四种。
[答案]C4. 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 18 B、5 18 C、5 17 D、6 17高 考 真 题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多肽中氨基和肽键的计算。
解析:每条短肽至少有一个氨基(不包括R基上的氨基),共有5个短肽,所以这些短肽氨基总数的最小值是5个;肽链的肽键数为n-1,所以肽键数为(4-1)+2×(3-1)+2×(6-1)=17。
答案:C5.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不同高 考 真 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知识。
答案:AC6. 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高 考 真 题[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细胞的结构。
[解析]:神经细胞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其中突起分为树突(多而短)和轴突(少而长)。
答案:D7.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
(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高 考 真 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答案:A高 考 真 题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方面是细胞中DNA分子含量和基因的分布,另一方面是生物膜结构上的联系及内质网的有关功能。
答案:C8.(2005·天津理综·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没有胰岛素基因
B、人体内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C、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D、内质网与细胞膜相连,不与核膜相连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示意图
1~5表示合成和运输的顺序课件42张PPT。专题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本专题包括:
必修教材: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选修教材:第一章 内环境与稳态考试说明要求: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概念:
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不同的运动形式都是植物体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向性运动的种类:胚芽鞘、幼苗的向光性,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地性,向水、向肥性。
向性运动得意义: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具体表现。二、五大植物激素的比较
1、生长素的发现、合成与运输
???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较好的体现了科学家的工作思路:
即发现(提出)问题→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整个发现过程是进行实验设计的典型例题。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
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
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
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
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
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
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D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
生长素分布
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反向运输生长素合成生长素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功能特性——两重性:过低浓度促进生长的能力弱、低浓度(指适宜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浓度引起死亡。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如下图)??? 最适浓度:根<芽<茎; ????敏感性 :根>芽>茎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之一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促进芽的生长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1B植物的顶端优势及其应用
(1)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的生长过多,生长受到抑制
(3)解除:摘掉顶芽,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就会解除,不久,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了。
(4)应用:
解除顶端优势的如:棉花摘心、果树整枝、绿篱修剪;
? 保留顶端优势的如:树木成材、向日葵的高产(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的应用:如保留或解除顶端优势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4)除草:高浓度可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植物的杂草1.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是高等植物体内的一种特殊重要物质
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
C.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大
D.植物激素对植物体的生长均起促进作用D2.植物地上部分向光生长,
根背光生长。取正在萌发
的种子贴附在琼脂板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见右图)。
幼苗根生长方向将是( )
A.↓ B.→
C.↘ D.↙C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一 体液调节:(一)概念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组织胺、CO2、H+等,主要是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二)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见教材P85表4-1)高等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繁多,有以下特点:
1.分泌部位不同:
有些激素是由整个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如甲状腺激素;有些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如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都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分泌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
生长激素:侏儒症(幼年分泌不足)、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指端肥大症(成年时分泌过多);
甲状腺激素:呆小症(幼年时分泌不足)、甲亢(分泌过多)、地方性甲状腺肿(因缺碘使激素分泌不足);
胰岛素:糖尿病(分泌不足)(三)激素分泌的调节动物激素间纵向的反馈调节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但垂体的活动又受到下丘脑的调节。 动物激素间横向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作用,使机体正常生长和发育;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共同作用,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作用,提高机体的兴奋性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胰岛素的降血糖。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以CO2为例
当血液中CO2浓度升高时当血液中CO2浓度下降时 二、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也是应激性的一种。
判断是否反射,抓住三点: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参与;各种(包括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刺激;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种类: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性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低级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高级反射活动反射弧: 反射弧五个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特殊的如眼睛耳等专门的感觉器官);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腺体和肌肉)(二)兴奋的传导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且把兴奋传导出去。能够传导的兴奋又叫做冲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兴奋电位是外负内正,未兴奋是外正内负 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1.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C右图示一种类型的细胞,如果细胞A接受刺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F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B.兴奋在神经细胞B上传播速度较在F处快
C.可引起细胞E收缩
D.一般情况下,细胞E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模式
D(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见课本P91)
2.联系:激素调节的同时也存在神经调节,但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激素生理作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临床上观察内分泌功能过盛和不足的患者的症状表现。
切除法:在实验动物身上,观察某种内分泌腺被切除后的生理变化,从而推断该腺体的正常功能。
移植法:切除某内分泌腺,一段时间后,再植入该腺体组织。
注射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注射该腺体的提取物。
饲喂法:切除某内分泌腺,再在饲料中加入该腺体的提取物。
示踪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所要研究的腺体或激素,再加以跟踪
1.切除狗的甲状腺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A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工补充,下列必须通过“注射法”补充的是 ( )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A3.切除小狗的垂体之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 )
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
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D神经调节与行为
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
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判断和推理):动物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1.人类和动物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具有本质的区别。下列哪一项是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最主要区别( )
A.以生活体验为基础
B.以概念为基础
C.以模仿为基础
D.有高级神经参与B2.某同学将若干只小鸭分成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与母亲隔离孵化,给甲组展示一可移动大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给乙组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同时也放母鸭叫的音;丙组仍与母亲同处。实验持续若干天。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组在本实验中均可称为实验组
B.乙组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但不发出猫叫声
C.由于本能,甲组将尾随气球而移动
D.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的形成原因C3.夏夜一些昆虫会聚集在路灯下;刚孵化出的灰腿鹅会紧跟它所看到的第一个大的行动目标走;幼年黑猩猩学习成年黑猩猩的动作从树洞中取食白蚁。以上行为依次属于 ( )
A.本能、模仿、条件反射
B.趋性、模仿、本能
C.非条件反射、本能、印随 D.趋性、印随、模仿D中枢 体温的调节下丘脑调节过程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免疫体系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结构基础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人体皮肤、粘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免疫器官特性3 特异性免疫物质基础抗原免疫细胞免疫物质概念骨骼、胸腺、脾、淋巴结等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抗体、淋巴因子等 能引起人体或动物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病菌、病毒或异体组织 ①异物性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免疫异常课件66张PPT。专题二 生物的新陈代谢本专题包括:
必修教材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选修教材 :第一章 人体的稳态
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考试说明要求光合作用1.酶的概念和特性l )概念要点:
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能力,有机物
2 )特性:
从作用对象看——专一性
从作用效率看——高效性
从作用条件看——适宜的 PH 、温度等
2.ATP1)ATP的分子简式A—P~P~P
A代表腺甘,T代表三个,
P代表磷酸,
~代表高能磷酸键。
2 )ATP与ADP的转化3)ATP的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大多数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少数的酶是RNA
C.每种酶都具有高效性、专—性,但 不具备多样性
D.酶都具有消化功能D2.不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H2O和O2的是( )
A. FeCl3中的Fe3+
B. FeCl3中的Cl-
C. 肝脏中的过氧化氧酶
D. 马铃苗中的过氧化氢酶B3.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
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
持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类特殊有机物,其
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
影响B4.人在发高烧时曾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 )
A.消化道内食物尚未消化
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
C.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D.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D6.下列关于新陈代谢叙述,不正确的( )
A.能量代谢是伴随着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B.有机物合成时贮存能量,分解时释放 能量
C.同化作用贮存ATP,异化作用释放ATP
D.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的C3.呼吸作用葡萄糖丙酮酸丙酮酸少量ATP[H]6H2O[H]6O2无氧有氧少量ATP大量ATP①②③细胞质基质线 粒 体1)呼吸作用的过程酒精二氧化碳乳酸CO2和[H]H2O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植物)(酒精发酵)无氧呼吸(动物)(乳酸发酵)2)呼吸作用的类型3) 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
细胞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新物质的合成1.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有细胞质的基质)和沉淀物(含有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末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装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4项独立实验 。
(1)实验一: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
。
(2)实验二: 向3个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甲、乙、丙中最终产物分别是
。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最终产物分别是
。乙醇和CO2 无反应 H2O + CO2 乙醇和CO2 H2O + CO2H2O + CO2 乙醇和CO2 无反应 乙醇和CO2 1)渗透作用的原理 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或系统)必备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以被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细胞壁(纤维素构成网状结构)是全透性的。细胞液含有很多溶解于水中的物质,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浓度。由于原生质层相当于选择透过性膜,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因此,当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也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2) 水分的吸收与利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细胞吸水3)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4)合理灌溉 植物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不同的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不同的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合理灌溉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地、适量地灌溉,以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的效益。
5.植物的矿质营养1)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吸收特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利用2)合理施肥 植物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必需的矿质元素。不同的植物对各种必需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相同。合理施肥就是指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获少肥高效的结果。1.关于蒸腾作用意义,不正确的是( )
A.降低叶片温度
B.大部分水浪费了
C.是植物吸水的动力
D.促进了水在植物体内运输B2.甜菜块根细胞液中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人蒸馏水中无明显变化,用盐酸处理后,则水变成红色,原因是( )
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花青素溶于盐酸,不溶于水
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膜D3.用人工配制的植物培养液培植黄瓜,若过一段时间,营养液中缺少镁,颜色首先由绿变黄的是( )
A.茎尖 B.新生叶
C.植株中部叶片 D.植株下部叶片D3.种庄稼要耕松土,下列不能成立的理由( )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促进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运输
C.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D.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水分、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 B6.光合作用(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1).光能转换成电能:
(1)色素 吸收、传递光能的色素: (功能)
绝大多数叶绿素 a和全部的叶绿素 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吸收、转换光能的色素:
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
叶绿体中的色素(2)最初电子供体是 ,
最终电子受体是 反应式是反应式是酶2.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请写出与此有关的两个反应式:
①
②
既是强的还原剂,又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3. 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ATP ADP+Pi NADPH NADP+
CO2 (CH20)
小结:光能 ( )(
( )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画出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光合作用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产物(要求画出C3植物和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植物的光合作用C4植物的光合作用C3植物和C4植物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植物的暗反应(叶肉细胞)C4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C4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的过程C3植物与C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比较C3植物与C4植物叶片结构上的区别 没有叶绿体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疏松呈“花环型”有正常的叶绿体有正常的叶绿体
C3植物与C4植物比较表①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同化CO2的速度也相应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光补偿点: 一般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光饱和点: 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 总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吸收的CO2总量)。净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下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或吸收的CO2总量)中扣除掉在这一段时间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或释放的CO2)后,净增的有机物的量。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②温度:提高温度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加快反应速度。③CO2浓度: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低CO2浓度称为CO2的补偿点,即在此CO2浓度条件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
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时的CO2浓度称为CO2的饱和点。如CO2浓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要下降,甚至引起植物CO2中毒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④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氮是催化光合作用过程各种酶以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也是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都需要钾。镁是叶绿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没有镁就不能合成叶绿素
7.生物固氮 1) 固氮微生物的种类2)生物固氮与氮循环生物固氮与氮循环过程 3)生物固氮的应用①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到
土壤,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②对豆科植物可进行根瘤菌拌种,
也能提高豆科植物产量;
③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将
固氮基因转到非豆科植物中8.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人体内环境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4)血糖的调节
5)新陈代谢的类型
体内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内环境体外组织细胞体内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麦芽糖酶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麦芽糖酶淀粉葡萄糖血糖CO2+H2O+能量肝糖元肌糖元脂肪、某些氨基酸等BAC尿糖>160mg/dl氧化分解D糖代谢与人体健康低血糖:血糖浓度低于60mg/dL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直至惊厥、昏迷等。
尿糖: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时,容易出现葡萄糖从尿液排出。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的疾病。因人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因其生物效应降低而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一般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脂肪甘油
脂肪酸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脂肪糖元等CO2+H2O+能量甘油
脂肪酸合成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肥胖:可由摄入供能物质过多引起,也可由内分泌失调引起。
脂肪肝:代谢中脂肪来源过多,肝脏由于缺乏磷脂或肝功能不好,不能将多余的脂肪从肝脏运出,造成脂肪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
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各种蛋白质(酶、激素等)新的氨基酸含氮部分:氨基 尿素糖类、脂肪不含氮部分:CO2+H2O+能量1.图为人体内糖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填写下列空白。
(1)A过程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的 中。
(2)B过程发生在人体细胞的 中,E过程在
人体的 中进行。
(3)人体在饥饿状态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将会 ;当血糖浓
度经常超过160mg/dL,则发生C过程的可能是 发生病变
的结果。
(4)若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会使图中 所示的过
程加速。小肠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肝脏减少胰腺B2.下列四组中,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的一组( )
A.胰岛、肝脏、肾小管
B.胰岛、唾液腺、垂体
C.胰岛、门静脉、肝脏
D.胰岛、消化腺、肝脏A新陈代谢1.概念: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储存能量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把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释放能量物质代谢能量代谢2.类型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自养型异养型需养型厌养型人体内水分的来源饮水水的平衡食物所含的水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人体内水分的去向由皮肤产生汗液排除由肺呼出气体排除由消化道随食物残渣排除由肾脏形成尿液排除排出的量等于摄入量水排出的特点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水平衡的调节钠、钾的来源食盐无机盐的平衡钠、钾的排出途径主要是肾脏食物少量的钠由汗液和粪便排出无机盐的平衡钠钾摄入与排出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
其浓度的正常值一般在80~ 120mg/mL 血糖的平衡血糖的去向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脂肪、非必需氨基酸升高血糖 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三要素(1)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来源和去路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赖于血浆中有适量的相关激素;适量的相关激素又是通过复杂的体液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2)胰岛素是惟一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调节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提高血糖浓度而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3)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浓度,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有三个方面:①最重要的因素是血糖浓度;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也可通过降低血糖浓度而间接地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1.长期饥饿情况下,人的下列结构中,重量减轻最明显的是( )
A.脑 B.骨骼肌 C.皮下脂肪 D.肾脏2.当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下列物质首先分解供能的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脂固醇 D.维生素CA3.—个正常的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
A.两者均增多
B.两者均未增多
C.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
D.盐增多,糖未增多或没有D课件57张PPT。专题五 生物与环境本专题包括:
必修教材: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第九章 人与生物圈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优胜劣汰局限性 不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对生物的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发展 从分子水平研究遗传变异
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种群概念: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进化单位进化原材料基因库:1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物种的概念隔离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分布在不同自然区的种群,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中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B2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分化
C3 有关隔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产生了生殖隔离的种群之间不能进行交配
D.一般来说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C4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 )
A.自然选择 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生存斗争A5 在一个气候环境多变的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生物是 ( )
A.个体最大的生物 B.个体最小的生物
C.个体差异最小的生物 D.个体差异最大的生物D2 生态因素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 生态因素分类(生态因子)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共生、寄生、竞争、捕食阳光对生物的影响对植物的生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理光合作用开花长日照:春末夏初开花,eg 鸢尾、菠菜等光照强弱有无光照光照长短分布植物短日照:秋季开花,eg 菊科植物非生物因素动物体色如: 鱼,背色深,腹色浅视觉 生活习性如: 鸡(夜间几乎看不见),猫头鹰夜间 生活产卵如: 鳟鱼12月产卵(短日照刺激形成熟)生长发育 鸟类的迁徙、蛾类的趋光性对紫外线很敏感生存范围寒冷地区,体型较大,但尾、耳朵、鼻端等较为短小, 减少体表面积,减少热量的散失。Eg 北极狐和(非洲沙漠)大耳狐。-20C—500C;环境温度超出了这个范围,很多动物难以 生存 鸟类,晨夜较凉爽的时刻活动,中午隐伏不动。蜗牛,蛰伏在洞穴里休眠。蚱蝉(俗称知了),温度低于24°C 时,停止鸣叫 冬天来临很多变温动物就要进入冬眠,eg 蛇、 蜥蜴、黑熊、青蛙 鱼类的洄游温度对动物的影响 对动物来说,缺水比缺少食物的后果更为严重。动物早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存的时间比在没有水时生存的时间长。 一年中的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等,是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存在;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如我国的海南岛等地)却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分对生物的影响种内互助 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生物因素种内斗争 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如:猕猴群中,猴王死后,雄猴为争夺“王位”而打得头破血流;生殖季节,公鹿为争夺配偶而相互用角攻击…
1 种内关系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或对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两种生物的这种关系叫共生 。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则可表示如下:2 种间关系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对寄主有利,对宿主有害。这种现象叫寄生。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寄生关系,则可表示如下: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竞争关系,则可表示为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为食的现象。例如:草食动物兔以某些植物为食
小型肉食动物可以草食动物为食
大型肉食动物可以草食或小型肉食动物为食
杂食性生物可以植物或动物为食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则可表示为1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捕食、共生、竞争
D?捕食、竞争、共生
B2 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且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上可解释为( )
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D?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A3 有一种牧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阻止取食这种牧草的鳞翅目昆虫分泌保幼激素的物质,其结果使幼虫迅速变态为成虫。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自然选择 B?定向变异
C?种内互助 D?种间斗争
D4 小麦在生长发育中,会受到哪些生态因素的影响?请分析? 【解析】一株小麦的生长发育,既受到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的理化特性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受到麦蚜、蝗虫、田鼠及其他小麦植株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小麦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而且各种生态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降雨会引起气温下降等。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地位是不同的。例如,小麦春化阶段的低温是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
概念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生物的种群3 种群和群落特征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单元,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同种,这些特征是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1) 种群密度A 概念B 特点(2) 年龄组成A 概念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B 各种类型年龄组成的特点* 增长型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种群中各年龄时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 种群中年轻的个体较少,而成体和年老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3)性别比例A 概念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B 特点 雌雄相当 多见于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猩猩等。 雌多于雄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羊等。有些野生动物在繁殖期也是雌多于雄,如象海豹。性别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4) 出生率和死亡率A 概念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的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如某个和平鸟种群的出生率为每个雌鸟每年生出7.8个雏鸟。 死亡率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如某个达氏盘羊种群中,每1000个活到6岁的个体,在6—7岁这一年龄间隔期的死亡率为69.9。B 特点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4 生物的种群种群的数量是指在一定面积或容积中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一个种群的个体数目多少,也叫做种群大小。理论上认为,种群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1)起始种群个体数量;(2)出生率和迁入率;(3)死亡率和迁出率。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主要决定于(2)和(3)的对比关系,在单位时间内,前者与后者的差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种群的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J”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曲线1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食物和空间而发生竞争
D概念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称,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5 生物群落群落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方面。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起伏、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6 生态系统的结构非 生 物 的 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空气、水分、矿物质等绿色植物各种动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属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属异养生物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所;消费者对植物的 传粉受精、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分解者将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渣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 正确认识生产者 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因此包括:①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②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和铁细菌等;③光合细菌等也是生产者。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典型捕食链的书写应注意四点:1、含三个或以上但不超过五个营养级2、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3、不同食物链中生物所处营养级不同4、书写用带箭头的线将各营养级连接起来,箭头方向朝向下个营养级营养级:各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环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仅限于绿色植物
B?仅限于自养生物
C?全部自养生物和部分异养生物
D?全部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BA 生态系统的概念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各种生物
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1)应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①从结构上理解:是指“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二者不可或缺。
②从功能上理解: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是通过能量和物质循环联系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3)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小到一个池塘,一条河流,一块草地,一个草原,一片树林,一个森林,大到整个地球即生物圈,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农田分布特点典型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分布特点典型动植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发展条件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 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种群密度和群落结 构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它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这一类系统的主要成员。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 水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特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关系 共同特点都有大量的动植物,还存在着许多微生物 生物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生物圈(同种)(不同种)(无机环境)(最大)1 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解析】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不同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的包容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该题中既包括苔藓、藻类等自养生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老鼠等动物,朽木及其环境又包含了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分解者等。即它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C2 湖泊中最重要的生产者是( )
A?岸边大型植物B?湖中浮游植物
C?湖边苔藓植物D?湖中沉水植物
【解析】考查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湖泊中植物一般都分布在浅水区和水的上层。在深水区的上层,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其中单细胞的藻类最多,它们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 B3 狮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主要分布在(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解析】考查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许多动物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与草原上平坦、开阔、阻碍物少有关系。
A能量流动规律单方向,不循环;逐级递减;传递效率10~20%特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点、疑点、难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从无机环境
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过程 存在形式循环形式循环范围无机环境中:无机物生物群落中:有机物无机界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的循环碳在生物体中含量占干重49%自然界碳存在形式CO2或碳酸盐碳的循环形式CO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碳返回无机自然界的生理过程呼吸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解析】能量流动研究的是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关系,而不仅仅是研究某一生理过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开始,能量沿着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由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由于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所以能量的流动过程中是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进行的,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C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具体理解:
(1)从生态系统结构看: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种类、数
量比例相对稳定,营养结构相对稳定。
(2)从生态系统功能看: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
(3)从形成过程看:稳态是生态系统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从形成的内因(本质)看:稳态存在的关键是生态系统
本身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稳态。2、两种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关系◆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干扰、保持稳定”原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自身
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抗干扰)。
规律:①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
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反
②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遭到破坏,恢复稳定”
原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
自身净化(分解者)与恢复(食物链和食物网)◆两者的关系:两者一般存在着相反的关系。生物圈概念和范围形成条件稳态可持续
发展大气中的SO2土壤或水体中的SO42-降水
生产者消费者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吸收摄入分解者吸收火山爆发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 燃烧生物圈的硫循环2.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 其受害的先后顺序是成熟叶、老叶、幼叶。这
是因为幼叶的抗性最强,成熟叶最敏感,老叶介于
二者之间。3.二氧化硫危害植物的机理 二氧化硫从气孔进入,对植物的伤害,起始于
细胞膜,改变膜的通透性,随之叶绿体和叶绿素相
继破坏。 叶片褪绿,变成黄白色。先期是叶片受害,然
后是叶柄受害,后期为整个植株受害。1.植物受害症状及受害的顺序例 哪一项措施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收获中输出的氮多于补充收的氮
D.农田使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含义:
◆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应是采伐量小于或等于森林的生长量;
◆在农业生产中,从土壤中收走多少矿质元素就必须补充
多少矿质元素,否则土壤就会越来越贫脊,影响到农业生
产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鱼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高密度养鱼时生产者
的能量肯定会少于消费者的能量,但可以人工补充能量来
维持(如投放食物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环境、不影响可再生资
源的再生过程,持久性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的原则。
课件111张PPT。专题四 生命的延续本专题包括:
必修教材: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选修教材:
第三章 遗传与基因工程考试说明要求:一、生物的生殖: 无性生殖及其意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有性生殖及其意义(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双受精)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二、生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1.顶细胞和基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但它们的细胞分裂的分裂面有所不同,其不同点是 ( )
A.顶细胞和基细胞都通过多次横裂,前者形成球状胚体,后者形成胚柄
B.顶细胞既进行横裂也进行纵裂,结果就形成球状胚体;基细胞只进行横裂,结果形成一行细胞,发育成胚柄
C.顶细胞只进行横裂,形成球状胚体;基细胞既进行横裂也进行纵裂,结果形成一团细胞便是球状胚体
D.顶细胞和基细胞都既进行横裂也进行纵裂,但前者发育成球状胚体,后者发育成胚柄B2.某植物体的体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则正常情况下,它的一个子房壁细胞、胚乳细胞、胚细胞、极核、精子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
A.24、36、24、12、12
B.24、24、24、12、12
C.12、24、12、12、12
D.24、36、12、24、12A3.一粒饱满的黄豆荚中有三粒种子,则此黄豆荚形成时需要的子房、胚珠和花粉粒数至少分别是 ( )
A.1、1、1 B.3、3、3
C.1、3、3 D.1、2、3C减数分裂范围:生殖细胞
概念: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的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为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减数分裂。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减少了一半
过程精原细胞精子的形成卵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减Ⅰ)(减Ⅱ)(变形)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减Ⅰ)(减Ⅱ)减数第一分裂 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第二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核仁逐渐消失,核膜逐渐溶解,出现纺锤体,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核仁重现,核膜重建,纺锤体消失,形成两个新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的有间期,有的没有。不再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与有丝分裂区别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变化规律2 N4 N后后间期间期减Ⅰ减Ⅱ有丝分裂(体细胞)受精 减数分裂的规律判断细胞分裂时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没有配对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1.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C2.在高等动物的某器官中,有如图所示的细胞分裂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丙图细胞与丁图细胞所示的DNA数目一致
B.丁图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C.人的细胞在丙图所示的时期含有92条染色体
D.该器官一定是动物的精巢C3.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C4.下图表示哺乳动物从受精卵到
成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过程中,
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c阶段表示受精卵的第一次
有丝分裂
B.eh阶段表示一个成熟生殖细胞形成的全过程
C.在ab之间出现染色体的加倍
D.在fg之间,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2个Y染色B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1、胚胎发育
受精卵
卵裂期
囊胚期
原肠胚期
2、胚后发育囊胚与胚囊:
囊胚是动物个体发育中,受精卵经卵裂后的一个发育阶段。受精卵经6次分裂,开始形成囊胚,胚体中央出现较明显的腔叫囊胚腔,囊胚期的细胞继续分裂,囊胚腔逐渐扩大。囊胚时期尚无胚层的形成,囊胚的晚期,许多基因开始表达,一些细胞开始特化,少数细胞将向囊胚腔侵入,这标志着下一个发育阶段—-原肠胚的开始。
胚囊是被子植物胚珠的重要部分,它发生于胚珠中央的珠心。典型的胚囊有7个细胞8个核,其中有1个卵细胞、2个极核(同在一个中央细胞内)。卵细胞是胚囊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胚囊的近珠孔端。影响个体发育的因素
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个体发育的方向应取决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生物细胞内的遗传信息是个体发育的内因,所处的环境(如温度、水分、氧气、营养等)则是个体发育的外因。生物个体发育到底朝什么方向发展应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1.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个体发育顺序的是 ( )
A.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B.卵→幼体→成体
C.卵→卵裂→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D.受精卵→幼体→成体D2.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原肠胚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
A.细胞的总面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逐渐增大
B.细胞的数目增多,有机物含量增加
C.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断增加,全能性增高
D.囊胚腔逐渐减小,形成原肠腔和羊膜A1 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变异细胞核遗传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叫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两种菌落的比较格里菲斯实验艾费里实验思路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2?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是( )
(1)DNA位于染色体上,(2)染色体就是DNA
(3)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4)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5)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
A? (1)(3)(5) B? (1)(2)(3)
C? (2)(3)(4) D? (3)(4)(5)
DA3?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合成的DNA属于( )
A?细菌的
B?噬菌体的
C?细菌或噬菌体的
D?细菌和噬菌体的
4?生物界这样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蛋白质的多种多样 B DNA分子的复杂多样
C?自然环境的多种多样
D?非同源染色体组合形式多样BB5?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A2 DNA的结构DNA的组成元素脱氧核苷酸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基本单位DNA的多样性DNA的特异性DNA的空间结构脱氧核苷酸的结构与种类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种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953年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双螺旋结构2.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结,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链的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组成有特定的规律:即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同胞嘧啶配对。利用碱基互补配对规律的计算规律一:DNA双链中的两条互补链的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占碱基总数的50%。
即:A+G=T+C=A+C=T+G=50%,
(A+G)/(T+C)=(A+C)/(G+T)=(T+C)/(A+G)=1。
规律二:在DNA双链中的一条单链的A+G/T+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G/T+C的值互为倒数关系。
规律三:DNA双链中,一条单链的A+T/G+C的值与另一条互补链的A+T/G+C的值是相等的,也与整个DNA分子中的A+T/G+C的值相等 。复制的时期复制的场所复制的模板原材料基本条件复制过程复制特点遵循原则3 DNA的复制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原核细胞的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核苷酸对组成的。组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分为不同的区段。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不同区段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有的区段能够转录为相应的信使RNA,进而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这样的区段叫做编码区。有的区段不能转录为信使RNA,也就是说不能编码蛋白质,这样的区段叫做非编码区。非编码区是由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的DNA序列组成的。非编码区虽然不能编码蛋白质,但是对于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在非编码区上,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酸序列。 4.基因的结构真核细胞的基因也是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组成的,在非编码区上,同样有调控作用的核苷酸序列,但是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要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复杂。与原核细胞比较,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被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分隔开来,成为一种断裂的形式。其中,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外显子,一般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叫做内含子。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原核细胞基因和真核细胞基因的区别 人类基因组计划
(1)遗传图 遗传图是指基因或DNA标记(如多肽性遗传标记)在染色体上以遗传距离表示相对位置的图,又称为连锁图。
(2)物理图 物理图指表示DNA序列上DNA标记之间实际距离的图。通常由DNA的限制酶片段或克隆的DNA片段有序排列而成。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以DNA上核苷酸数目的多少(kb表示千碱基对,Mb表示百万碱基对)来表示。物理图是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基因组织结构研究的基础。物理图反映了DNA标记之间的实际距离,而遗传图则反映DNA标记之间的连锁关系。
(3)序列图 序列图是指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图,也是最详尽的物理图。测定的总长度约为1m。由30亿个核苷酸对组成的序列图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原定2005年要完成的任务。2000年6月,六国科学家已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完成。
(4)转录图 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只有1%~5%的DNA序列为编码序列。在人体某一特定组织的细胞中,一般只有0.1%的基因可以表达。 DNA与RNA的比较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A)胞嘧啶(C)脱氧核糖磷酸鸟嘌呤(G)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核糖磷酸核糖核苷酸通常呈单链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脱氧核苷酸DNA酶、ATP两个DNA分子蛋白质合成细胞核核糖核苷酸DNA酶、ATP一个RNA分子蛋白质合成核糖体氨基酸信使RNA酶、ATP一条多肽链复制、转录、翻译比较表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心技术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在复制时,以解旋后形成的两条链(旧链)作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周围原生质中吸收脱氧核苷酸与之配对,形成两条子链(新链),新链与旧链螺旋成为一个新的DNA分子,所以称之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复制n代后,能形成2n个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中,只有两个含有第一代DNA的链。若已知某一全部N原子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表:1.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碱基、磷酸C2.某双链DNA分子的某片段中含1000个碱基,则由它转录而成的信使RNA上最多有核苷酸的种类为( )
A.1000 B.500 C.8 D.4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DD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 中是指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测交: 就是让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基本概念 孟德尔遗传定律性状: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
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
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 杂种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显性的相对性: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中不分
显性和隐性,同时表现出来。即中间性状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因 。用 同一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表示.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 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是一定的基因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表现
基因型: 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
纯合子: 指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 指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合子而发育而成的个体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且相对性状明显。
2.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3.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基因的分离规律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高茎X
矮茎高茎X高茎高茎 : 矮茎787 : 2773 : 1基因的分离规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①生物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在体细胞中
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②亲本基因型为DD,dd,分别产生含D的配子和含d 的配子 ③F1基因型为Dd,表现显性性状 ④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即D 和d ⑤F2出现四种基因组合,三种基因型:1DD∶2Dd∶1dd。两种表现型:高茎:矮茎=3∶1 对分离规律解释的验证—测交Dd X ddDdd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测交配子测交后代D ddd高茎矮茎1 : 1结论—基因的分离规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传给后代 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在人类遗传病预防上的应用显性性状的选择 隐性性状的选择 显性遗传病 隐性遗传病 选出后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选出后直接利用 控制患者的生育 禁止近亲结婚 分离规律的应用应用分离规律解题判断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概率计算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及后代表现型,通过显隐性状的关系一般可以推出亲代基因型。如一对正常夫妇生出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就可直接用遗传图解推出亲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如: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父本产生A和a配子的概率各占1/2,母本产生A和a配子的概率各占1/2,因此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1?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2?番茄果实的红色性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果实的
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1∶1
④红果∶黄果=3∶1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BB3?下列关于纯合体叙述错误的是( )
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两纯合体杂交,后代仍是纯合体
C?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发育为纯合体
D?纯合体减数分裂只产生一种配子
4?耗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
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体,应选交配的公牛是( )
A?黑色杂合体 B?黑色纯合体
C?红色杂合体 D?红色纯合体BD5?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选作杂交实验的两亲本一定要是纯种
B?所选的一对相对性状一定要有明显的差异
C?一定要让显性亲本作为杂交的母本
D?一定要让两性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6 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雌配子∶雄配子=1∶3
C A雌配子∶a雄配子=1∶1 D?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 少CD7.玉米籽粒黄果皮对白果皮为显性,让白果皮作母本,纯合的黄果皮作父本杂交,F2代籽粒( )
A.全为白果皮 B.全为黄果皮
C.黄果皮与白果皮为1∶1
D.黄果皮与白果皮为3∶1B8 在人类,正常A对白化病(a)是显性,求右面家系中(如右图)有关个体出现的概率。
?(1)9号个体为有病个体的概率?
(2)7号个体为杂合体的概率?
(3)10号个体为有病男性的概率?1/42/31/18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个体数 315 108 101 329 : 3 : 3 : 1P比例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①两对相对性状 粒色——黄色和绿色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控制(Y,y) 粒形——圆粒和皱粒是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控制(R,r)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 一种配子 ③F1的基因型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④F1产生配子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YR、Yr、yR、yr ⑤F2形成16种基因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标准模式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黄色圆粒(YyRr)PF1F2(YYRR)(yyrr)黄色圆粒:1YYRR 2YYRr 2YyRR 4YyRr 基因型4绿色圆粒:1yyRR 2yyRr 基因型2黄色皱粒:1YYrr 2Yyrr 基因型2绿色皱粒:1yyrr 基因型1每种类型的纯合体都只占总数的一份。对自由组合定律解释的验证—测交YyRrX yyrrYyRryR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测交配子测交后代YR yryyrr黄色圆粒1 : 1 : 1 : 1Yr yrYyrr yyRr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结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理论上实践上有性生殖过程,基因重组,产生基因型极其多样的后代,使生物 种类多样 ①有目的地将存在于不同个体上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 上,杂交育种获得优良品种 ②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棋盘法:运用遗传图解写出各种配子的基因型和比例,然后通过表格列出受精作用后的子代个体基因型,再通过分析统计出各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此种方法十分直观,且不易出错,对初学者十分有利,也是形成其他计算能力的基础 分枝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如:AaBbBbABAbaBabAaBb产生配子概率直接计算法:当对分离规律掌握得较透彻的时候,运用概率的有关知识可以直接进行有关概率计算。 ①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或交互事件(非此即彼)。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和。 ②乘法定理: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时,这样的两个独立事件或相继出现的事件(亦此亦彼)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 1.豌豆豆荚绿色对黄色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显性。现把绿色豆荚、绿色子叶豌豆的花粉授给黄色豆荚、黄色子叶的豌豆,该植株所结的豆荚的颜色、子叶的颜色分别是( )
A.绿色豆荚、绿色子叶 B.黄色豆荚、绿色子叶
C.绿色豆荚、黄色子叶 D.黄色豆荚、黄色子 叶D2.某植物的基因型Rr,自交所结的一粒种子中,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组( )
A.Rr和RRr B.rr和RRr
C.rr和rrr D.RR和RRRB3.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代,再将此F1与无芒的杂合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
A.9∶3∶3∶1 B.3∶1∶3∶1
C.1∶1∶1∶1 D.1∶3∶1∶3B4.某地开发培育出一种水果,某果皮有紫色的,也有绿色的;果肉有甜的,也有酸的。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用紫色酸果植株分别和绿色甜果植株a、绿色甜果植株b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2)如果用C、c和D、d分别代表该水果的果色和果味的基因组合,则亲本中紫色酸果、绿色甜果a和绿色甜果b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绿色酸果紫色甜果ccDDCcddCCdd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 性别决定概念 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叫性别决定。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染色体分类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如XY型。性别决定于生物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XY型性别决定一般模式(常染色体总数以2A表示) 1 : 1 关键:雄性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子2 伴性遗传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叫~。性状表现与性别关联1.写出性染色体(如XY)2. 在性染色体上的右上角,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3.X染色体上有的基因,Y染色体上没有;Y染色体上有的基因,X染色体上没有。表示方法一对相对性状遗传,遵循分离规律;
与其它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一起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遵循规律图例说明系谱图分析1?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
A?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长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
D?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2.性别决定是在下列哪个生物学过程中决定的 ( )
A、雌雄配子受精时 B、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分离时
C、胚胎发育期间 D、幼体在发育过程中A基因突变变异分类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自然突变诱发突变结构变异数目变异非整倍性改变整倍性改变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仅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通过杂交产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有变 异概 念 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1 基因重组 来源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义特点两个亲本的杂合性越高,遗传物质差距越大,基因重组的类型就越多,后代产生的变异就越多。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 为生物变异提供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概念指基因分子结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分类自然突变诱发突变2 基因突变意义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但基因突变一般都是有害的。常用方法用一定剂量的激光、射线照射动植物或微生物优点1.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2.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供试验材料才能选育出有价值类型诱变育种特点①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②自然界突变率很低 ③多数有害,少数有利 ④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⑤是随机发生的 ⑥具有多向性 概念在自然或人为条件影响下,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变异。分类染色体组把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按形态、大小都不相同的分在一个组内,就叫~。对二倍体生物来说,生殖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就叫~。3 染色体变异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诱导多倍体的常用方法多倍体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单倍体育种的缺点1.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普通
小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药,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C2.、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分离
C、同质基因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3.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用其花粉培育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所有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两种1:1 B.两种3:1
C.四种1:1:1:1 D.四种9:3:3:1C4 可遗传变异与育种显性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种类如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 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如21三体综合症如性腺发育不良 人类遗传病病因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禁止近亲结婚措施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人类优生概念 应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让每一个 家庭出生健康、遗传素质优良、无遗传疾病的后代 细胞质遗传现象概念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遗传现象。紫茉莉的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原因遗传特点
表现为母系遗传,杂交后代不出现一定分离比 受精卵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一切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通过卵细胞遗传给后代。 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像核内的遗传物质进行有规律分离,而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解释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因为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遗传物质随机、不均等分配 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物质基础形成原因与细胞核遗传的关系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 结构中的DNA 基因工程 1.概念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这种技术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名称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1)存在:微生物中
(2)特点:专一性
(3)作用: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 子,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黏性末端.2.基因工程的工具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作用:DNA连接酶可把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即把梯子两边扶手的断口连接起来
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运载体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1)能在宿主细胞内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
(2)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3)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进行筛选。目前常用的两类运载体 一类是细菌的质粒,它是细菌染色体DNA以外的小型环状DNA(一般有1-200kb,kb为千碱基对),有的细菌只有一个,有的细菌有多个. 另一类是噬菌体和某些病毒的DNA。一般来说,天然运载体往往不能满足人类的所有要求,因此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对某些天然的运载体进行人工改建。 3.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步骤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直接分离基因:鸟枪法人工合成基因反转录法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合成DNA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加入DNA连接酶,形成重组DNA分子 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某些标记基因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 检测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的方法 载体质粒外源DNA片段外源DNA插入剪切引入宿主细胞选出含有重组DNA的细胞扩增abbAAb供体细胞中DNADNA片段扩增限制性酶运载体DNA片段不同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细胞目的基因找出mRNA单链
DNA逆转录 例题解析
1、? 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存在许多负面影响,“生物固氮”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实验证明,生物固氮是某些微生物(如根瘤菌、蓝藻等)将空气中的N2固定为NH3的过程。
(1)与人工合成NH3所需的高温、高压条件相比,生物固氮的顺利进行是因为根瘤菌、蓝藻体内含有特定的 ,这类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
(2)人们正在着力研究转基因固氮植物(如固氮水稻、固氮小麦等),某科学家将根瘤菌、细胞中的固氮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转移到水稻植株细胞中,经检测,转基因水稻具备了固氮功能。据上述材料分析:
①固氮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细胞的 中。
②写出水稻细胞中固氮基因得到表达的反应式。酶蛋白质DNA 转录 翻译
DNA(固氮基因) RNA 蛋白质生产基因工程药品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如胰岛素、干扰素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基因工程成果与发展前景如用基因探针检测肝类病毒、诊断遗传病农业上畜牧养殖业上食品业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 培养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和具优良品质的转基因动物 利用某些特定的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 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用DNA探针检测水中病毒的含量 获得分解四种烃类的“超级菌”,吞噬汞和降解土壤中DDT的细菌 环境监测环境净化1、细菌通常是具有双链环状DNA的单细胞生物。现有甲、乙两种细菌,基因型分别是abd和ABD,通过基因工程使甲细菌后代产生出乙细菌B基因所控制的产物,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试据图回答。(1)从细胞的结构看,细菌属于 生物。
(2)图中剪切DNA的“剪刀”和粘接DNA的“胶水”,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酶,它们都只能在DNA的一定位置进行剪切和粘接,说明它们具有 的特点。
(3)新细菌与甲、乙细菌的表现都不同,从变异来源看,这是人工条件下的一种 。
(4)假如B基因是来自人体细胞,则甲子代也可产生出相应的人体物质,这说明在翻译过程中,细菌和人类共用一套 。
(5)在DNA分子中“拼接”上某个基因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并不影响各基因的功能,这说明基因具有 原核专一性基因重组遗传密码相对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