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word版)+课件(共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步练习(word版)+课件(共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5 22:52:31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少 。?
(3)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阶梯 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1)农业分布特点:西牧东耕、 南稻北麦 。?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东密西疏 。?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高 ,西部 低 。?
3.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 环境 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 高于0 ℃
年降水量 小于800 mm 大于800 mm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人类 活动 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  水田 ?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交通运输 以陆路运输为主 包含水运


知识点2 四大地理区域
4.划分依据:综合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地理区域 分界线 划分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400 mm 等降水量线? 季风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 ?
 青藏 地区与其他? 三大地理区域 昆仑山脉— 祁连 山脉—横断山脉? 地势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B.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升高
C.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2.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农业类型——东耕西牧
B.饮食习惯——南面北米
C.传统民居——南平北尖
D.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
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C)
①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 ②以南地区的农田类型是旱地 ③以北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④以南地区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
⑤以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知识点2 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4~6题。

4.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重要界线不包括 (A)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地区降水丰富,农业发达
B.乙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C.丙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丁地区雨热同期,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6.在下面的诗句中,所描述的景观不符合丁地区的是 (B)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目前已经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等煤炭生产大省布局了一些煤制油企业,规划在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目前,我国煤制油企业主要布局在 (A)
A.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后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海南岛长冬无夏,黑龙江长冬短夏
B.我国农业分布具有东牧西耕、南稻北麦的特点
C.自东南向西北,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
D.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2.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②两区域冬季河流都不结冰
B.湖南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
C.雨热同期是①②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
D.①区域以种植水稻为主,②区域以种植小麦为主
3.下面为我国传统民居景观图,其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B)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习惯。下列特色食品与所属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C)
A.①地区——刀削面
B.②地区——手抓羊肉
C.③地区——桂花酒
D.④地区——酥油茶
5.造成①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生产技术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6~8题。

6.与图中①和④区域分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B)
A.我国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
B.我国1月0 ℃等温线
C.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
D.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7.有关④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B.农业以水田种植业为主
C.植被以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8.③区域的显著自然特征是 (C)
A.湿热 B.冷湿 C.高寒 D.干旱
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
(2)在①②③三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 ①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② ,有喀斯特地貌分布的是 ③ 。?
(3)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 逐渐减少 。?
(4)下列语句与C区域无关的是 (C)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气候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地形地势 。?
(2)在①②③④四大地理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 ③ 和 ④ (填数字),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① 和 ② (填数字)。?
(3)从气候资料看,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比较冷的是 甲 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位置 ;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是 丙 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降低 。?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少 。?
(3)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阶梯 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1)农业分布特点:西牧东耕、 南稻北麦 。?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东密西疏 。?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 高 ,西部 低 。?
3.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自然 环境 差异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 高于0 ℃
年降水量 小于800 mm 大于800 mm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人类 活动 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  水田 ?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交通运输 以陆路运输为主 包含水运


知识点2 四大地理区域
4.划分依据:综合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地理区域 分界线 划分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400 mm 等降水量线? 季风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 ?
 青藏 地区与其他? 三大地理区域 昆仑山脉— 祁连 山脉—横断山脉? 地势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地理差异显著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B.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升高
C.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2.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农业类型——东耕西牧
B.饮食习惯——南面北米
C.传统民居——南平北尖
D.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
3.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C)
①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 ②以南地区的农田类型是旱地 ③以北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④以南地区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
⑤以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知识点2 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4~6题。

4.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重要界线不包括 (A)
A.黑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地区降水丰富,农业发达
B.乙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C.丙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丁地区雨热同期,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6.在下面的诗句中,所描述的景观不符合丁地区的是 (B)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煤制油产业。目前已经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等煤炭生产大省布局了一些煤制油企业,规划在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目前,我国煤制油企业主要布局在 (A)
A.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后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海南岛长冬无夏,黑龙江长冬短夏
B.我国农业分布具有东牧西耕、南稻北麦的特点
C.自东南向西北,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
D.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2.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①②两区域冬季河流都不结冰
B.湖南位于①区域而广东位于②区域
C.雨热同期是①②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
D.①区域以种植水稻为主,②区域以种植小麦为主
3.下面为我国传统民居景观图,其中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B)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习惯。下列特色食品与所属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C)
A.①地区——刀削面
B.②地区——手抓羊肉
C.③地区——桂花酒
D.④地区——酥油茶
5.造成①④两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降水 B.土壤
C.地形 D.生产技术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完成6~8题。

6.与图中①和④区域分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B)
A.我国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
B.我国1月0 ℃等温线
C.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
D.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7.有关④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B.农业以水田种植业为主
C.植被以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8.③区域的显著自然特征是 (C)
A.湿热 B.冷湿 C.高寒 D.干旱
9.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
(2)在①②③三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 ①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② ,有喀斯特地貌分布的是 ③ 。?
(3)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 逐渐减少 。?
(4)下列语句与C区域无关的是 (C)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降水 ,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气候 ,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地形地势 。?
(2)在①②③④四大地理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 ③ 和 ④ (填数字),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① 和 ② (填数字)。?
(3)从气候资料看,甲地与乙地相比,冬季比较冷的是 甲 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位置 ;甲地与丙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是 丙 地,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海陆位置 。?

章末提升

??

重难知识突破
一、我国的地理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典例1 读我国地理分界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分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乙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C.丙界线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D.丁界线以南以旱地为主
2.沿线跨越三大阶梯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题,观察图中的分界线可知,甲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A项正确;乙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项正确;丙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项正确;丁界线以南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D项错误。第2题,图中丁界线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上,东段至太平洋沿岸,所以丁沿线跨越三大阶梯,D项正确。
【答案】 1.D 2.D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我国1月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7.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8.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9.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典例2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下图,回答1~3题。

1.秦岭、淮河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 (  )
A.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
D.第三级阶梯
2.下列数据中,可能为甲地正常年份1月平均气温的是 (  )
A.5 ℃ B.8 ℃ C.-4 ℃ D.16 ℃
3.正常年份,乙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
A.含沙量大
B.无结冰期
C.水流量小
D.河流汛期晚,持续时间短
【解析】第1题,秦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淮河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第2题,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正常年份1月平均气温低于0 ℃。第3题,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正常年份河流含沙量小、流量大、汛期早且持续时间长。
【答案】 1.A 2.C 3.B
三、四大地理区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省区
北方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西北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


典例3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这条分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④是    地区,该区与③地区的界线D大致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①②③④四大地理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3)②地区和③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    (山脉)和C    (河流)一线,该线是     和     (温度带)的分界线,还是     和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解析】图中①是青藏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北方地区,④是西北地区。第(1)问,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A线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故确定这条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第(2)问,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3)问,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还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答案】 (1)青藏 地形 西北 400
(2)②③ ①④
(3)秦岭 淮河 亚热带 暖温带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共26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漠河
海南岛
江南水乡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一月平均气温图
一、地理差异显著
漠河
海口
温差约44℃多
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南北温差小
漠河
海口
温差约8℃多
在图中找出相应的温度带
寒 温 带
中 温 带
暖 温 带
亚 热 带
高原气候区
热 带
亚 热 带
暖 温 带
暖 温 带
寒 温带
中 温 带
高原气候区
热带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1 600mm
800mm
400mm
200mm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空间分布
干湿地区与植被
森林
草原
荒漠
森林草原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水稻
小麦
水稻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
地理差异显著(人口、城市、交通)
东密西疏
人口
城市
铁路
地理差异对生活、文化的影响
有些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如: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乡村人文景观的差异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二至三熟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滑雪,滑冰
游泳,赛龙舟
面食为主
大米为主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居民主食
传统运动
0°以下
0°以上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下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上
以半湿润地区为主
以湿润地区为主
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
以亚热带为主
流量小,冬季结冰
流量大,冬季不结冰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为主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干湿类型
温度带
河流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
0°以下
0°以上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下
大部分在800毫米以上
平原 高原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小麦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水稻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A
400mm
降水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
1、界线B与1 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 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最接近?
3、确定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B
0℃
800mm
气温和降水
接近
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第一级阶梯的边界线
地形
C
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梳理归纳
地理差异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地理差异显著
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
秦岭—淮河界线的地理意义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与地形区的联系
四大地理区域与气候类型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