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社戏》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4 22:0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戏》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自身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自由想象地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与表现中心的内在联系。
3.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身上的人性光环。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qiān)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海迁移并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二)关于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预习检查: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篙( ) 潺( ) 归省( ) 蕴藻( )
棹( ) 凫水( ) 行辈( ) 撺掇( )
惮( ) 踱( ) 踊跃( )
2.释义:
撺掇: 弥散:
自失: 缥缈:

【课堂探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



2.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社戏”好看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作者还要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5.重点研读“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两部分
用“我认为________(美词)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的形式,对上述文段进行品味、讨论。




【拓展练习】
1.评点人物:小说塑造了热情的伙伴和淳朴的乡民形象,请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_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简笔勾勒人物形象。
2.述说童年时的一段趣事。要求刻画出其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传达出一种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