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设计
课题
《谈读书》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所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重点)
2、学习文中所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难点)
3、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
读书制胜——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首。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2岁进剑桥大学。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等。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2、培根《随笔》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怡情(yí) 练达(liàn) 枝节(jié) 统筹(chóu) 藻饰(zǎo)
狡黠(xiá) 诘难(jié nán) 涉猎(shè) 聪颖(yǐng) 滞碍(zhì)要诀(jué) 劝诫(jiè) 高谈阔论(kuò) 味同嚼蜡(jiáo)
诸如此类(zhū) 吹毛求疵(cī) 狂妄自大(wàng) 开卷有益(juàn)傅彩(fù) 蒸馏(liú) 睾肾(ɡāo) 寻章摘句(zhāi)
2、解释词语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全班齐诵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明确: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目的
第二,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书的方法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束。——读书的作用
四、【研习课文】1、研习第一层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读书给人带来的好处——怡情、傅彩、长才。
(2)作者是如何阐述“读书的目的”的,请找出相关描写。
明确:读书的正确目的论证思路
(从正面说明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研习第二层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明确:(推敲细思——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可浅尝——须读其部分(摘要)
可吞食——须大体涉猎(浏览)
须咀嚼消化——须全读(精读)
(读书、讨论、作文三者结合起来。
3、研习第三层
“读书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塑造人的性格、弥补人的才智。
五、【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论证方法回顾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典型事例。
②道理论证: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③比喻论证: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分析示例
(1)对比论证
(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分析: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读书的正确目的和三种偏向进行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更具有说服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分析: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和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进行对比,更全面地论证了读书的作用,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更具有说服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人的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论证了读书能弥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论证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的观点。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举例论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分析: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丰富翔实的例子,论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结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
六、【课堂巩固】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排比)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对偶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比喻)
2.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
原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明智,作文使人准确。
示例:锻炼使人健康,交友使人怡情,思考使人睿智。
【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和读书佳话以激励后来学者。你知道哪些?
1、名人谈读书心得体会: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2、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刘向
3、名人苦读趣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还有: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断齑画粥(范仲淹的故事)。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39张PPT。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是聪明的,可聪明从何而来呢?读书制胜新知导入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首。《谈读书》
—— 培 根
弗朗西斯 · 培根,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12岁进剑桥大学。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代表作有《培根论人生》等。 Francis Bacon走近作者培根《随笔》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极短的摘记式文章;经过两次增补扩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读读写写怡情( ) 练达( )枝节( ) 统筹( ) 藻饰( )狡黠( ) 诘难( ) 涉猎( ) 聪颖( ) 滞碍( )要诀( ) 劝诫( )yí liàn jié chóuzǎoxiájié nánshèyǐngzhì juéjiè读读写写高谈阔论( )味同嚼蜡( )
诸如此类( )吹毛求疵( )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 ) jiáo zhūcīwàngjuàn kuò字词补充傅彩( )蒸馏( ) 睾肾( ) 寻章摘句( )fùliú ɡāoliú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
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解释词语朗读课文,说说这篇随笔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整体感知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束。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1.再读课文,找一找“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研习第一层2.作者是如何阐述“读书的目的”的,请找出相关描写。读书文采藻饰全凭条文断事费时过多太盛惰矫学究故态反面论证(1)从正面说明读书的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一层:读书的正确目的论证思路3、课文中提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推敲细思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可浅尝——须读其部分可吞食——须大体涉猎须咀嚼消化——须全读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摘要浏览精读研习第二层读书、讨论、作文三者结合起来。 4.“读书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弥补人的才智塑造人的性格研习第三层辨识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本文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论证方法回顾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③比喻论证:
④对比论证:典型事例。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打比方。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 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对比论证 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读书的正确目的和三种偏向进行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更具有说服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比论证 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这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和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缺陷进行对比,更全面地论证了读书的作用,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更具有说服力,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人的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论证了读书能弥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 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比喻论证 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1)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蒸馏过的水”比喻“一本好书”,论证了“读书不能只读别人的笔记摘要”的观点。 (2)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举例论证 (1)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丰富翔实的例子,论证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 (2)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
(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比喻排比对偶比喻课堂练习2.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
原句: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明智,作文使人准确。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锻炼使人健康,交友使人怡情,思考使人睿智。课堂总结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谈读书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怡情、傅彩、长才推敲思考不同的书用不同的方法塑造人的性格弥补才智上的缺陷端正态度
正确读书板书设计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和读书佳话以激励后来学者。你知道哪些? 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名人谈读书心得体会: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刘向名人苦读趣事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还有: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断齑画粥(范仲淹的故事)作业布置预习《不求甚解》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