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旺盛,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CO(NH2)2
B. Ca3(PO4)2
C. NH4H2PO4
D. K2SO4
2.下列物质与HCl溶液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Zn
B. Al2O3
C. Ba(OH)2
D. Na2CO3
3.下图表示相连线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右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左下图要求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B. 把金属制成合金能提高金属的机械性能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施肥时,应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
5.能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 NaOH溶液
B. BaCl2溶液
C. 盐酸
D. 硝酸
6.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 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 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若16 g M和64 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7.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伊娃美丽广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与此倡导不相符的是( )
A. 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B.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 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家车出行
D. 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食盐可作调味品及防腐剂
B. 纯碱可消除面团发酵时产生的酸性
C. 硝酸铵(NH4NO3)可作复合肥料
D. 胆矾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9.下列各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是( )
A. Na2SO4、CuSO4、NaCl
B. NaCl、Na2CO3、Na2SO4
C. FeCl2、NaNO3、Na2SO4
D. (NH4)2SO4、NH4Cl、NaCl
10.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CO+CuOCu+CO2
C. 2H2O2H2↑+O2↑
D. HCl+NaHCO3===NaCl+CO2↑+H2O
1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银和稀盐酸
B. 铜和硫酸铝溶液
C. 铝和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12.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 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13.生产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B. 降低新装修房屋内的甲醛含量,最好的方法是紧闭门窗并在房间内放一盆水
C.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 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14.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A. 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 NaNO3溶液中混有AgNO3(NaCl溶液)
C. 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 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15.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下列物质属于硫酸盐的是( )
A. H2SO4
B. Na2S
C. K2SO4
D. SO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2CO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 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2溶液,生成1 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计算大树碱中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7.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了出来,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
完成下列问题:
(1)确定A、B、C、D、X各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和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以此为原料制得具有广泛用途的烧碱,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2)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CO(NH2)2中含农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N,属于氮肥,正确;B项,Ca3(PO4)2中含农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P,属于磷肥,错误;C项,NH4H2PO4中含农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N、P,属于复合肥,错误;D项,K2SO4中含农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K,属于钾肥,错误。所以应选A项。
2.【答案】A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D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在复分解反应中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4.【答案】A
【解析】A项,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错误;B项,合金比纯金属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如镁合金的强度高,正确;C项,锅中的油着火后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D项,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会降低肥效,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一次鉴别AgNO3、Na2CO3、NaCl三种无色溶液即加入某试剂要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NaOH溶液不能与Na2CO3、NaCl反应,故不能鉴别;BaCl2溶液只能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其他两种物质不能鉴别;盐酸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与Na2CO3会产生大量气泡,与NaCl不能反应,无现象;硝酸只能与Na2CO3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故选C。
6.【答案】C
【解析】A项,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分子的数目为1+2=3,反应后分子的数目为1+2=3,正确;B项,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正确;C项,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虽然都是化合物,但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错误;D项,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
x∶2y=16 g∶64 g
x∶y=1∶2,故正确。故选C。
7.【答案】A
【解析】A项,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会加重白色污染,故不利于环境的保护,正确;B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可以保护环境,错误;C项,发展快速公交、减少私家车出行,可以保护环境,错误;D项,由于磷元素是植物的营养元素,如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故应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硝酸铵(NH4N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而不是复合肥。
9.【答案】B
【解析】用一种试剂能把物质鉴别出来要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A中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用氯化钡溶液能把硫酸钠和氯化钠鉴别出来;C中氯化亚铁是浅绿色的,用氯化钡溶液能把硝酸钠和硫酸钠鉴别出来;(NH4)2SO4、NH4Cl、NaCl可用氢氧化钡溶液鉴别,(NH4)2SO4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气体,NH4Cl中只能产生气体,氯化钠中无现象。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项,C+O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项,CO+CuOCu+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铜是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C项,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D项,HCl+NaHCO3===NaCl+CO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分析并作出判断选项A、B、C所提供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D选项;可以据此作答。
12.【答案】B
【解析】A项,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B项,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C项,碳酸钾溶液和盐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淀和氯化铜,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
13.【答案】C
【解析】A项,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并露天焚烧废弃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B项,降低居室甲醛含量,应该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错误;C项,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避免污染水体,是可取的,正确;D项,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会造成空气污染,错误。答案C。
14.【答案】A
【解析】除杂质的要求: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项,加入稀硫酸,带入了新的杂质,错误,可用氢氧化钙除去碳酸钠;B项,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正确;C项,碳酸钾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正确;D项,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正确。故选A。
15.【答案】C
【解析】A是硫酸;B是硫化钠不含硫酸根;C选项正确;D选项为二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16.【答案】(1)往左盘加树碱至天平平衡 (2)胶头滴管 (3)搅拌,加速溶解 (4)13.8% (5)偏小
【解析】(1)指针偏右,说明左盘树碱样品小于10 g;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胶头滴管;(3)溶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根据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碳酸钾的质量,进而求质量分数;(5)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溶液中溶质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17.【答案】(1)HCl Ba(NO3)2 NaCl NaOH MgSO4
(2)MgSO4+Ba(NO3)2===Mg(NO3)2+BaSO4↓ MgSO4+2NaOH===Na2SO4+Mg(OH)2↓
【解析】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碳酸镁和碳酸钡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盐酸。
18.【答案】促进海水蒸发 促进氯化钠溶解 2NaCl+2H2O2NaOH+H2↑+Cl2↑
【解析】(1)风力越大、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2)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