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3 11: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你好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能力提升章节二复习巩固章节一拓展延伸章节四中考模拟章节三目录章节壹 复习巩固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注释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注释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 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译文文学常识(一)《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文学常识(二)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国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三、整体感知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四、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有:通“又”。
2.孰:通“熟”,仔细。如“孰视之”。
3.受:通“授”,给予、付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三)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
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
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2]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3.省略句
与坐谈 [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与坐谈,介宾。之,代词宾语 ]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五)一字多义
1.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问之(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数月之后(不译)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2.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4.于
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5.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五、文意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案:重视客观实际,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有自知之明。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答案:相同点:比徐公美
妻:先从正面肯定了邹忌之美,再与徐公比较,语气极尽赞美,表现了偏爱的感情。
妾:少了“君美甚”,肯定程度有所不同,不像妻那样热称赞,表现出奉迎邹忌欢心的畏怯心情。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记叙中哪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答案:插叙。既补充说明了邹忌向妻、妾、客发问的原因,也使下文”忌不自信“显得非常自然有据。4.邹忌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这种进谏方式有何好处?
答案:邹忌入朝见齐威王后,没有从正面提出要齐王纳谏而是叙述自己受蒙蔽的经过和原因,然后从生活的小事推至 齐威王的治国大事,说明齐威王处于最高最有权势的统治地位,因而受蒙蔽也最深。邹忌没有对齐威王进行公开批评,而是事喻理,以运用委婉的说法,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使其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这种采用暗喻、暗示来讲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语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案: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①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7.文中邹忌从自己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答案: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8.臣子劝谏君王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从中我们应受到这样的启发: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
9.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例1:一个人不能轻信自己亲近的人的赞美、奉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地认识自己。
例2:作为领导者,尤其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批评意见,从而免遭蒙蔽,减少领导决策的失误。
例3: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光有善良的愿望还不行,还应该讲究说话的方式。
10.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英俊、明智、精心、实事求是、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有自知之明。
11.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①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进谏的大臣。
②齐威王虚心纳谏,兴利除弊,修明政治。
12.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六、人物形象
(一)邹忌
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头脑冷静,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当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王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二)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而又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认为“善”(当然与邹忌的委婉讽谏艺术有关)。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而文章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可见他是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开明君主。七、开放性试题
1.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案: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本文的内容对于今天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案: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问题。直言讽谏。齐王纳谏,能取信于民。八、写作特色
设喻说理。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忆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就。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哈,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明说服力。
九、总结
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章节We have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anyone that is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PowerPoint 贰 能力提升一、基础知识训练
一、解释加横线词语。
1.忌不自信??: ??????
2.今齐地方千里?: ???????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4.时时而间进?: ???????
5.形貌昳丽?: ??????????????
6.徐公何能及公也:? ????
7.“群臣进谏”的“进”与本文中“?????????????????”一句中的“进”意思相同,都是解释为?????????。
答案:1.相信 ?2.方圆 ?3.看,观察 4.隔开,间隔
5.体态 形状?6.比得上 ?赶得上
7.时时间进(或“无可进者”) ?进献 8.“而”作为连词的主要作用有:
A.表示并列关系???? B.表示递进关系????C.表示承接关系
D.表示转折关系???? E.表示修饰关系????F.表示因果关系
请说说下列“而”字的作用。(在括号内填上序号)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
(3)窥镜而自视 ????????( )???????????????????
(4)暮寝而思之曰 ???????( )??????????????????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
答案: (1)A ?(2)F ?(3)C(4)E(5)E ? 二、句子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长八尺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3.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三、内容理解
1.齐威王“善”字的回答,表明了他怎样的态度???
表明了齐威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表明了齐威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
2.从文中看,邹忌是个怎样的人?
(1)有自知之明。尽管妻、妾和客人夸大其美,他最终仍有清晰的认识
(2)善于思考。从生活小事中悟出深刻道理,运用到治理国家的大事上。 3.既然文章运用的几乎都是三层递进的排比句式,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妻、妾和客人的回答都写成“徐公何能及君也”等一样的句式,而要作现在这样的变化?
如改成一样句式,就不能表现三个人“私”、“畏”和“欲有求”的不同心理
4.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1)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
(2)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四、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由西汉????????????(人名)编订而成。
战国策??刘向
章节We have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anyone that is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PowerPoint 叁 中考模拟【2018年河北省中考】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燎:燃烧。?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_____________
(3)从夕达旦 旦:_____________
(4)是为大雨之兆 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称 (2). 为什么 (3). 早晨 (4). 这
2.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 B.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答案:C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4.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赛龙舟、包粽子
5.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刘峻好学 【2019年湖北十堰】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晖夕阴
B.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D.吾妻之美我者 执策而临之
答案:A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答案:C
4.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1)从邹忌进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在与人的交往中,提意见时,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语言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2)从齐成王纳谏的角度获得的启示: 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 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只从一个角度回答得2分,从两个角度回咨得3分) 章节We have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anyone that is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PowerPoint 肆 拓展延伸《战国策》小故事
画蛇添足
  【原文】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纒。”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生,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团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南辕北辙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曾参杀人
【原文】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谢谢We have many PowerPoint templates that has been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help anyone that is stepping into the world of PowerPoint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