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课件+视频(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五从军征》课件+视频(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5 16:11:55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十五从军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好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它就是《十五从军征》。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掌握诗歌内容。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培养珍惜热爱和平生活的情感。学习目标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一部分为文人所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学常识一、乐府民歌直接揭示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情绪,还有一些斗争的场面。
二、乐府诗颇多反映妇女命运的篇章。
三、表现健康纯美的爱情。
四、反映东汉后期给知识分子造成的忧惧漂泊之苦,及他们的消极情绪。写作背景 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这首诗就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痛苦经历。读准字音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zhǒngdòuzhìkuíchōnggēngyíē把握节奏听音频,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读出感情:读出老翁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情感。题目解读《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 题目是后人加的。 十五从军征疏通诗意始:才。
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代词前面。诗意: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里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疏通诗意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诗意: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疏通诗意诗意: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谷:野生的谷子。
井:这里指井台。
旅葵:野葵。疏通诗意诗意: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舂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外壳。
持:拿。
羹:这里指菜羹。
一时:一会儿。
饴:同“贻”,送给。疏通诗意诗意: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落在征衣上。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第一层:开头两句,统摄全诗,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
第二层:老兵九死一生归来,等待他的却是坟墓相连的情景。反映了生灵涂炭的现实。
第三层:面对荒芜的家园,老兵心都碎了。反映出一个为国家几乎耗尽一生的垂暮老兵孤独、悲伤、茫然的心境。整体感知思考探究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怎么理解其中的“十五”“八十”?参考: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人遇上了战争,所以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思考探究2、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参考:
远望 :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近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做的: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这一景象揭示了封建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选取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的离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描写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表现征人从军之久,物是人非,揭露了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不知贻阿谁”,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思考探究思考探究 3、看到此情此景,满怀期盼的老兵,他的内心感受又如何呢?参考:
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变成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思考探究4、“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
这两句诗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思考探究5、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参考:
老兵的遭遇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悲剧,反映的是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是整个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造成的。
我想说……写作特色 1、角度新颖。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艺术留白。诗作中“十五”到“八十”之间的时间跨度很大,作者只集中展现年迈老兵归家时的情景,正是大量的留白,让诗歌意蕴深厚,惹人联想。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八十始归回家所见远望:松柏冢累累近看狗窦兔入、梁上雉飞中庭生谷、井上生葵处境心情羹饭熟 饴阿谁东向看 泪沾衣兵役残酷
战乱频繁
灾难深重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返乡经历:情感变化:课堂小结主题归纳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十五从军征主题归纳 同学们,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啊,老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家庭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即使在崇尚和平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人在忍受着战争的痛苦。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十五从军征知识积累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知识积累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知识积累有关战争的诗句: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知识积累有关战争的诗句: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堂练习1、 《十五从军征》中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极端不合理的句子是: , 。
2、《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归家所做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十五从军征》中描写老人回到家看到庭院中以动物来烘托荒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十五从军征》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型默写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舂谷持做饭 采葵持作羹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课堂练习5、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中 , 。 两句,饭做好了都不知道与谁分享,这个画面进一步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6、《十五从军征》中描绘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后所见的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遥望家园看到的情景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理解型默写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