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古诗五首之《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十.古诗五首之《登幽州台歌》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5 16:32: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文言词“怆”和“涕”;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诗中典故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主旨;初步学会欣赏古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解读古诗的方法;学习通过不断吟诵理解诗歌所蕴的情感及其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悲痛,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情怀,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品位。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诗歌主旨,欣赏古诗及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不断吟诵理解诗歌所蕴的情感。
课前预学
一.?识记文言词语。
给下面加粗词注音并解释其词义。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    )然而涕(      )下。
二.?了解“幽州台”相关故事。
查资料、利用工具书,读懂下面文言文,并完成文后问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wěi)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同“屈”)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通“默”,沉默,停止说话),则什已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通“吼”)籍叱咄,则徒隶之入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日:“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为郭隗所筑的宫叫     ,因所处幽州也叫     ,因上置黄金也叫      。
三.?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查找资料,了解陈子昂的生平,了解《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作好笔记。
                                           
                                           
                                           
课堂研讨活动
一.探索朗读节奏、重音、韵味。
指名学生朗读,一个读完,其他学生加以评价,再让评价学生纠正后朗读,直到读准节奏、重音,读出韵味。
用“/”画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前 不 见 古 人, 后 不 见 来 者。?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语调:        
语速:        
给朗读重音的字加粗: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二.?自由吟诵,理解诗意和诗人情感。
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边自由高声吟诵,边进一步理解诗意和诗人情感,完成下面填空。
1.?诗歌第一、二句采用对举和反复,“  ”对“  ”,“    ”对“    ”,表现诗人登上蓟北楼,俯仰古今,突出了时间的绵长。这里的“古人”指像燕昭王那样能礼贤下士的       ,“来者”指后来的贤明之主。同时连用“    ”加以反复,强调古贤主已成为历史,后来的明君自己也无缘得见,以此突出诗人     、    、
     的惆怅和   之情。
2.?三、四两句则运用对比手法,“念天地之悠悠”紧扣题中“   ”字,写登楼所  ,“    ”二字既呼应一、二两句极写出   间的久远,又表现  间的辽阔;这与下句“  ”字所表现的人之茕茕孑立,形成了的鲜明的映照,从而给读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苍茫辽阔的北方原野上,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      的诗人形象,这是多么令人动容的图景!读诗到此,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已把人个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极力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也启迪读者展开联想:一个人的遭遇与“悠悠”天地相比,生命是何等短促,真是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啊!假如自己就是诗人,此时兀立在幽州台上,又怎能不“怆然而涕下”呢!这也许就是这首短诗引发后人广泛共鸣的原因吧。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
通过上面的填空,大家对诗意和诗人情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根据这种理解和体会,谁来再读一遍诗歌?看看有没有读出诗人的情感。
四.?掌握解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1.?从标题入手解读。
想一想,刚才还没有完全读出诗人情感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在读别人的诗?那就设想自己就是陈子昂,他在什么地方吟唱这首诗的?
                                           
2.?找准诗人情感。
用诗中的一个词形容诗人当时的心情。在把握这个词意思的基础上,设想自己是诗人,在极其失意的情况下登上幽州台,用这处特殊的心情再吟诵一遍。
                                           
3.知世解诗,以文解诗。
根据课前预学所了解的此诗创作背景(这叫知世),再设想诗人站在幽州台上,哪些景物会映入他的眼帘?看到这些景物时诗人会想到什么?
(1)?对于当时的陈子昂来说,这个“前”有多前?这个“古人”又是谁?这个“古人”可以代表什么?
                                           
                                           
(2)?在陈子昂心中,这个“后”“来者”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3)谁来试一试,读出一千年前感觉。
(4)?谁知道陈子昂活了多少岁?他能看到一千年前吗?他只能作出怎样的感慨?
                                           
                                           
                                           
(5)?谈一谈对“天地之悠悠”的理解,再谈一谈对“独”字的理解。然后一起齐读后两句诗。
                                           
                                           
4.?设置情景解诗。
让两个学生出列,一个扮演皇帝,一个扮演陈子昂,让陈子昂向皇帝请求并推荐自己,而皇帝是作出不屑一顾的糊涂答复,然后让扮演陈子昂的学生谈感受,并及时读诗,再谈一谈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预学参考答案:
一.答案:yōuyōu, 形容时间和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 chuàng,悲伤的样子。  ? tì,眼泪。
二.答案:参考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蓟北楼,  幽州台   黄金台
三.参考答案:陈子昂生平--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故后世称陈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此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少谋略,陈子昂曾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反被贬为军曹,次年兵败。陈子昂又多次献计,仍不被采纳。在接连打击下,诗人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于是怀着极度苦闷忧愤之情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
一.答案: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语调:痛苦,孤独。
语速:低沉、缓慢。
朗读重音: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二.
1.答案:前  后  古人  来者  贤明君主   不见  生不逢时   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孤寂 
2.答案:登  见  悠悠  时   空  独  孤独悲伤 
三.略
四.
1.答案:幽州台上。
2.答案:悲怆。
3.(1)答案:“前”--一千余年。
“古人”--燕昭王,代表英明的君主
(2)答案:像燕昭王一样重视人才的英明君主。
(3)略
(4)答案:41岁
当然看不到一千年前。
人生何其短暂,既看不见往昔招贤的英王,又看见后世求才的明君,不由得发出感慨。一起来齐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答案:“天地之悠悠”--指宇宙无穷无尽。
“独”--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又没有求才的明君欣赏自己,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面对无尽的宇宙和广阔的原野,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自然悲从中来。
4.答案: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失意、悲痛、极度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