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执教者: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 段中红
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在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协调有序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并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该节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第五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的内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学生在上节课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的结构,人体生命活动的协调有序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本节课主要是创建参与式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2.能力储备:学生有一定合作学习经验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但还须引导创建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效率与表达能力。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有一定的形象类比辅助学习。
3.心理特征: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相关反射引发的原因有一定的新鲜感,参与式的学习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教师距离,又能让学生配合着往前行,需要一定的活动支撑。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以膝跳反射实验为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认同人体通过调节能与环境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
反射弧的结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突然喊班级某个同学的名字,“某某站起来”。这个活动受哪个系统来支配呢?人体有很多活动,无论是简单的或复杂的,都是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
引出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立即站起来,回答
自身实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
课
学
习
一、反射
同学们,我们先来开展一个活动。两人一组,轮流进行。
播放视频
要想做出效果,要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动作要点
1.叩击部位:韧带(膝盖下侧凹下去的位置);
2.叩击时机:被叩击者放松且未注意;
3.叩击力量:有力(不一定很大),但速度要快。
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活动结束,依次出示以下问题: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2.假如不叩击韧带或叩击太轻,小腿还会弹起来吗?
请大家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光、烫的东西、酸的食物等称为刺激。
一定的刺激,人体的反应有什么特点?相同的刺激会产生相同的反应(有规律的反应)。
一定的刺激人体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是通过哪个系统调控?(神经系统)
生物学家给这样的生命活动命名为什么呢?(反射)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反射吗?反射就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观看
完成膝跳反射实验,可以与听课老师互动
思考,回答
举例:异物碰到角膜即引起眨眼反应、遇到烫的东西引起缩手反应、吃酸的食物分泌唾液等。
师生对话,通过归纳获得反射概念。
明确活动要点后,才能更好的观察到现象。
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结合自身活动回答,更有说服力,更易理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实例分析,为概念的归纳铺垫。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学课堂。
二、反射弧
过渡:反射活动是一种生理活动,任何活动依赖一定的结构,反射是在什么结构基础上完成的?
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学研究中,需要用一些小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像小鼠、蛙等。今天这节课我们以蛙作为实验材料来探讨。
请同学们观看脊蛙反射实验视频。
边放视频边讲解、分析,
提问:
1.回忆神经系统的组成?
解释去脑,排除脑对机体调节。
再回忆脊髓的功能?
2.皮肤未去除前发生缩腿反射,去除皮肤后缩腿反射为什么不发生了?皮肤起什么作用呢?(接受刺激,产生冲动)
3.剪断支配左侧后肢的神经,为什么反射不能完成?(信息传递受阻)说明神经有什么作用呢?(传递信号)
4.脊髓被毁,蛙为什么就没有反射?
(接受、处理信号)
研究证明,完成反射需要依赖这样完整的结构才能完成。
出示膝跳反射示意图,这个反射和我们刚才分析的脊蛙反射有没有相同之处?
提问:
1.都有接受刺激的结构吗?
2.处理信号的结构是什么?
3.发生相应反应的结构是什么?
4.连接这三个结构,起传递信号的结构是什么?
出示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的反射示意图。请学生分析
出示这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结构示意图。找这些反射的共同点。
归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就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部分。
观看视频
回忆,回答
回答
回答
分析过程
找共同点。
设疑,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渗透情感教育,理解模式生物实验的研究是为了伟大的科学。
视频更真实、直观
温故知新
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反射弧的知识铺垫。
对比分析,更易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深对反射结构基础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抽象,通过实例分析归纳得出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深入浅出。
课堂
小结
同学们谈谈反射有什么意义呢?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的各种简单或复杂的活动都是依靠“反射”来完成的,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它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除了人有反射活动,其他的高等动物也都有反射活动。
思考,回答
认同反射的重要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结构基础
反射弧
组成
刺激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有规律的反应
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本节课主要是创建参与式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在设计教学环节和开展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的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主要概念。
这节课中反射概念的建构是重点,不是做个膝跳反射,就立即请学生归纳,而是通过大家一起做膝跳活动后,思考相应的问题,再举出生活中一些类似的例子,找出这些事例的共同点,建构反射这一概念。反射依赖的结构基础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观看脊蛙反射的视频,在播放过程中,用一个个问题串联,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反射弧的知识铺垫。通过与自己体验的膝跳反射进行对比,找共同点,再联系生活实际,抓烫手的馒头立即缩手反射,请学生分析,归纳出发射弧的结构。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知识是在情景中构建的,同时也是在互动中构建的。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应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本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反射和反射弧两个重要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远远比知识本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