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8课《绿色蝈蝈》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蝈蝈的生活习性。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3.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速读课文,提取文章信息。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绿色蝈蝈》是一篇优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同时应激发学生感情,引起兴趣。在初读课文后用填写蝈蝈自荐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你喜欢哪种动物或昆虫?把它介绍给大家。看来大家对事物的观察是很细致的,介绍了中较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小动物——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认识蝈蝈: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及作者情况: (课件)
篝(gōu)火 喑(yīn)哑(yǎ)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 大颚(è)嗉囊(sù)
喙(huì)窸(xī)窣(sū)吮(shǔn)吸 喧嚣(xiāo)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取信息。
找找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有关蝈蝈的哪些知识?在文中划出要点词句。
示例:外形:嫩绿、漂亮 叫声:微弱、柔和 食性:杂食 居住:和睦
叫声、食性、居住是蝈蝈的习性,其中重点介绍的是蝈蝈的食性。
3.请以“蝈蝈的自述”为题,口头作文介绍蝈蝈。(要求小组合作完成,首先在小组内一听一说进行,班内几位学生展示)
三、语言品味:
1.老师用大屏幕给出摘自辞海的对蝈蝈的介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与课文相比,更喜欢读哪一个?
2.圈点评注:请选出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词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老师提示:可从用词的优美、表达的情感、所用的修辞、写作方法等方面谈起。
3.全班交流意见。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4.你在作者的介绍中学到了什么(写法角度)?
(1)、生动传神的语言。对蝈蝈充满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2)、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可读性强。(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突出蝈蝈的特征。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身边有没有喜爱的小动物?你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你能把它的最可爱之处展现给大家吗?(要求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口头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作业:1.亲近大自然会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富有诗意,请用一段话将你曾听到的昆虫的声音描写出来。
2.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附板书:
外形:嫩绿、漂亮
绿色蝈蝈 叫声:微弱、柔和
食性:杂食
居住:和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