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1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科目 生物 教师 年级 高二 日期
课题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课型 单一
教学目标 知识:1.说出免疫的概念 2.简述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方式 3.识记特异性免疫的作用能力:1.通过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免疫的概念2.人体如何通过两道防线抵御病原体侵入机体
教学难点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机体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述式与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 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示意图;多媒体
教学思路 1.注重引导学生对初中、高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2.适当介绍免疫科学的应用,如通过血液检测鉴定是否吸毒,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3.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图表,组织学习小组合作自学,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为学生提供课本外的学习资料,以利于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任务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1.免疫的概念与类型2.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3.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4.淋巴细胞的分化 复习提问请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理解,讨论什么是免疫,回忆初中知识教师给出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免疫系统是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及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教师承上启下引入新课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第一道防线:体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线: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反应。淋巴细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成B细胞。 学生回答。学生看课本P47回答聆听,思考与笔记看课本P48思考与笔记 使学生理解免疫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任务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5.抗原与抗体 抗原的概念是:可以引起机体 思考与笔记 知道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与抗体 抗体的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 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抗体是由哪里产生的呢?
小结 非特异型免疫、特异性免疫、T细胞、B细胞的起源和作用
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免疫的概念与类型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淋巴细胞的分化抗原与抗体
课后自评
领导签字
检测与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以下内容: (1)淋巴细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分化成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分化成B细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4)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w.w.w.k.s.5.u.c.o.m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