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选择题
1.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
B.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C.全部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之称
D.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
2.下列地理事物全部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 )
A.撒哈拉沙漠、乞力马扎罗山
B.尼罗河、刚果河
C.刚果盆地、东非高原
D.阿特拉斯山脉、几内亚湾
读非洲气候分布图、景观图。回答3~4题。
图5
3.该景观主要分布在气候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措施有利于促进非洲各国经济发展的是( )
A.重点出口一种农矿产品
B.鼓励生育,加快对资源的开发
C.发展民族工业,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D.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减少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
5.图中反映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四个国家的经济特点是( )
图6
A.以出口加工型产品为主
B.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C.工矿业发达
D.农业发达
6.[东营中考] 读南非轮廓图,下列关于南非的描述,正确的是( )
图7
A.好望角属于地中海气候,7月炎热干燥
B.大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C.矿产资源丰富,属于发达国家
D.地形以高原为主,居民多为黑种人
7.[泰安中考] 东非高原的角马,逐水草定期迁徙。读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8
A.图示区域位于非洲的北部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塞伦盖蒂为地中海气候,马赛马拉为热带草原气候
C.每年4月角马群开始由塞伦盖蒂向马赛马拉迁徙
D.每年11月角马群开始由塞伦盖蒂向马赛马拉迁徙
8.下图是某地解决人口与粮食问题过程中所导致的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
图9
A.粮食产量下降 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B.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加剧 粮食产量下降
C.植被遭到破坏 粮食产量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
D.水土流失加剧 粮食产量下降 植被遭到破坏
9.协调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的建议,不可取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
C.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D.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二、综合题
10.[济宁中考]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请描述非洲的海陆位置。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现有7亿多,其中90%以上是______种人。
(3)读图,概述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4)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非洲______(填“甲”或“乙”)地的气候特征。
(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只生产和出口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和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这种“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局面,请你帮助这些国家提出发展建议。
详解详析
1.B [解析] 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绝大部分地处热带。
2.C [解析] 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事物的分布。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地跨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两大区域;阿特拉斯山脉位于北非;乞力马扎罗山、刚果河、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几内亚湾全部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
3.B 4.C [解析] 第3题,图中景观是热带草原景观,分布在图中②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中①是地中海气候区,③是热带沙漠气候区,④是热带雨林气候区。第4题,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快,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是发展民族工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5.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四个国家所出产的可可豆、金刚石、原油和木材等初级产品都占据了出口商品的很大一部分,因此这四个国家的共同经济特点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非的相关知识。据图可知南非为南纬度,属于南半球,7月是南半球的冬季,冬季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温和多雨。据图可知南非大部分地区在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温带;南非矿产资源丰富,属于发展中国家。根据图例可知南非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南非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居民多为黑种人。
7.C [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非洲中部,被赤道穿过的地区,应是热带气候,塞伦盖蒂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每年4—9月份时,是北半球的湿季,角马群应该向北部马赛马拉迁徙。
8.B [解析] 本题以框图的形式考查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原理。过度开垦直接导致植被遭到破坏,植被破坏后会使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粮食短缺,粮食短缺又会促使过度开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9.B
10.(1)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2)黑
(3)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绝大部分为热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4)乙 (5)发展农业多种经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