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羚羊木雕》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羚羊木雕》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5 19: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直以来,众多人都局限于将本文定位为一篇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旨在揭示子女与父母发生了冲突时,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正确对待友情。而实际上从物质之利、朋友道义和话语霸权的角度切入,可以为文章打开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提升文章的审美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成长话题:
“我已渐渐长大,翅膀上的羽翼更加丰满,在辽阔的蓝天下自由飞翔… (悉玲)
我已渐渐长大,变得不再听父母的话;我已渐渐长大,变得不再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我已渐渐长大,虚荣心让我争强好胜…… (许菁菁)
我不知道我已渐渐长大,只知我跳得更高了,望得更远了,全身上下变得更有力气了…我固执了,和父母疏远了…深沉了,爱半夜起来听一下夜之声了…… (钱嘉俊)
长大后也有忧愁,有时朋友相见不愿与其交谈.有时,父母向你唠叨几句,你就心头很火,然后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傻事。 (李立)”
刚刚升入中学的你,在悄悄的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2.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看清字形
抹泪 攥着 逮着玩
怦怦 树杈 脸颊
二、整体感知:
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句子。
一个 的故事。
一个 的木雕。
一个 的爸爸。
一个 的妈妈
一个 的奶奶。
一个 的万芳。
一个 的“我”。
三、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的神态和语气。(品味人物个性语言,揣摩人物性格、心理)
朗读要求:
A、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B、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一)体会语言中的心情和性格
1.“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这说明妈妈把羚羊木雕看得很重——但看重的并非它的艺术价值,而是它的贵重,明确说,她看重的是金钱。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只几句话,十个字,一个叹号,便把矛盾冲突推向了顶峰,妈妈的“金钱至上”也同时凸现出来。
3.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反对向万芳索回”羚羊木雕“,要爱护孩子的自尊、信用,但奶奶做不了主,当不起家。奶奶的劝阻,表明了奶奶的观点态度。
(二)将下面的神情动作描写归位,体会“我”的心情。
1.“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 不能把羚羊还我……”( )
2.“不!”( )
3.“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 )
4.“没有卖……我送人了。”( )
A.我小声地说。
B.我觉得自己声音有些发抖。
C。我哭着喊了起来。
D.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三)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性格?
 A.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B. “是的,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  拿去送人啊!”
 C. “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D.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小结:
语言描写的作用
1. 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身分、年龄。
2.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
四、合作探究:
1.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此处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2.“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
3.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哪些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4.“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间的感情。只知木雕贵重,不知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态度简单生硬。
五、小小辩论会: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 “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
“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六、课堂小结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七:老师寄语:老师寄语: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做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已经开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终还是我们最忠实的监护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父母想想,想想他们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羚羊木雕
查问木雕____赠送木雕______逼取木雕______伤心难过
少年世界 珍视友情
成人世界 重财轻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