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散步》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散步》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5 19: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对人物的分析,提高对人物的鉴赏能力。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一家人之间的和谐、温馨的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欣赏课文朗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优良品质。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强调对称句的特征。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在本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以上任务之外,还要求注意本文的情感教育。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围绕着“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这三种情感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学生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从而要对此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品读作品。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由爱所构成。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正是在爱的呵护之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全体学生唱这首歌。今天我们走入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这一家人的爱,体会爱的伟大。板书课题《散步》 
《散步》是一篇美文,希望今天我们的学习能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真情去体会。  
二、用心倾听,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看清字形。)
嫩芽 霎时 拆散 水波粼粼 分歧 熬过
2.听课文朗读,把握本文主要内容。  
检查听课文的效果。  
(1)问题抢答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在哪个季节?   
C、散步在地点在哪里?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  
E、散步的结果如何?  
(通过抢答,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熟悉文章的六要素。)
(2)根据图标复述课文,图标见幻灯片。
A、 学生发言,复述主要内容。  
B、 学生补充发言,丰富复述内容。  
(通过复述课文,清楚本文主要内容,并且指导学生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理由是什么?
“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  
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引导学生与现实进行对比,突出儿子的形象)
2.这一家四个人当中,谁的权力最大,谁又具有真正的决定权?  
(开展本班的讨论会,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注意要引导学生分别站在四个人的角度来发言。)  
明确:在这个家庭中,并没有哪个人的权力最大,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如一串链条一样:全家人听从于“我”——“我”顺从母亲——母亲心疼孙子,由此可看出全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尊重,流露出一份浓浓的亲情。  
3.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你有什么感受呢?  
——和睦、温馨、平等、互相关爱  
——和美,因为全家人都能相互尊重,和谐美满。  
四、精读课文,品读语言  
1.圈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向同学读读这些句子,并说明自己的喜欢它们的理由。  (学会圈点句子,并在同学之间讨论,做到互相评价,从中真正品味语句的优美。)   2.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
明确:四段;意境:蓬勃生机,哲理:珍视生命;7段,意境:春天召唤,哲理:珍爱生活。
3.品味大量对称句。
如: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 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五、联系生活,思考人生  
1.重点理解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讨论分析这句话含义。  
句子的含义:“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要担任家庭责任感,母亲曾经也曾经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而儿子将来也要承担这一责任。母亲的曾经付出让“我”这一代人知道要担负责任,而“我”现在要把母亲的责任传承给我的儿子,让儿子也能继续沿续着“我”的脚步,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勇挑重担的一个人,于是“我”和妻子这一代人担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2.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述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做人要以孝为先,孝顺父母。  
“孝”字乃会意字,本义为上有老下有小,老小皆不能分开为孝;同时又子在下老在上,儿子背上担任着背老人的责任,这样才能称为“孝”。  
六、拓展运用
1.欣赏名人孝心语录。
(1)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毕淑敏《孝心无价》
(2)“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们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培根
2.心灵的倾诉:
以 “家(父亲、母亲)是 ,我是 ” 的句式写几句话(可以用上比喻等修辞),来表达你对家人的深情。
(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片段描写,随时锻炼学生练习写作,也同时学会有感而发的重要性,看到真情告白的感动之处。)  
3.小测验: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4.说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七、教学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文中的一家人为了家庭的温暖付出大量的艰辛与汗水,我们必须要感受爱的重要性,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我们在家中幸福地成长;家,是一个爱的港湾,我们沉浸于爱的暖流之中;家,又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家里的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记住这些,为自己的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