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十几减8
/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8+( )=13 8+( )=15 8+( )=14
8+( )=12 8+( )=16 8+( )=17
2.“破十法”计算。
16-9= 13-9=
1题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2题需要说出“破十法”的算理。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想加算减法”“破十法”以及其他方法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几种方法来学习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板书:十几减8)
2.教学例2。
(1)PPT课件出示例2。(没有文字的动态图)
师:熊猫在卖风车,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熊猫有12个风车,卖了8个)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PPT课件显示文字。
师:谁能提出数学问题?(PPT课件显示文字:还剩几个)
师:还剩几个风车?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小组汇报。(教师提示,可以回想在做十几减9时,我们用过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8=( )。
(2)如何计算呢?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学生汇报。
算法一:依靠摆小棒,算出答案。
算法二: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结果。
算法三:想加算减,算出结果。
因为看到这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8+4=12,所以12-8=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还有谁是用“想加算减法”这个方法来计算的?举手。
算法四:用“破十法”算出结果。
先把12分成2和10,想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4,所以12-8=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师追问:为什么要把2和2相加呢?
师:还有哪位同学是用“破十法”来计算的?举手。(还可以再找一位同学来口述“破十法”的算理)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汇报之后,鼓励学生多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这两种方法。
讲解这两种方法的优越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题,并指出这几道题中减法题是用了“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4.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呢?
回顾计算的几种方法,并借助板书再重复一遍“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这两种计算方法。指出在计算过程中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情境图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能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
2.教学民主是本课一大亮点,把知识学习的过程放手还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自己去探索,发现,汇报,说出算理等,尊重了学生认识掌握新知识的规律,又培养了能力。
[不足之处] 在关注全体上做得不够好,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说的机会,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尽量自己去获取知识,不让他们有过多的依赖性。多给他们鼓励和夸奖。在课堂评价上也有一定的欠缺。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多注意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关注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好、学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