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读数 写数
/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37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八第6~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理解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读、写。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小棒。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25,50,68,16。(摆的16根小棒别动,放在桌上)
4.回顾计数器。
师:老师带来一位老朋友,(拿出计数器)还认识它吗?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第二位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的标签。
师:刚才大家最后摆的16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出来呢?(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教师分别把1捆小棒和6根小棒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
师:怎么写出来呢?(学生到黑板上写这个数,16)
师强调:十位上是几个十就先写几,个位上是几个一,就在十位后面的个位上写上几。
师: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计数器这位老朋友来读写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数出各种颜色扣子有多少粒。
学生数出,汇报,根据汇报板书:四十、二十七、三十三。
2.教学“四十”“二十七”“三十三”的读法和写法。
(1)要求学生先用小棒摆出“四十”,然后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四十”。
小结:有“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珠子。
(2)“四十”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然后在个位上写0。
(3)“四十”的读法:因为有四个十,所以读“四十”。
(4)教学“二十七”“三十三”的读法和写法。
二十七,强调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三十三,强调个位上的“3”和十位上的“3”表示的意义不同,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3.认识“百位”,学习“100”的读写。
(1)这些纽扣一共有多少粒?
(2)用小棒表示一百。
(3)结合计数器认识“百位”,并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个百”。(贴上百位字样)
(4)教学“100”的读写。(读作“一百”,指出100是三位数)
4.小结。
师:不论读数、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哪个数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没有数,就用零来补充,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这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6,7题,填在书上。
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8题,共同完成,填在书上。(让同学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4.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9,11题。
5.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2题,同桌之间进行,教师巡视观察学生进行的情况,然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谁来说说?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0题。
2.完成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四十写作:40
二十七写作:27 27读作:二十七
三十三写作:33 33读作:三十三
读作“一百”:100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设计成一节很朴实的新授课,是因为学习内容和旧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旧知识复习得很到位,所以在此基础上,学生接受新知识就容易得多了。课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更扎实地掌握了知识。
[不足之处] 板书设计不理想,不够直观、新颖,没有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板书设计成书上的图文数字相结合的样子也许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