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1)
/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5、例6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掌握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购买小钱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人民币学具。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考考大家。
PPT课件出示问题: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比角大的单位是什么?比角小的单位是什么?
1元=( )角,1角=( )分,8元=( )角。
一张5角可以换( )张1角;一张1元可以怎么换?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花钱,看谁花得明白,花得认真,花不丢,花不错。(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1))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5。
1.PPT课件出示例5图。
师:这是几元几角?(1元2角)1元可以换成多少角?(10角)那么1元2角是多少角?
这里可以让几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强调: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想一想:18角=( )元( )角。
师做引导,生独立思考,汇报,总结方法。
3.练习: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1题。
(二)教学例6。
1.情境激趣。
同学们我们一起去逛逛超市吧,你们手里都有钱,可以自己选购喜欢的东西,愿意吗?
(PPT课件出示情境图)“小超市”里有好多东西,今天还有特惠的商品,都是同学们喜欢的。(PPT课件锁定例6中的几件商品)
2.学生观察交流自己喜欢的商品和价格。
3.引导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究。
(1)PPT课件接着出示一个小姑娘云云,她说:“想买一个圆形气球和心形气球。”云云应付多少钱?
让学生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交流解答的方法,重点说明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师板书: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师小结: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
师:云云拿1元5角钱,够吗?(够)应找回多少钱?
生讨论,列式计算,汇报时候,教师板书。(1元5角-1元3角=2角)
理清1元5角(付出的钱)、1元3角(应付的钱)、2角(找回的钱)三者的关系。
(2)PPT课件出示“黄花笑脸气球比粉花气球贵多少钱?”
全班交流此题的解答方法,体会单位不同,要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后才可以相减。(师板书:1元=10角,10-6=4(角))
师小结: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要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后才可以相减。
(3)买一个黄花笑脸气球和一个大鹅气球,要多少钱?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生汇报。(板书:1元+3元1角=4元1角)
师小结:像这种计算,单位相同的两个数字就可以相加在一起,不用都转化成相同单位了。
(4)PPT课件出示“小超市”其他商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购买,或者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计算。
4.练习:教材第57页“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一步一步共同进行。先分析题意,再思考应付的钱数,根据付的钱数,计算出应找的钱数。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同学们,我们现在认识了人民币,会花钱,但是我们不要胡乱花钱,因为我们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爸爸妈妈的血汗钱,我们要做一个节约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3题。
2.完成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1)
例5:1元2角=(12)角
例6: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1元5角-1元3角=2角
1元=10角,10-6=4(角)
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这节课,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付的钱、应付的钱与找回的钱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算理。
2.教学中,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整节课都体现了放手于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不足之处] 课堂中多数机会都让一部分学生抢走了,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对于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没有更多地关注,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管是动手操作还是课堂上的提问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争取让他们每节课都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第4课时 简单的计算(2)
/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5~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计算,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计算,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人民币学具。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模拟购物,学会了有关人民币加减计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练习简单计算,并解决一些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2))
二、基本练习
1.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1)学生独立练习。
(2)集体交流、订正。
2.2元-3角=( )角 7角+3角=( )角
15元-8元=( )元 5元-9角=( )元( )角
8角+7角=( )元( )角 6元4角-2元3角=( )元( )角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计算的方法。
师:在人民币的计算中,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加减,如果单位不相同,要想办法统一单位,再进行加减。如:5元-9角,第一个单位中没有角,要在5元中拿出1元变成10角,然后再减去9角,结果等于4元1角。(板书)
3.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5题,猜一猜。
(1)同桌之间进行,并且把每次手中拿的1元硬币的形式记在本上,看看哪一桌拿的1元的硬币形式多。
(2)汇报,并比较哪一桌拿的1元的硬币形式多。
4.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6题,填“>”“< ”或“=”。
(1)说题意,说方法。以“89角和8元9角进行比较”为例,说说比较的方法。
(2)独立完成。
(3)汇报,集体订正。
5.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7题。
(1)PPT课件出示第7题,生看课件口算。
(2)汇报时说算法,说结果,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
1.把下面的钱数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4元 35角 2元8角 92分 5角3分
( )<( )<( )<( )<( )
2.小小商店:PPT课件出示商店情境图,地球仪42元,新华字典10元,三角尺4元,书包35元,文具盒6元,布娃娃11元,玩具熊20元。
问题:(1)有30元,买一个玩具熊和布娃娃够不够?
(2)买一本新华字典和一个书包,大约要多少钱?
(3)我有50元,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3.介绍一下古代的几种钱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2)
计算中,单位不同,要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
5元-9角=4元1角
↓ ↗
4元10角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练习课中练习题设计得很有梯度,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铺垫到位,基础练习得扎实,提高得适宜,练习课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不足之处] 课后的知识延伸——我国货币的悠久历史,只是介绍了一点,学生对此没有什么印象,可惜了这个知识资源。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把我国货币的悠久历史做成课件,向学生介绍讲解,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第5课时 “正好”问题
/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7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三第4,8题。
【教学目标】
1.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购买物品的问题。
2.巩固人民币简单的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购物,在超市我们一定会看到形形色色的商品,你们会认那些商品的价格吗?假如妈妈给你13元钱,你能用13元买正好的商品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正好的钱来购物。(板书课题:“正好”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7,模拟购物活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我们需要这4本杂志,但每个人只需要两本就行,同桌串换着每人买两本就可以,用妈妈刚才给的13元,看看正好能买哪两种杂志。
同桌之间研究,然后汇报。
生:《画报》和《连环画》。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6+7=13)(师板书)
生:《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5+8=13)(师板书)
师:其他同学怎么选的杂志呢?(多提问几人)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正好花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题。同桌之间共同完成,提醒学生,可以不限制商品的件数,正好花完就行。
四、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8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正好”问题
《画报》 《连环画》
6 + 7 = 13(元)
《我是小学生》 《卡通世界》
5 + 8 = 13(元)
正好花完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教学还是创设了源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完成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不足之处] 总觉得情境的创设还是有点单一,不够大胆,这个情境的创设可以改变一下也许会更好。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要更真一些,把实际的商品搬到班级,让学生用真的人民币来购物,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