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总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总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7 11: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第1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巩固计数单位,理解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3.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的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整本书的内容我们都学习完了,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总复习的阶段,总复习很重要,前面有哪些没学好的知识,在总复习里可以再学习一遍,学得不错的同学在这段时间可以把知识巩固得更牢。今天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位
出示计数器,教师交流。
1.目前,计数器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多少?十位上1个珠子表示多少?
2.为什么同是1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
3.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0里面有几个一?
三、复习数的组成
PPT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抢答。
1.4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3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是8,这个数是(  )。
4.46这个数,个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
5.11这个数,左边的“1”表示(  )个(  ),右边的“1”表示(  )个(  )。
四、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1.1个1个地数,从56数到70,从100倒着数到80。
2.2个2个地数,从16数到26。
3.5个5个地数,从20数到40。
4.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5.30前面的一个数是几?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6.与4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7.比18大、比27小的数有(  )。
8.比36小6的数是(  )。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9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有哪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0个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一开始,借助计数器,设置相关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知识,这样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经验的调动。然后借助典型的习题,使学生在练习中回顾和深化知识。通过这样的回顾练习的形式,学生能把已学过的知识再次回忆起来,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所复习知识的限制,课堂比较乏味,而我也只注重知识的复习回顾,忽略了联系实际生活的重要性,没有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或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设计相关的生活情境或教学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4~8题及第16~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使计算更熟练。
3.通过复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
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复习的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今天在做题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给自己画星星哟,好好表现,看谁得的星星多。
二、口算练习
教学练习二十一第4题。
1.夺红旗比赛。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4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讨论。
(1)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3)做对6或7道题,给自己画1颗星星,全对画2颗星星。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来明确算法,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师巡视、引导,还要参与学生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特别注意说算法。师板书。(48+2=50: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63-6=57: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20+45=65:两位数加整十数,84-60=24:两位数减整十数)
三、基本练习
1.摘橘子比赛。PPT课件出示结了橘子的树,每个橘子上都有一道计算题。
52-8   60-8   40+20   14+30   27+3   90-9
7+65 63-7 35+40 6+53 41-6 8+46
(1)要求:不用抄题,只把得数按照顺序记在本子上,订正时,给正确的得数打“√”,最后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集体订正,做对7道题以上的给自己画1颗星星,全对的画2颗星星。
2.比一比,看谁顺利过桥。PPT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自主出题)
(1)4名学生到黑板上计算,比一比,谁计算得又快又对,谁就最先顺利过桥。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重点说说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
(3)评出最终优胜者,全对又快的前三名给自己画3颗星星,全对的给自己画2颗星星,对6道以上没有全对的给自己画1颗星星。
四、巩固练习(每做完一项练习,都要给自己画星星)
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5题。
教师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7,8题。
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中的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6,17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8~20题。
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师巡视大家掌握的情况,适时进行指导,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汇报一下每个人获得星星的情况,获得星星多的同学给予表扬,获得星星少的同学给予鼓励。通过这节复习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48+2=50: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63-6=57: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
20+45=65:两位数加整十数
84-60=24:两位数减整十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节课吸取了上节课的经验教训,不仅练习和复习回顾相结合,而且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练习形式,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练习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有小星星的激励,学生更是提高了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加深了对本节课复习内容的感受。
[不足之处] 后面的练习叠加的有点多了,练习当中还是有些同学有厌倦情绪,这部分练习出现的形式还应再设计得有趣一些。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后半部分教材上的练习题,要改变练习的形式,设计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效果会更好。
第3课时 认识人民币及找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发现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会按规律补充图形或者填数。
3.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大家都知道人民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币的知识应该是我们熟练掌握的,那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现象,今天就结合我们的生活来复习人民币和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复习人民币
(一)复习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提出问题: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照从大到小排列。(板书:元、角、分)
2.这三个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3.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10角=1元、10分=1角)
(二)复习单位之间的换算与人民币币值的大小比较。
1.回顾换算方法。
师:我们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要来换算单位。
2元9角=(  )角  38角=(  )元(  )角(板书这两道题)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2元等于20角,所以20角加9角等于29角。38角分成30角和8角,30角等于3元,8角不变,所以38角等于3元8角)
2.练习:填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角=(  )分    8元3角=(  )角
100角=(  )元   98角=(  )元(  )角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比较大小:10元(  )98角。
师:小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填空,然后汇报。
4.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9,10题。
填在教材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释疑。
(三)复习简单计算。
1.PPT课件出示。
8分+5分=      8角+5角=      8元+5元=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对照结果。
2.PPT课件出示。
6元5角-3元=    6元5角-3角=    6角5分-3角=
8元4角+8角= 7元4角+2元= 4元+1元3角=
独立完成,汇报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板书: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
三、复习找规律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的主题图。
(1)引导学生回忆找图形中的变化规律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内说一说,并派代表说一说小组同学的看法。(先找出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再根据变化规律填上缺少的珠子)(板书: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
(2)同桌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汇报结果。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说说第(1)小题中“12,14,16,18”之间存在怎样的变化规律,根据规律填数。(变化规律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2)(板书:数字变化的规律)
(2)独立完成第(2)小题,汇报时说说变化的规律。
(3)练习第(3)小题。引导学生发现变化规律,然后填一填,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总结今天复习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及找规律
人民币: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2元9角=(29)角  38角=(3)元(8)角
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
找规律: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  数字变化的规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对学过的知识能进行很全面很细致的复习,巩固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课堂注重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除了必要的引导和提示外,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题意,归纳总结方法或规律来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本节课还应该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可惜没有过多设计这样的练习题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很遗憾。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用多层次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上的习题,希望以后在教学中引起注意。
第4课时 认识图形和分类整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第2,3题和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感受各种图形,能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能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经历分类统计的过程,初步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复习,巩固收集、分类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图形的拼组。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教学准备】
PPT课件,各种图形的学具(纸的和塑料的),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面图形和分类整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和分类整理。
二、复习平面图形
(一)复习各种图形的特征。
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板书)
2.PPT课件出示每种图形各两个,杂乱地排列。
组织学生根据学过的有关图形的知识,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
3.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整理汇报。
生:长方形有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对边相等。(板书)
4.根据图形的特点区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长方形四个角和正方形的一样都是直角,但边长不同,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边长一样都是对边相等,但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和长方形的四个角不同,不是直角。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1.师:请同学们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图形。
学生动手,上台展示。
生: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师:通过折一折,你能把一个正方形变成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上台展示。
生:可以折成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复习七巧板。
师:你们还记得七巧板是由哪几块组成的吗?
生: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吗?(小组合作操作)
(四)练习。
1.完成教材第94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4题。
三、复习分类与整理
1.情境引入。
师:春天是外出游玩的好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春游,快来看看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好吃的。(PPT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生:进行一下分类并整理,就能看得很清楚了。
师:我们一起来分分类,分类之后根据分的结果数一数数量进行整理。(大家动手分类并整理)
2.总结分类整理的策略。
师:我们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生:我们是用这种先分类后数数的方法来进行统计整理的。(板书)
师:分类整理的好处是什么?
生:能看出杂乱事物的种类和数量,很清楚、很明白。
3.练习。
(1)完成教材第94页第3题。
生独立完成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5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和分类整理,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各种图形的特点,并根据各种图形的特点正确识别出图形。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能进行分类整理,使得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序地进行。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和分类整理
长方形:有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对边分别相等。
三角形:有三个角,有三条边。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
分类与整理:先分类后数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复习着重让学生自己去回忆、去总结,把主动权和思考权完全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复习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锻炼了学生。
[不足之处] 练习的环节有点薄弱,没有充分地进行,在巩固上有点遗憾。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把复习认识图形这个环节再紧凑一些,多给练习留点时间,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新颖、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