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10.2 滑轮及其应用(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精编精练——10.2 滑轮及其应用(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06 13: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10.2 滑轮及其应用

1.使用滑轮组的时候,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是由(  )
A.定滑轮的个数决定的 B.动滑轮的个数决定的
C.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决定的 D.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力的绳子的条数所决定的
2.如图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轮,一端拴在重物G上一人手执另一端分别用F1,F2,F3匀速拉起重物。不计滑轮摩擦及绳重。则F1,F2,F3大小关系是(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者一样大
3.如图所示,拉力F=4N,则甲、乙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8 N、8N B.12 N、8N C.8 N、12 N D.12 N、12 N
4.如图,工人用一滑轮组往高处运送货物,若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00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摩擦,则工人一次最多只能运送货物(  )
A.400N B.800N C.200N D.1600N
5.如图所示,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斜面的是(  )
A./汽车方向盘 B./ 桔槔
C./盘山公路 D./铁葫芦
6.使用定滑轮   省力,但是能   ,给工作带来方便;使用动滑   ;但是不能   ,且动力移动的距离是货物升高的距离的   。
7.质量是20kg的物体,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   N;如果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   N。
8.小明同学用滑轮组吊起摩托车,如图1所示,滑轮组动滑轮的个数为   ,摩托车的重力有   根绳子承担。
古代建筑工人使用的绞车是由杠杆和    组合而成的机械,如图2所示。用绞车往高处搬运建筑材料,既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也能   。
9.如图所示,若胖者体重为800N,瘦者体重为500N,贷物重60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甲图中,静止站立在地面上的胖者受到向上的绳的拉力为   N,胖者对地面的压力为   N.乙图中,瘦者会被绳拉离地面,在他被提升的过程中,手受到的拉力为   N。
10.图中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不计滑轮重力、绳重及摩擦,则拉力F=   N,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1.如图所示,小明在地面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

12.盘山公路总是修得弯弯曲曲的,而不是从山下直通山顶,这是为了(  )
A.美观 B.省距离 C.省力 D.经济
1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当绳的自由端被拉下2m,发现物体升高0.5m,物体的质量为20千克,动滑轮重1N;若不计摩擦阻力,拉绳的力是(  )
A.19.6N B.49N C.49.25N D.50N
14.如图,物体重G,它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不计绳与轮间的摩擦)则须施加的拉力F为(  )
A.G B./ C.f D.f/2
15.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体的重为(  )
A.20N,18N B.10N,18N C.18N,10N D.20N,20N
16.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提升重物,若不计动滑轮重及摩擦,所用的拉力为400N时,则可提起的重物为(  )
A.只能提起1600N B.只能提起2000N
C.只能提起l600N或2000N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如图所示,用滑轮将重物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人拉绳所用的力F为   N,不计摩擦,物体和滑轮的总重是   。
18.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A与桌面间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的滑轮是   (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这种装置的作用是   。
19.物体重500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起它,需要用   N的力;如果用一动滑轮且使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提起它,需要用   N的力(不计摩擦滑轮自重)。
20.按要求完成图中滑轮组的绕法,或根据绕法完成对应的表达式。

F=/G; F=/G; F=   G;F=   G;F=/G; F=/G
2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均重10N在F=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动滑轮、绳子的重量,则甲、乙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   N、f乙=   N
22.如图所示,汽车陷入烂泥中,附近有一棵大树,车上有滑轮两只,绳子一根,如何用最小的力把汽车拉出来?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绕法。

23.(2019?西宁)下面四句话摘自一位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C.三要素相同的两个力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D.力学性能是选择材料的重要指标
24.(2019?哈尔滨)关于简单机械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使用撬棒可以省力 B.图乙使用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C.图丙利用斜面可以省功 D.图丁使用滑轮组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25.(2019?盐城)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这样做(  )
A.省力,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改变施力的方向
C.既省力,也改变施力的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26.(2019?绵阳)用水平力F1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上表面相对地面静止,连接B与竖直墙壁之间的水平绳的拉力大小为F2.不计滑轮重和绳重,滑轮轴光滑。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 B.F2<F1<2F2 C.F1=2F2 D.F1>2F2
27.(2019?陕西)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运送砂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中的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B.图中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C.绳子自由端下拉1m,桶上升2m
D.质量为65kg的工人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150kg的砂石
28.(2019?海南)小谦想把被台风刮倒的树拉正。他把绳子的一端系在乙树上,然后绕过甲树用力拉绳子,这样做有   段绳子拉甲树。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300N拉力,则小谦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   N.
29.(2019?德阳)如图,分别用甲、乙两种形式的滑轮组把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已知每个滑轮重20N,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
/
30.(2019?安徽)图中物块甲和乙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甲重12N,乙重8N,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   N。
31.(2018?营口)如图所示,物体重为20N,某人在5s内用4N的拉力匀速地将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了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拉力做功为   J,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32.(2019?上海)如图(a)、(b)所示的滑轮应用情景中,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分别用力F1、F2匀速提起重为l0牛的物体,图   中的滑轮可以看作等臂杠杆;图(b)中力F2的大小为   牛;图(a)中物体被竖直提升1米过程中,力F1所做的功为   焦。
33.(2019?盘锦)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A,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及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34.(2019?铜仁市)一个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代替绳子,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35.(2017?朝阳)组合机械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为某组合机械示意图,杠杆AB可绕O点转动,AO:OB=4:1,一个体重为600N的人用竖直向下的力拉绳子自由端,使动滑轮O1的上拉钩对杠杆B端产生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自重、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1)A端所挂重物的重力为300N,则人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多少?
(2)作出此时人的受力示意图。
(3)若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则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课课精编精练——10.2 滑轮及其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2.【解答】不计滑轮摩擦及绳重,图中使用同一定滑轮提升同一物体,只是改变用力方向,不会省力,所以沿着各个不同的方向拉动,所用的力都相等。
故选:D。
3.【解答】绳子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绳子两头的拉力是相等的,每根绳子的拉力都是4N;
弹簧秤甲的拉力由三段绳子来承担,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都是4N,所以甲的读数是12N;
弹簧秤乙的拉力由两段绳子来承担,每根绳子的拉力大小都是4N,所以乙的读数是8N。
故选:B。
4.【解答】读图可知,由三段绳子吊着动滑轮,因此,F=/G,则在不计滑轮、绳子的重量及摩擦的时候,G=3F=3×400N=1200N.理论上能提升1200N,实际提升的物重要小于且接近这一数值,因此可判断:400N、200N太轻,1600N太重,800N是最接近的结果。
故选:B。
5.【解答】A、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汽车的方向盘相当于轮轴,所以A错误。
B、桔槔相当于杠杆,所以B错误。
C、盘山公路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行程,从而更省力,所以是斜面。所以C正确。
D、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使用,组成滑轮组,铁葫芦是滑轮组,所以D错误;
故选:C。
6.【解答】据课本可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使用动滑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动力移动的距离是货物升高的距离的2倍。
故答案为:不;改变力的方向;省一半的力;改变力的方向;2倍。
7.【解答】(1)物体的重力G=mg=20kg×10N/kg=200N;
(2)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所用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是200N;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所用拉力是物体重力的一半,为100N。
故答案为:200;100。
8.【解答】当提升摩托车时,下面三个滑轮一起上升,下面三个滑轮为动滑轮;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6股绳子,摩托车的重力有6根绳子承担。
下面的人用到的工具是轮轴,在杆的下方固定着一个滑轮,是定滑轮。这些机械组合在一起,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故答案为:3个;6;滑轮;省力。
9.【解答】(1)甲图中的人站立在地面的胖者处于静止状态,胖者受到绳子给的拉力等于货物的重力,为600N;
(2)甲图中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为800N;绳子对人竖直向上的拉力等于物重600N,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800N﹣600N=200N;
(3)乙图中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为500N,而绳子对人竖直向上的拉力等于物重600N,人被提升时受非平衡力。则在他通过动滑轮被提升的过程中,手受到的拉力为600N,
故答案为:600;200;600。
10.【解答】(1)水平拉力F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则拉力F=4N。
(2)不计滑轮重力、绳重及摩擦,动滑轮省一半力,拉力F是摩擦力的一半,摩擦力f=2F=2×4N=8N。
故答案为:4;8。
11.【解答】因为只有1个动滑轮,且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所以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是最省力的绕法;从动滑轮上面挂钩开始绕起,最后绳子回到人的手中,如图所示:
/

12.【解答】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可以驶上高耸入云的云峰,盘山公路修得弯弯曲曲,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斜坡长度,更省力。
故选:C。
13.【解答】由S=nh可得:n=/=/=4段,
G=mg=20kg×9.8N/kg=196N
F=/(G+G动)=/(196N+1N)=49.25N.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4.【解答】物体受力如图所示,
/
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f=F+F=2F,
所以F=/f。
故选:D。
15.【解答】(1)绳子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拉力,故拉力F=10N;
(2)动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n=2,
因为不计摩擦和绳重,所以拉力:F=/(G物+G动),
物体重:G物=2F﹣G动=2×10N﹣2N=18N。
故选:B。
16.【解答】不计滑轮重及摩擦,
F=/G,
如甲图,n=4,被提起的物重:G=4F=4×400N=1600N。
如乙图,n=5,被提起的物重:G′=5F=5×400N=2000N。
故选:C。
/
17.【解答】(1)因为弹簧测力计与绳子的一端相连,而F为绳子另一端的力,故F=10N;
(2)∵F=/(G轮+G物)
∴G轮+G物=2F=2×10N=20N。
故答案为:10;20。
18.【解答】(1)由图可知,拉动滑轮时,物体与滑轮一起运动,因此该滑轮为动滑轮;
(2)用图中的动滑轮拉动物体A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位置固定不动,方便读数,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相等,便于准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故答案为:动滑轮;便于准确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19.【解答】不计摩擦及滑轮自重,使用定滑轮将它提起时,所用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是500N;使用动滑轮将它提起,所用拉力是物体重力的一半,为250N。
故答案为:500;250。
20.【解答】如图1,n=2,从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起;
如图2,n=3,从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起;
题中图3,n=3,F=/G;
题中图4,n=4,F=/G;
如图5,n=4,从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起;
如图6,n=5,从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起;
故答案为:绕法如右图所示,省力情况:/,/。
/
21.【解答】将上图顺时针旋转90度角,乙物体所受摩擦力f乙跟拉力F的关系为:f乙=/F,∵F=4N,∴f乙=2N。
下图为定滑轮,图中拉力F克服摩擦力f甲匀速直线运动,则f甲=F=4N。
故答案为:4;2。
21.【解答】用最小的力气,则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最多,则应从动滑轮绕起。因此将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

23.【解答】A、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通过改变绕线的方式,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B正确;
C、力的三要素相同,即大小、方向、作用点都相同,因为力的方向相同,所以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力学性能是选择材料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弹性和塑性、硬度和韧性等,故D正确。
故选:C。
24.【解答】A、撬棒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省力,故A正确;
B、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也不省距离,故B正确;
C、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但不能省功,故C错;
D、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25.【解答】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时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6.【解答】由图知,
(1)动滑轮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1,墙壁对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墙,木板A对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木板,
由于木板向右匀速运动,所以F1=F墙+F木板,
由于同一根绳子各处的拉力相等,所以F木板=/F1,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动滑轮对木板A的拉力为F动=F木板=/F1﹣﹣﹣﹣﹣﹣﹣﹣﹣﹣①;
(2)物块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绳子对它向左的拉力F2,木板A对它向右的摩擦力fA对B;由于物块B保持静止,所以F2=fA对B;
木板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动滑轮对木板向右的拉力F动,物体B对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B对A,地面对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地面,
由于木板向右匀速运动,所以F动=fB对A+f地面﹣﹣﹣﹣﹣﹣﹣﹣﹣﹣﹣②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fB对A=fA对B=F2﹣﹣﹣﹣﹣﹣﹣﹣﹣﹣③
由②③可得F动=F2+f地面,
即/F1=F2+f地面,
也就是F1=2F2+2f地面,
所以F1>2F2。
故选:D。
27.【解答】A、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故A错误;
B、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故B正确;
C、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若绳子自由端下拉1m,则桶上升0.5m,故C错误;
D、工人向下拉绳子时,绳子会对人施加向上的拉力,为避免人被绳子拉上去,
所以人提供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m人g=65kg×10N/kg=650N;
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时,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的最大物重G最大=2F最大=2×650N=1300N,
则提升物体的最大质量:m最大=/=/=130kg,故D错误。
故选:B。
28.【解答】如图用绳子拉甲树时,甲相当于一个动滑轮,此时有两段绳子拉甲树;
不计绳重和摩擦,甲树受300N拉力,则每段绳子承担的力是300N的/,
所以人对绳子的拉力至少为:F=/F甲=/×300N=150N。
故答案为:2;150。
29.【解答】图甲中使用的是两个定滑轮,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车对绳子的拉力F甲=G=400N;
图乙中使用的是一动一定的滑轮组,n=2,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人对绳子的拉力F乙=/(G+G动)=/(400N+20N)=210N。
故答案为:400;210。
30.【解答】物体甲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甲=12N、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G乙=8N、竖直向上的地面的支持力F支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得:G甲=F拉+F支,
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F支=G甲﹣F拉=12N﹣8N=4N。
故答案为:4。
31.【解答】由图知,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为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s物=2×1m=2m;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0.4m/s;
拉力做的功:W=Fs=4N×2m=8J;
不计滑轮重、绳重、滑轮与轴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由F=/f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F=2×4N=8N;
故答案为:0.4;8;8。
32.【解答】由图知,(a)不随货物一起升降是定滑轮,本质是等臂杠杆;(b)是动滑轮,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不计滑轮重和摩擦,能省一半力,拉力F2=/G=/×10N=5N;
(15)当物体上升1米的过程中,A中绳子的拉力F1=G=10N,绳端向下移动的距离s=1m,力A所做的功:W=F1s=10N×1m=10J。
故答案为:(a);5;10。
33.【解答】图中滑轮组有两种绕线方法,一种是由两根绳子承担重物,一种是由三根绳子承担重物,要想最省力,应选用三根绳子承担的绕法,即从动滑轮开始缠绕;
过物体A的重力,竖直向下画出带箭头的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
34.【解答】要使滑轮组最省力,需要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最多,所以要从动滑轮绕起,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下面的动滑轮,如图所示:
/
35.【解答】(1)由题知,AO:OB=4:1﹣﹣﹣﹣﹣﹣﹣﹣①,
设滑轮O1对B端的拉力为FB,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有:G物?AO=FB?OB,
即:300N×AO=FB×OB﹣﹣﹣﹣﹣﹣﹣﹣②,
由①②解得:FB=1200N,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端对滑轮O1向上的拉力为:F拉=FB=1200N,
杠杆自重、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均不计,对滑轮O1进行受力分析,B端对滑轮O1向上的拉力和下面3段绳子的拉力平衡,
所以人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F拉=/×1200N=400N;
(2)人受到的重力G人=600N,还受向上的拉力F和向上的支持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支=G人﹣F=600N﹣400N=200N,
人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
(3)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即:F压=F支=200N,
所以人对地面的压强:
p=/=/=5000Pa。
答:(1)人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400N;
(2)人的受力示意图见上图;
(3)人对地面的压强是5000Pa。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