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前一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基础上开展的,同时也为了后面《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课做铺垫。本课由3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本课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就生成了。 对二氧化碳的确定,不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课后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最后用教师拓展延伸实验让学生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它可以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经经过实验验证。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四、教学准备
小苏打 白醋 玻璃杯 火柴 长木条 蜡烛 抽滤瓶 气球 澄清石灰水 乳胶管 玻璃管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思路
激趣
导入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
演示色彩大爆炸实验(材料:色素、白醋、小苏打、透明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实验直观、明显,激发学生好奇心。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完成小卡片。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
白色的细小晶体,粉状
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一股酸味
2.小组讨论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物品小苏打和白醋(板书课题),这两样物品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作好记录。
2、生观察记录,师巡视指导。(提示实验安全,忌用口尝)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提出问题1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变化会怎样?是什么变化?
引入第2部分知识点: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作出假设
学生结合已学物质变化知识的经验作出假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或是物理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讨论实验方案。(先倒入白醋,后放入适量的小苏打,先放入小苏打,后放入适量的白醋。)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纪录。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出示实验方案要求
(1)小心地将醋倒入装有小苏打的玻璃杯中,马上盖好盖子,细心观察混合后的变化。
(2)用手触摸杯壁,先摸上部,再摸下部。
(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2.教师演示“小苏打和白醋吹气球”实验。
3.根据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教师再次演示目的是为了直观地看到有气体产生。解决学生“是不是有气体产生”的疑问。
实验现象
1.交流、说出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回答,给予肯定,不完整的及时补充。
得出结论(第3部分)
产生了什么气体
交流实验结果,得出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有气体和其他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教师鼓励学生勇敢说出各组结论
提出问题2
学生会根据以上的实验再次提出问题:产生了什么气体?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
作出假设
氮气,氩气....
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各组按教师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观察有什么现象。作好记录
1.出示实验要求:
(1)将燃烧的细木条伸入玻璃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2)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
(3)实验时,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2.师巡视指导
实验现象
学生说出实验现象:
蜡烛马上熄灭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各组交流后汇报:这种气体能使蜡烛马上熄灭。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结论
拓展延伸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
通过以上的实验,学生仍然不是道是什么气体.只知道能使燃着的蜡烛马上熄灭。有疑问。
演示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二氧化碳除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外,还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特性。
让学生知道这种气体除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外,还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特性
学生作业
查阅能使燃着的木条马上熄灭的气体,同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点是什么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留下的透明液体还是不是醋?
六、板书设计
小苏打 + 白醋 → 气体( ) + 新物质
(设计思路:板书设计运用等式的形式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简单清楚,一目了然,方便于学生的记忆。)
七、教学反思
1.本堂课主要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来完成,让学生观察现象、记住现象来判断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气体。但我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作为本课的作业留给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知识及课外查阅资料d得出是二氧化碳。主要就是激发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爱探究精神。
2.32页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课本用玻璃杯进行的,而我改用抽滤瓶和气球。(既能看清实验现象,又能证明有气体产生,弥补了原实验有气泡但是学生又不能确定是不是气体的疑问。
3.虽然在课堂上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为了让学生便于课后查阅。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部分33页教材中不能足以证明是二氧化碳。教师拓展延伸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既能让学生观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下现象,很容易记住了二氧化碳还有这一特性。同时也是为了本单元37页《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产生沉淀物”做铺垫。实验仪器的改装
4.用抽滤瓶、乳胶管、气球和玻璃管替代了原实验中烧杯、玻璃片进行。组装如下图.(设计思路:一步到位把整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都解决 。实验现象即明显,又能节约药品和时间、且安全无毒对环境不造诚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