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 反比例的意义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 反比例的意义 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7 16:4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自主探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够对比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从新的角度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正比例
师: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正比例的意义,你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这个题目。
(一)依次出示:
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小时)
1
2
3
4
5
……
路程(千米)
80
160
240
320
400
……
陈老师到书店买这种日记本, 花的钱数与买的本数是什么关系?
3、先出示一个长8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请大家继续观察(长不变、宽依次变长2厘米、3厘米)

(二)、小结:这三个事件内容不一样,但是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就是正比例关系。
引出研究内容:
出示相类似的事件:
师:现在你再来看,(依次出现另外3个题目)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三个题目与刚才的三个题目有些类似。那么这些还是正比例吗?,如果不是,那它与正比例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一起研究。
1、一辆汽车要行使240千米的路。速度与时间会出现哪些情况?
2、陈老师要花100元钱给班里的学生买奖品。
数量(个)
24
单价(元)
2
图中3个长方形A、B、C、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照这样画下去,你还能画出几个?
(二)学生分组研究。
(三)小组汇报、讨论交流。
三、揭示反比例的意义
1、大家从这三个题目的研究中发现了什么共同的规律?(学生试着说说)
2、为了大家看得更清晰,我们用同一种方式展示,(表格)
(1)、一辆汽车要行驶240千米的路。
时间(小时)
2
3
4
5
……
速度(千米)
120
80
60
48
……
(2)、陈老师要花120元钱给班里的学生买奖品。
数量(个)
60
40
30
24
20
……
单价(元)
2
3
4
5
6
……
(3)、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长(厘米)
24
12
8
6
……
宽(厘米)
1
2
3
4
……
我们再换成图像来表示


(学生的回答,任然是围绕反比例的本质来回答。)
2、既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咱们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吧。(反比例、负比例,说说你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3、大家想过没有,正、反比例的变化规律为什么是相反的?议一议(因为定量不一样,导致两种相关联的量发生不同的变化。)
4、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确定定量、明确谁是定量、判断另两个量是什么关系?)
学习方法的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从学习方法上讲,今天我们学会了逆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这种方法,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练习:
1、你自己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百数表
依次出现加法表、减法表、乘法表、除法表,(每出现一个表,提问:你能从中找到不变的量吗?
哪个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在学习了正比例、反比例之后,乘除运算,分别呈现出一种规律。那么加、减法的运算可能也存在着什么规律。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