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的科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这样才能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课中我遵循这一原则,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斜面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本课要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让学生了解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斜面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包括斜面、尖劈、螺旋等斜面运用的性质与功能。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对斜面的作用所做的多种假设中,确定一种进行研究。
2、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3、能够举例说出哪些物体应用斜面。
4、能通过比较发现斜面与螺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斜面的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斜面能省力的道理。
3、能说出科学实验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研究斜面能省力而且是坡度越小越省力。
四、准备材料:
教师:课件
学生:测力计、木板、报告记录表、直尺、钩码、小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把油桶弄到卡车上(出示图片)
生:在车的旁边放一个台阶。
生:用绳子拽上去。
生:在车沿上放一个坚实的木板,人沿着木板把油桶推上去
……
师:看来我们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是很爱动脑筋的,能够想到这么 多办法。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很多同学都提到了用木板,架成了一个斜坡,利用斜坡将油桶弄上去。(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
师:那么这个斜坡的方法到底管不管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研究看看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板书:4、斜坡的科学)
研究斜面的作用
课本:原来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开始利用斜坡了
师:我们下来看看这个斜坡到底是什么?课本第一段。
(板书:斜坡→斜面,简单机械)
老师谈话:同学们都知道运用斜面,那斜面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下斜面的工作图,看看你从中会发现什么?
1、分析斜面工作图
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猜想。
(1)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2)重物被抬高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3)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师:通过以上三国问题你认为斜面有什么作用呢?
所以我们认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板书:省力?)
2、激发研究兴趣。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斜面工作图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猜想到“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那么我们的猜想正确吗?只靠分析、猜想真的够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做实验
师:那准确的说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实验才更能说明问题呢?【提示一下:这是什么实验,(对比试验)需要注意什么】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长木板,小车,测力计,砝码,橡皮筋。
师:在做实验前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
1.搭好实验装置。
2.先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再测出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3.不改变物体的重量和斜面的高度,按步骤2重复做。
4.讨论、整理实验发现。
在实验时应注意:(课件)
1、使用测力计首先要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如果没有在要调到“0”位上。
2、读测力计的数据时眼睛要平视指针,不能斜视。
3、在这个实验中,用测力计拉动小车时要匀速、缓慢,还要与斜面平行,用力也要均匀。要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4、为了避免出现误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
(2)操作实验,汇报结果
1、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
2、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通过实验数据我们知道斜面确实具有省力的作用,这些研究结论和我们的假设一致吗?一致。
(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
1、师:同学们观察,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数据除了发现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小车和重物一样,可每一组的斜面省力多少也不一样)
师:找两个小组学生来分别展示自己的实验操作,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认为斜面省力与否与什么有关?
学生:(斜坡的坡度)
师:只是猜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看课本表格进行实验操作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对小车拉力有影响。
2、研究新问题:(找学生回答)
①、在实验中,我们要改变什么条件?(斜面的坡度或是长度)
你能搭出几种坡度不同的斜面?【课件出示:讲解】
②、在实验中,什么条件一定要相同?(要把重物拉到同一个高度,重物不能换。)(因为这是对比实验)
③、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实验多做几次,取平均数;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在这里认识到在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实验要求:(注意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研讨)
(1)一个实验员按顺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个实验员准确测出小车上坡所需的拉力。
(3)记录员仔细做好记录。
(4)实验结束后,请及时整理好实验器材。
(5)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准备汇报实验结论。
老师要看看哪些小组合作的最好?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6、请同学们汇报实验结论。
(1)将一个物体提升到同一高度时,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也不同,坡度越小越省力。
(2)斜面的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3)省力的斜面费距离,省距离的斜面费力。
总结:斜面都省力。
将一重物提升到同一个高度时
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费距离
斜面越短,坡度越大,越费力,省距离
把斜面“卷”起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利用了斜面的原理,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一找并分析分析原理,还有斜面是不是只有一种存在形式,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
常见的斜面,斜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它们都会是什么样子呢 ?
师:老师这里现在有个小问题了,一座山你会选择从哪边上去呢?说出你的理由!(课件)
师:现在请同学们当一名设计师设计出一条通往山顶的路。
展示盘山路课件
做一做
用直角纸片绕在笔杆上,学生观察
斜面变成了螺旋状,螺旋也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斜面的长度越长,螺旋越密。
螺旋越密越省力。
类似于螺丝钉(课件)
寻找斜面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反思
本课我是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的: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较好地认识了斜面,了解了斜面。
1、贴近生活 轻松引入新课: 我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一个大油桶怎么装上大卡车。”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引导,落实自主学习:首先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斜坡确实是省力的,然后学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时,一些小组实验后竟得出高度和重物相同但拉力大小不一样的数据,是因为斜面坡度的变化所至,我就适时的给予引导,提示学生考虑这个极易被忽视的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的数据就能自行得出结论。可见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作用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