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4下 1汉字的视觉联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4下 1汉字的视觉联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2-05 16: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汉字的视觉联想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图形创意的练习内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于一体的特点。本课要根据汉字的字形、字义来展开丰富而大胆的联想,进行创意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汉字的视觉联想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提示:字形的联想、字义的联想。通过字形和字义的联想更加巧妙和深刻的传达设计意图,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能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进行有趣的联想和设计。但是,在绘画技能上,处于一个“眼高手低”的阶段,他们对于自己的绘画效果不满意,导致不敢大胆表现。教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
设计思路:
分析中国汉字的艺术特色,重点从象形和会意两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字形的联想教学,通过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意。字义的联想教学时,以《“火”的联想》为例,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谁联想到的与火有关的事物多。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进行发散思维。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字象形和会意的构字特点。
2、进行图形创意练习,并能根据字形字义进行创意设计。
3、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感知象形文字及表现手法。
  ⑵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
  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添加、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图片及示范用图画纸、毛笔、水彩。
(2)、给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一张卡片。
(3)、用活泼多变的字体写出板书:汉字的视觉联想
学生准备:
图画纸、铅笔、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
设计意图




今天的美术课学习《汉字的视觉联想》一课。
设置问题:
1、说到汉字都不陌生,你知道汉字的来历吗?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仓颉造字的故事?
教师总结:
讲的非常好。古人把看到的事物用概括的图画表现出来,并刻在兽骨或龟甲上,一直保存到今天,我们称之为甲骨文。
积极举手,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图片:
《仓颉造字》
板书:字画同源
明示课题;了解文字的来历。
了解文字与图画的关系,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一、了解汉字象形和会意的构字特点
(一)、象形字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我们来认识一下它吧!
设置问题:
1、猜一猜是什么字?
2、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总结:
这些字都跟它们表示的事物很像,我们把这类字称为象形字。
(二).会意字
教师设置问题:
1.猜一猜这几个字?
2.说一说字的含义?
3.分别说一说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
教师总结:
“从”是一个人在前,一个人跟在后,是跟随之意,为“从”。
“囚”是把人关在四面都是墙的房子里,使他失去自由,为“囚”。
像这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称为会意字。
(三)、欣赏甲骨文书法作品
设置问题:
你认识其中的哪些字?
教师总结:
我给大家读一读这段话:众夫籍桑田,网鱼江河泉,大男暴虎鹿,老妇养丝蚕。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字,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让人浮想联翩。汉字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为有这样的汉字而感到骄傲。
汉字的图形创意
(一)、字形的联想
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非常简练、抽象,我们能不能像古人造字一样,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使它表达含义更加明确、更加形象呢?
1.象形法
设置问题:
看到“象”这个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设置问题:
大象有什么特征?
教师总结示范:
我学着古人造字,把象这个字和图画结合起来。
设置问题:
我是怎么做到的?
教师总结:
观察的真仔细,值得表扬。我改变了笔画的粗细、长短和形状,使它跟图画一样。
图画代替部分笔画
设置问题:
看到“伞”这个字,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总结示范:
可以想到雨伞、下雨。
设置问题:
观察老师是怎么把“伞”这个字与图画结合起来的?
教师总结:
把“伞”字上面的撇和捺变成了伞,把竖钩变成了伞的把手。老师用图画代替了笔画。
图画代替所有笔画
设置问题:
看到“秋”,你联想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可以想到枫叶、光秃秃的树干、果实累累、粮食丰收还有农民伯伯的笑容。我们可以用联想到的事物代替笔画,组成汉字。老师选用的是枫叶和光秃秃的树干。
用图画装饰文字
设置问题:
看到“虫”这个字,你联想到什么?
老师是怎样把“虫”这个字与图画结合起来的?
教师总结:
可以联想到蝴蝶、瓢虫、毛毛虫......,可以把联想到的事物装饰在笔画上。
(二)、字义联想
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汉字,经历了几千年历史,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给了汉字丰富的含义。
看到“火”这个字,你能联想到那些事物?以小组为单位,把联想到的事物写在卡片上,看哪一组写得多。
教师总结:
从不同角度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
可想到有火苗这一共性的事物:火把、打火机、火箭、油灯......
从作用来看,可想到做饭:蒸、煮、烧......
从给人暖的感觉来看,可想到:太阳、火锅、火炉、辣椒......
从心理感受来看: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如果把这些事物用简练的线条概括的表现出来,每一个图形不正是一个语言符号吗?它们跟甲骨文有着相似之处。
(三)、字形与字义结合
既然汉字有这么丰富的含义,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有目的的去设计。
设置问题:
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一作品中,你看到了那些含义?
教师总结:
奔跑的“人”形,是运动员向前奔跑,迎接胜利,代表生命的美丽与灿烂。“京”巧妙地演化为“文”,体现北京“人文奥运”的承诺。舞动的“人”性张开双臂,是中国敞开胸怀欢迎各国人民的到来。
看,根据含义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愿望。
学生思考并回答,体会象形字的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更好的领会字的含义。
学生观察作品,并根据象形字的特点,找到认识的文字。
学生体会中国文字的魅力,是心灵得到震撼。
展开联想,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并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方法。
展开联想,并回答问题。
观察教师,示范学方法。
联想到与“秋”有关的事物,并回答问题,内容丰富。
联想与“虫”相关的事物,并回答问题,内容丰富。
学生展开联想,积极讨论,把联想到的事物记录下来。
体会联想的几种形式。
观察并积极回答。
体会文字设计带来的感动。
出示甲骨文文字:门、 人、山
多媒体:展示门、人、山的图画
多媒体展示甲骨文:从、 囚、苗
多媒体展示:从、囚、苗的图画
出示甲骨文书法作品:《劳动图》
多媒体展示文字:象
多媒体展示大象的图片
多媒体展示文字:伞
多媒体展示“秋”字与图画结合的作品:秋
多媒体展示“虫”字与图画结合的作品:虫
多媒体:“火”的联想
展示联想到事物的概括的图形。
展示图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认识象形字的特点。
文字与图画对比,更好的体现象形字的特点。
文字与图画对比,更好的理解“会意”这一特点。
通过观察作品,体会文字与图画的关系,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汉字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文字与图片比较,是学生较容易找到两者“形似”之处,更加形象直观。
示范是最直观的教学方法。
展开联想,学习方法,变“鱼”为“渔”。
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到自己,使联想突破定式,展开发散思维。
打破思维定式,大胆联想。
体会文字的设计可以包含情感和愿望。




欣赏作品,教师设置问题:
“杭”,杭州的“杭”是怎么设计的,如果是巨鹿呢?
“梅”可用梅花代替笔画,如果是杏花、苹果、草莓呢?
“冬”天有雪,可以堆雪人,那春天、夏天呢?
“算数”用数学工具代替笔画,如果是语文、英语、美术、体育呢?
“草”笔画上画出小草,图上绿色,就像草原,那如果是树木、山川、河流呢?
欣赏作品,展开联想,启发思路。
多媒体依次播放图片:杭、梅、冬、算数、草
教师设置的问题起到启发思路的作用,为作业创作打下基础。




作业要求:
选一个字或词,从多角度展开联想,并画出与它相关的不同图形,以线条为主,可以适当添加颜色。
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
多媒体展示作业要求,播放轻快音乐。
学生在创作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文字的有趣画面。


作业展览,设置问题:
同学们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
1、欣赏各小组展示的作品,交流感受。
2、学生充分评议。
通过评价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分享学习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真棒!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古人造字,把文字与图画结合起来,使文字表达含义更加形象,今后可以把所学知识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对,写黑板报、手抄报。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
联系生活举例回答。
学生感知文字与生活的关系。
激发学生将美术兴趣内化为成功的动力。
七、板书设计:
字画同源
八、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使抽象的事物变的形象,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搜集到很多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认识中国文字的特色、字形的联想、字义的联想,使教学活动突破了固定模式的约束,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具有开放性,富有想象空间,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学习任务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利用很多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示范,更直观的学习到文字与图画结合的方法和技能。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特色,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语言文字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创作的过程使学生情感体验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因为自己成功的构思设计而自信。本堂课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