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色彩画心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色彩这一美术语言,尝试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心情。
方法与过程——欣赏画家名作,了解他们的经历,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学习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心情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心情,懂得色彩的魅力,用艺术描绘生活,感染其他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作者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情绪的,并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
教师准备:范画、实物投影仪、媒体。
学生准备:铅画纸、颜色等多种工具。
二、教学过程与建议:
1、情景导入
欣赏钢琴曲《海边的星空》,引导同学们表达听完音乐以后的心理感受,你是否看到了深蓝的大海,静谧的夜空,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平静,忧郁,气愤,苦恼,或者是悠闲,开心,兴奋呢?那么同学们在描述这些场景的时候?眼前是不是出现一幅一幅的画面?这些画面是什么颜色的?
讲授新课
、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
(2)、猜一猜,教师出示范画,大家想不想了解我画画时的心情呢?老师想表达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总结:教师画画时心情放松悠闲,在美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色彩最直接的把信息传达给观者,色彩成了画家们表现不同的情绪、思想和感受的有利手段。
(3)、想一想,翻开书本,对比P11页两幅学生作品,《忧郁的人》《生气的我》,作者的心情你感受到了吗?
(4)、说一说,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心得,教师和同学一起揣摩这些学生作品当时的心情。
第一幅作品的色彩以大面积的蓝色和紫色为主体,给人灰暗、沮丧、烦乱的感觉。
第二幅作品,色彩以大面积的黄色和红色为主,头发竖起,眼睛睁大,嘴巴张开呈愤怒状,看出人物的不愉悦。
总结: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所以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让人联想到不同的性格。
深入学习
欣赏蒙克的《呐喊》以及梵高的《向日葵》,让学生认识画家,并且在感受色彩的同时看看画家还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教师挂出蒙克的作品(呐喊),阐述自己在欣赏这张作品的感受。
介绍要点:
(1)、蒙克:表现主义画家,他注重用笔触、色彩、造型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
(2)、整个画面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作者赋予夸张的表现性,给人一种紧张感和不详感。
教师挂出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星空等)
、让学生参与评价这些作品,揣摩画家的情绪。教师简述梵高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把向日葵实物照片与梵高绘制的向日葵进行对照。旋转而扭曲笔触下的向日葵叶子犹如一团团烈火在他心头燃烧。
课堂总结
从以上画作中我们不难看出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色彩,但色彩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依托于点、线、面组合成的各种空间造型之中,因此我们在用美术的方法表达心情的时候不仅采用五颜六色的颜色,也要采用长短粗细、平直、扭曲的线条,还要采用点、块等方式,当然更为刺激和大胆的是我们不仅仅限制在“画”这一种方法中,我们可以采用吹、擦、贴、接、拼、弯、折等等各种各样的方法。
课堂练习
通过今天的课程,同学们内心中是否产生一种创作的欲望?你们想不想运用刚才获得的知识来表现你所熟悉的人和事呢?这人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或者亲人,也可以是你最难忘的一种经历。
作品评价
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既能增加同学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要提出画面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画家当时的作画心情。同时我们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情绪,希望同学们平时无论高兴还是忧伤,都可以将心情用色彩记录下来,编织属于自己的心情故事。
帮助学生装裱好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体会到我们的画还可以将它做成独一无二的工艺品,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四、教学反思
1、要上好一堂美术课,需要特别精心的准备,课程导入还需新颖别致,这样才能燃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在同学们积极观察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上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为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美术课堂应该精心布置的像一个学习乐园, 让学生乐在其中才是成功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