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7下生物 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7下生物 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5 12: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上一节“食物的消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与后面要学到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都有一定的联系。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明确三个问题:一是吸收的概念;二是人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三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的结构特点。关于“营养物质吸收后的利用”这一知识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本次授课过程中进行展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什么是吸收?
概述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小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小肠结构和功能的分析,逐步树立起“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教学重点
吸收的概念。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前面所学过的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等知识点,引领学生回顾并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从而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导入新课
在复习各种营养最终消化产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消化,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我们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在消化道的哪些部位被吸收的呢?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授课过程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吸收?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教师提
示学生食物是在被消化以后才吸收的,进而总结出吸收的概念。(由于循环系
统还没有学到,所以不必要再进行过多的解释。)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消化道是由很多器官组成的,是不是每个器官
都具有吸收功能呢?引发学生思考。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17页“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通过自学,学生发现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是胃、小肠和大肠。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些器官所能吸收的营养成分,并得出:“小肠是人体最主要的吸收器官”这一结论。
3、教师提出“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吸收功能相适应呢?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观察小肠”的视频,进一步认识小肠的结构。
学生在观看了“观察小肠绒毛”的视频后,再阅读课本上的相关文字说明,对知识进行梳理。
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小肠的结构再次进行分析,最终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出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①小肠长达5—6米;②小肠内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且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五)知识总结
(六)当堂检测
1.下列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和利用的食物是( )
A.面包 B 香肠 C 食盐 D苹果
2.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3.大肠不能吸收的物质是( )
A.水 B.无机盐 C氨基酸 D 维生素
4.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 )
A人体摄入食物的过程
B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简单物质的过程
C营养物质进入小肠的过程
D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
5.

①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②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各是什么?
③皱襞和绒毛有什么作用?
六、板书设计
三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营养物质→消化道壁→循环系统

2、吸收的器官 小肠
大肠
3、小肠的结构:长、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七、教学反思
子曰:温故而知新。在生物教学中,由于课时较少,两次授课的时间有时候要间隔3—4天,所以复习和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节课先对本章前面所学过的关于食物消化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把“观察小肠”的实验用观看该实验的一个视频来代替,感觉远远没有由学生亲自动手,亲自用肉眼进行观察的效果好,所以今后在授课中需要学生完成的实验一定不能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