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7下生物 3.1呼吸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7下生物 3.1呼吸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5 12:3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呼吸
制作者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河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一小节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教材主要是通过阅读“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的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再让学生通过对图中文字的仔细阅读和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呼吸道各个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在此过程中穿插“呼吸与吞咽关系”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位置关系及会厌软骨的的作用。最后结合“实际用”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明人体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已知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2、形成“生物是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
呼吸道和肺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引入
新课
一.
探究:
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二、
探究:
痰的形成
三、
探究:
呼吸和吞咽的关系
四、
探究: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导入新课
播放系列北京雾霾现状,引出中国工程院钟南山先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污染任何人都跑不掉。的确,没有人在这种环境下还可以做到自强不“吸”。
呼吁: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引言:
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你的生活从此就离不开空气,身体每时每刻都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人体的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呼吸系统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适合进行呼吸。
新课学习:
一、展示P50图3-1人体呼吸系统模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顺序说出组成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名称。其中哪些器官组成呼吸道?
让患感冒的学生谈谈感冒的感受,引起学生共鸣:鼻和嘴都能呼吸,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呢?
提出问题:
2.鼻的哪些结构特点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哪些处理?
3.呼吸道有哪些结构特点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答案。
总结呼吸道作用:
1、对吸入气体进行处理( 清洁、温暖、湿润)
2、保证气体顺畅通过(骨或软骨做支架)
二、展示P51图3-2“气管纵切图”,引导学生讨论:
1、感冒时不停地咳嗽、多痰,痰是怎样形成的呢?
2、咳嗽、多痰是对呼吸道的有害反应还是保护性反应?
3、有些同学不讲卫生,随地吐痰,而且为防止别人看到,还赶紧用鞋底将痰擦去。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
三、出示“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
并提出问题: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
试一试:做吸气和吞咽动作,体会吸气和吞咽是否能同时进行。
教师介绍咽既是食物的通道又是气体的通道。
设疑:那怎样使食物和空气各走各的,互不干扰呢?
动画播放:呼吸和吞咽的关系
学生认真观察,理解会厌软骨的作用。
四、肺的结构和功能
1.肺的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肺的组成:气管树和肺泡。
3.出示肺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得出结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同时明确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五、实际用:
讨论:
1、蒙头睡觉
2、吸烟等不良习惯的危害
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讨论:如何保持环境空气清新?
由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通过阅读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出结论: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处理,把温暖、湿润、清洁的空气送入肺。
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不随地吐痰”的生活习惯。
通过自身的体会,了解会厌软骨的作用。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仔细观察肺的结构图,找出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明确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因此,本节课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化抽象为形象,图片形式生动多样,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上,通过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图片的观察得出的。这样的结果要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记忆更为深刻。通过合作分析问题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描述,而不是教师直接讲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