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学吹竖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学吹竖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2-05 14: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土拨鼠》音乐教案
教材说明:
《土拨鼠》这首歌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根据歌德的同名诗创作而成的一首歌曲。当时人们为了生活有随身带着土拨鼠到处流浪的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养宠物猫、狗,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首歌6/8拍,弱起节奏,四乐句,两段体。歌曲感情真挚纯朴,表达了流浪者对土拨鼠的怜爱和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本合唱曲改选自五年级下册P13的一首竖笛合奏曲。
学情说明:
在学习竖笛合奏的过程中,学生已将歌曲的两声部歌谱唱会,但在对歌曲两个声部不同旋律特征的表现上还不准确,两个声部的合唱尚未进行。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对比、体验、感受等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中两个声部的不同音乐形象,并较为和谐的进行合唱。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表现两个声部的不同音乐形象,表现出歌中主人公和土拨鼠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唱准二声部合唱,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力求声音和谐。
通过欣赏合唱曲,培养学生听、唱合唱的兴趣,同时进一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用柔和、连贯和短促有弹性的声音分别演唱高低声部的旋律,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声音和谐。
教学难点:
四乐句的音准及两个声部的和谐。 教具准备: 多媒体、非洲鼓、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一)呼吸练习
1、喘息练习(练习腹式呼吸法)。
(创设情境:两百多年前,在德国的伯林,人们为了生活,四处流浪。他们走过山,趟过水,来到了一片大森林里。他们停下脚步,稍作喘息。(提示:双手叉腰,感受腰间的颤动,练习“哈哈”)
吸气练习
突然,他们发现森林里有一大片花丛,于是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啊,好香啊!(提示:眉毛上扬,口和鼻同时吸气)
“呲”短音、长音练习。(学会控制气息)
这时,他们随身带来的小宠物——土拨鼠也好奇的探出了头,还发出了“呲呲”的声音。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优美动听的歌声,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练声)
(二)发声练习
1=C—A 2/4
1 2 3 | 3 4 5 | 5 6 5 4 | 3 2 1 ||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Lv
(要求:气息连贯,向后靠,声音集中)
(三)和声练习
6— — —
3— — —
Lv
(提示:声音集中,保持稳定,听对方的声音)
三、合唱教学《土拨鼠》
(一)、复习歌曲高声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土拨鼠》的曲谱,请同学们将高声部的谱子复习一下,轻声唱一次)
1、听伴奏,全体齐唱第一声部歌谱。
2、歌曲的拍号是什么?6/8拍的强弱规律是?(看PPT)试着拍一拍
(让我们一起用歌声表现一下6/8拍的强弱规律吧)
用LV唱第一乐句。
(歌曲的旋律如此的优美而流畅,我们把声音唱得更柔和、更连贯一些好吗
4、师唱第一乐句,生接第二乐句。
(这么优美的歌声,这么美丽的大森林,同学们想象一下:流浪者会做什么呢?)
5、请个别学生试着跳舞,其他学生用LV唱旋律。
6、全体学生一起边跳边用LV唱第一、二乐句。
7、唱第一、二句歌词。( 注意吐字、咬字)
(二)复习演唱第二声部。
(下面,我们来看看低声部,低声部也是弱起,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复习低声部的弱起。(拍手、拍腿、拍腿)
(低声部和高声部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它表现的是谁?(土拨鼠)它在干什么?(围在主人身边跳来跳去。谁能表演一下?)
2、找学生表演土拨鼠蹦蹦跳跳的样子。
(提问:用什么样的声音唱?(短促而有弹性)
唱一唱。
(同学们拍过皮球吗?咱们分成两组对比一下看看)
两个声部轮流唱低声部,对比哪边的唱得更有弹性。
练习合唱
(刚才我们分别练习了高低声部的前两个乐句,现在我将同学们分成两个队,左边为流浪者队,唱高声部,右边为土拨鼠队,唱低声部,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试试)
师弹伴奏,学生两个声部都唱LV(分别提要求,站起来做动作唱)2、听师弹后两个乐句,各自在心里默唱自己的旋律,想想和前两乐句有什么不同?
(高声部音更高、情绪更激动,力度上要更强,低声部的旋律变得优美而流畅了表现土拨鼠和主人一起跳起了舞)
用LV合唱后两个乐句。
A、放慢速度唱谱合 B、用哼鸣LV合 C、唱词合
从头开始完整演唱歌曲。
(听到同学们的合唱这么的动听,我们的学习伙伴竖笛和非洲鼓朋友也想加入我们的合唱队,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合作一下呀?)
5、请五名学生唱低声部,两名学生吹竖笛,一名学生打非洲鼓。
6、师指挥,全体合唱,加竖笛吹奏一声部旋律,非洲鼓进行节奏伴奏。
四、合唱歌曲欣赏
今天我们学习的《土拨鼠》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根据歌德的同名诗创作而成,歌中唱到的流浪者虽居无定所,到处流浪,却依然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正如贝多芬自己,他一生命运坎坷,但却从不向命运低头,在耳朵完全失聪的情况下还创作了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下面我们来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欢乐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