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教案)
一、教学思路:
本课在教学资源安排上通过欣赏分析优秀的环境标识为切入点和教学主线,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卡纸制作标识的设计练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在教学设计上:从设置情境,导入——?标识分类(贴近学生生活)——标识与环境的关系——认识标识、学会设计——动手设计制作标识纸模型——作品展示评价,整个教学设计思路都充分贯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分层递进,课堂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灵活应付,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环境标识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纸造型的方法。
2.通过教师的作品示范,初步学习以协作方式进行整体设计动手实践制作。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环境标识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难点: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卡纸模型制作。
五、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铅画纸等。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胶水、彩色水笔、双面胶、剪刀、铅笔、直尺等
六、教学过程:
(一)由玩开始,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大家各自都带来了各式的材料,一定很新鲜吧,先把玩一下吧,请大家从所带的材料中,简单做个纸造型,(可以和你的设计结合起来,剪、卷、折、刻)都可以。
生:各自动手起来,教师有目的的启发,为后面的制作,奠定第一步基础。
师:都做得不错,很有想法。老师不会让大家白玩的,看等会我们怎么把他利用起来。
【设计意图】:由玩纸质材料开始,做个简单的纸造型,既满足学生对漂亮卡纸的好奇,实物生成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这简单的造型又可以和设计稿结合起来,既玩得起来,又为后面做了一些铺垫。
(二)深入教学,层层剖析
1、校园里哪些地方需要环境标识?
一套完整的校园环境标识有哪些?
它们可以分成几类?
2、师:刚才我们尝试了纸质材料的特性,简单易表达,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标牌,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出示图片)
生:钢制的(室外标牌) 木制的(室内标牌) 纸制的(室内、临时标牌)
师:环境设计的材料其实很 多,不同的场地、环境选用不同的材质,在设计上是很重要的,今天课堂上,就我们带的材料,主要可以做一些临时标牌和模仿做一些室外标牌。)
【设计意图】:对材料的新鲜感也是学生的兴趣点。对材质的正确选择和利用,是设计中很关键的,发挥好材质的特点才能使设计作品更美观实用。培养学生动手的欲望和自信心。针对校园标识设计,主旨还是针对纸质材料来设计。
3、标识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方法:
师:欣赏一些标识图片,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这些标识从几个方面去设计?(标识设计的要素)
师生:外观、文字、色彩 、图形、(材料)…….(板书)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具有设计敏锐的眼光。(鼓励)
环境标识的设计元素:外观造型、文字、图形、色彩——外观造型:独特,形象生动 ,与环境协调。
A、落地直排式 (出示图片)
师:落地式的造型中有平板的、多面体的、组合式的、卡通形象的。如果用彩色卡纸来制作这种模型会是怎么样的吗?(出示两个卡纸指示标识)
师:这两个落地式纸造型标识都运用哪些方法制作的?(走到学生座位走道中,让学生近距离观察。)
生:折、剪、贴(板书)
师:讲的很对。折、剪、贴是纸造型的基本方法。
B、立柱式
师:立柱式主要有单根式和双根式。立柱上面的造型可以是多样的。(出示纸模型)
师:这个标识模型将指示功能与欢迎牌相结合。这根立柱运用哪种纸造型方法?
生:卷(板书)
师:很好
C、悬挂式
师:这种悬挂式的标识多见于楼道走廊,教室的门牌等。
——文字:简练、字体醒目、语义文明。如,花草也有生命,请足下留情。珍惜生命之水,关住点点滴滴。
—— 图形:形象生动。涉及到位置导向的必须有方位明确的指示箭头图形。(如禁止上楼)
——色彩:明快、协调。(结合作品 ,进行色彩演示)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主要是设计指导,通过示范说明,获得设计方法,打开思路,给予一些具体方法指导,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师完整演示校园环境标识一个。请小组合作成员拿出事先上一节课的立柱体作品。
【设计意图】:人员安排基础好的带动其他同学,人员设置分层搭配,将生成的二次作品参与到课堂终极目标设置上来。
5、课堂实践练习(小小设计师)(6人为一小组,协同制作,选一个最佳作品展示评价。)
——主题:美化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高品位的校园荷文化生活。“读书、文明、和谐”
——标识设计内容:校园指示导向标识、校园文明警示标识等。
——设计方案要求:简洁明快,与校园环境协调。
5、教师巡回指导。针对课堂产生的无法预料的问题及时说明解释,并和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和闪光点。
6、评比展示。
评比展示环节尤为重要,最轻松喜悦的环节,关心每位同学的差异,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对作品的解释说明体现一个小小设计师的创作理念,自评互评,得到鼓励表扬和肯定。达到取长补短、完善自我的效果。
始于足下,求索新知——赴扬州之行心得体会
吕山乡中学 张为芬
教育需要交流,思想只有碰撞,才能激荡出新的火花。感谢长兴县实验共同体生成和分层教学48学分培训小组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使学习培训活动取得实效,我很荣幸成为学员中的一名。在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考察活动中,所到之处,我都深深地被扬州宜居的人文环境,完美的基础设施,校园充满着人文内涵和教育情怀所折服。
扬州真处于柳梢吐翠、桃枝添红的三月,正暗合了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名句。我们第一站就来到了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他是扬州市唯一“小班化教学”+“宏志教育”特色公办初中,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学生有纪律懂礼貌,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江苏教育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禹贡》说扬州“州界多水,水波扬也”,这里的孩子明亮的双眸犹如这扬州水水波荡漾、源远流长,活力四射,求知欲望尽显眼底。校园环境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倡导“一草一木皆教育”。之后驱车又赶往丹阳市云阳学校观摩了几节课,总体下来,发现教师尤其注重以下几点:
关注学生方法指导。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系统学习分层体验,在根据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向学生指明学习方法。
注重课堂中的教学生成。这一点非常符合本次培训的主题,当课堂上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这两所江苏的学校都有个共同点,都极为重视分成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培养和发展。一是以“爱生、爱岗、爱校”为核心强化师德建设。二是分层要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听着、看着、感受着,耳濡目染,两所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教育。这次外出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也深感自身的不足,我会多读书、多听课、及时总结、反思,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始于足下探索新知,努力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