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8下 10中国书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美8下 10中国书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2-05 18: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书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是中国书法欣赏课。沿着中国书法发展演变这根主线进行欣赏,使学生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了解书法结构规则。以“永”字为代表,剖析书法结构。本课最后以大量篇幅编排了古代书法名作欣赏。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1)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了解书法的发展演变。
从文字的发端“甲骨文”至宋代书法名家苏轼作品欣赏,展示了不同面貌的书法演变,包括甲骨文、金文、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唐朝怀素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等,这种编排使学生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欣赏中国书法作品。
(2)使学生了解书法结构知识。
欣赏书法艺术,不仅要从形式上去分析,更要剖析书法结构内涵。本课重点以书法的构成要素——平衡、匀称、参差、连贯、对比、动静等方面分析书法艺术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结合书法与体操等艺术的共通性,分析书法的结构规律。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书法表现形式构成的要素,体会书法所表达的内涵。
难点:理解几种不同书体的结构规律。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书法资料。
(教师)从甲骨文至宋代书法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教师讲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
(2)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优秀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2.深入教学。
(1)录像或多媒体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教师分析其艺术特点,提示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将这些特点作出归纳。
(2)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结合音乐、体育等分析书法的节奏及其所表达的生命感。
(3)录像展示名作“天下三大行书”,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感悟、赏析。
(4)字例分析,提高认识。加深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如:盖、仁、泉,名家字例解析)
(5)作品欣赏几大旅游景点的书法艺术,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
3.布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常见的书法,分析其与古代几大书体有哪些共通之处。感受中国书法的魅力,你试着写“泉”字,或写你喜欢的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