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五章数据的频数分布八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5.1 频数与频率学习目标
1.理解收集数据的意义和方法,掌握频数与频率的联系.
2.掌握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反映了这组数据一般的、全局的性质,但这还不够,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我们还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整理,了解其分布情况,从而更具体地掌握这组数据.新课引入新知探究
请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借助统计图表将上述数据进行表述.合作探究可以采用“画记” 的方法得到下表:青年组(35 岁以下)中年组(35~50岁)老年组(50岁以上)正正正正 根据上表可以发现,青年组报名人数最多,中年组其次,
老年组最少.新知探究新知探究
我们把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例如上表中20,17,13 分别是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频数. 我们把每一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叫作这一组数据的频率,例如上表中青年组的频数为20, 频率为 新知探究
我们还可以用条形图来表示各组人数. 小芳参加了校射击队,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她先射击了15次,
教练对其射击方法作了一些指导后, 又射击了15次. 她两次射
击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前15 次射击得分情况后15 次射击得分情况(1) 用表格表示小芳射击训练中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
的频数和频率.
(2) 分别求出前15次和后15次射击得分的平均数(精确到
0.01),比较射击成绩的变化.新知探究
前15 次射击得分情况0.33后15 次射击得分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小芳前15次的射击成绩中,7 环
最多,8 环其次,9 环较少,10 环没有;后15 次射击成
绩中,7 环最少,8 环和9 环最多,10 环有4次.
新知探究
后15 次平均数大,说明经过调整射击方法后,
小芳得高分的次数增加,平均成绩得到了提高.同理可求得后15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8.80.(2) 前15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是:新知探究
一枚硬币有两面,我们称有国徽的一面为“正面”,
另一面为“反面”;掷一枚硬币,当硬币落下时,可能
出现“正面朝上”,也可能出现“反面朝上”.
每次掷币,两种情形必然出现一种,也只能出现一种. 究竟出现哪种情形,在掷币之前无法预计,只有掷币之后才能知道.新知探究
与同桌同学合作,掷10次硬币,并把10次试验结果记录下来:(1) 计算“正面朝上” 和“反面朝上” 的频数各是多少,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计算“正面朝上” 和“反面朝上” 的频率各是多少,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新知探究
假设某同学掷10次硬币的结果如下:新知探究
正正正正那么,出现“正面朝上” 的频数是4,频率为 ;
出现“反面朝上”的频数是6,频率为
可以发现,“正面朝上” 和“反面朝上” 的频数之和为试验总次数;而这两种情况的频率之和为1.新知探究
一般地,如果重复进行n次试验,某个试验结果
出现的次数m 称为这个试验结果在这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数,而频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 称为这个试验结果在这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1.频数与频率两个基本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
表示数据.课堂小结课堂小测课堂小测解: 该班同学跳绳成绩统计表如下:(1) 按每分钟不足60 次为“不达标”, 60 ~ 90 次为“良”,
90 次以上为“优”, 编制成绩统计表(用频数和频率
表示).课堂小测(2) 计算这个班的达标率.解: 由统计表数据可知该班同学跳绳达标率为
0.3+0.675=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