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 章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12-15 20: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生物 主备教案
第2 章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教学思路:
本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可以按照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从平日熟悉的食物中思考我们如何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学生对糖类和脂质认识的基础为切入点,将学生引入新课。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平时常见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有些人在早晨空腹运动会发生晕眩 应怎么处理比较好?人的肥胖症状与饮食中的糖类和脂肪有什么关系 用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作为情境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糖类的学习上,教学方法可以是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由于糖类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接触较多,所以可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归纳整理糖类的种类和主要作用,懂得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存在糖类,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三大类。多糖的种类是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利用教材上形象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然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脂质的内容时同样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让学生了解脂质对于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结构组成和功能调节上的重要性,尽量联系人的身体健康,如肥胖、心脏病等,讨论脂肪对人体的利弊,认识脂肪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和脂肪过多造成的危害,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重要意义。
本节的最后一段内容,是对蛋白质、核酸、多糖三类生物大分子结构组成的高度概括。说明这三种生物大分子都是以单体为单位的多聚体,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具准备:
1.学生家庭的一般食谱。
2.学生查找的资料:标准体重怎么衡量。肥胖的原因。
3.平时膳食的几种食物图、几种二糖组成示意图、几种多糖的分子组成示意图。
教法、学法:
小组讨论、讲述法、合作学习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家庭的一般食谱。
2.学生查找的资料:标准体重是怎么样的?肥胖的原因是什么?
[情境创设]
某所中学早上7:00准时进行升旗仪式。校长正有声有色地发表讲话,突然一个同学晕倒了!脸色苍白。老师和同学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校医室抢救。医生不慌不忙地给他喝一杯糖水,不一会儿,他清醒了。这是为什么呢?
假如我们上午上课已经到最后一节课了,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很饿、四肢无力、思维也迟钝了)
你想吃饭了吧?吃饭后你会觉得又有了力气。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补充了能量)
[具体过程]
请观察平时膳食的几种食物图。讨论这些食物含有的能量一样吗?当你在学校参加运动会消耗了大量体力时,你认为图中能尽快为你补充能量的食物是什么?
(一)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认识图中的各种食物,讨论问题探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能够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很多,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二)通过谈话、自学和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你能列举一些你所熟悉的糖的名称吗?
2.这些糖都是同一种类型的糖吗?
3.糖都是甜的吗?
(除了我们熟悉的这些甜的糖之外,还有很多糖类是不甜的,例如淀粉、植物细胞壁的组分之一的纤维素等都是糖类。)
4.糖类由哪些元素构成?糖类可以分为几大类?每一种类型的糖类有哪些具体的糖?它们主要存在于哪种生物体上?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30~P31,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
5.学生代表上讲台讲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归纳情况,请学生填写完整如下的表格。
种 类 分 布 功 能
单糠 五碳糖 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 细胞中都有 组成DNA的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糖元 肝糖元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肌糖元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6.单糖、二糖、多糖是怎么区分的?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如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蔗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乳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课本P31图2-11)
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糖元,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课本P31图2-12)
7.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液中含有葡萄糖。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小组讨论。
临床上医生给病人输入葡萄糖液,可以为病人提供能量和营养。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命的燃料”,它在细胞内被氧化分解,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病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葡萄糖的能量如何衡量?
无论体外燃烧还是体内释放能量,1 g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约为17.15 kJ。
9.糖尿病与糖的摄取量有关吗?为什么要严格限制糖尿病人的甜味食品以及米饭、馒头等主食?有关。甜味食品含有糖,米饭、馒头含有的淀粉经消化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
10.你能否通过上网、查找书报等途径得到更多糖尿病方面的知识?
11.有人认为,吃的糖过多或吃得过饱,即使不吃肥肉也很容易引起肥胖,你认为对吗?
12.比较你们的家庭食谱,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你知道其中含能量最高的食物是哪一种吗?
(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细胞中脂质的种类和作用。阅读课文P32。
1.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什么?(C、H、O,有些含有P、N)
2.常见的脂质有哪些?(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主要分布在哪些部位?(皮下、大网膜、肠系膜)
4.在日常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含脂肪较高的植物有哪些?脂肪主要在这些植物的什么器官?(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芝麻、蓖麻等的种子里)
5.讨论:在人体的脏器周围的脂肪对人体有何利弊?
脂肪除了可以储存大量能量外,还具有隔热、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动物和人体的内脏器官。
如果人过多地摄入脂肪食物,缺少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肥胖。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心脏的负担,我们要适度摄入脂肪类食物。若多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脑、肝、蛋黄等,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 g糖元氧化分解释放约17 kJ的能量,而1 g脂肪可以放出约39 kJ的能量。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它们对人体的代谢起到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多糖、蛋白质、核酸等)
2.多糖、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什么?(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3.什么是单体?多聚体?(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这些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4.如何理解单体以碳链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
5.如何理解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作用?
[教师精讲]
糖类和脂质都是细胞内的重要有机化合物,广泛分布在动植物中,两者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有的脂类还有N、P等元素。
糖类和脂类对生命活动有不同的作用。两者都是能源物质。生命系统的一切生命现象和代谢活动都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因此它们对细胞和生物体的能量代谢非常重要。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骨架。所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课堂小结]
种类
糖类 作用
举例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种类
脂质 作用
举例
糖类、脂质与生活的联系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布置作业]
1.P33练习题。
2.请你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资料,分析产生肥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好的减肥方法。
板书设计: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元素组成 含 量 种 类 功 能
C、H、O 很少 单糖、二糖、多糖 生命活动主要能源
二、细胞中的脂类
元素组成 含 量 种 类 功 能
C.H、O(有些含N、P) 1%~2% 脂肪、磷脂、固醇 储能、代谢调节等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阅读后将不同种类的糖进行归类、总结,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围绕所产生的困惑自主进行讨论,以探求解决问题的路子和方法,培养了协作学习的精神。
3、新教材中的多聚体的概念与老教材的有出入,这一概念该如何界定?
4、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主问题与派生问题相结合的办法,将学生的思维形成核心、形成兴奋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层层探讨,让结论的获得伴随着丰富的鲜活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