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
1.浓盐酸和浓硫酸均敞口放置一周,其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 )
A.质量都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小
B.质量都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变大
C.浓盐酸质量变小,浓硫酸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变小
D.浓盐酸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浓硫酸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2.将O2、C、CO、CuO、NaHCO3、稀盐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有CO2生成的化学反应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3.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A.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B.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C.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D.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4.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错误的是( )
选项 X的物质类别 观点描述
A 碱 若X为NaOH,则盐为Na2SO4
B 金属氧化物 若X为Fe2O3,则盐为FeCl2
C 盐 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
D 金属 若X为Zn,则反应能够发生
A.A B.B C.C D.D
5.如图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水溶液的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食醋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D.皮肤被蚂蚁蛰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
6.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氨水 B.汽水 C.冰水 D.糖水
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观察到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C.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固体由红色逐渐变黑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8.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
①滤液中只含有硫酸亚铁
②滤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
③过滤所得到的固体是铜
④过滤所得到的固体是铁和铜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向一定质量的固体中加入某溶液,反应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图与如图相符的是( )
A.MnO2粉末中加入H2O2溶液
B.Cu﹣Zn合金中加入稀盐酸
C.CaCO3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
D.Fe丝中加入CuSO4溶液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
A. 水的电解
B.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向足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等质量的稀硫酸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1.“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或做法解释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B.用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乳化作用
C.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它们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D.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盐酸可用来除铁锈
B.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常用作干燥剂
C.硫酸可用于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
D.盐酸是重要化工产品
13.下列图象能够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 )
A.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C.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
14.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说明浓硫酸具有( )
A.吸水性 B.腐蚀性 C.挥发性 D.酸性
15.自然衰退型填埋是垃圾填埋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不设防渗衬层和渗滤液收集管道系统,会对地下水造成极大的污染。某校兴趣小组在调查某垃圾场周围的水体污染情况,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 )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盛有少量碘单质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汽油:固体不消失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C.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
D.向稀硫酸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1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CuO、Ba(OH)2、CuSO4 B.NaOH、HNO3、K2CO3
C.KOH、FeCl3、Na2CO3 D.NaOH、Ba(NO3)2、H2SO4
18.向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aHCO3溶液 B.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C.Fe2O3粉末 D.NaCl溶液
19.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固体硝酸铵和水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氯化钠和水
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20.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21.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物质 镁粉 二氧化碳 熟石灰 盐酸
性质 可燃性 易升华 能与酸反应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用途 制作照明弹 舞台云雾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除铁锈
A.A B.B C.C D.D
22.某稀溶液溶质可能是NaNO3、HCl、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CuCl2一定有,HCl一定无
C.HCl、CuCl2、NaNO3一定有
D.HCl、CuCl2一定有,H2SO4一定无,可能有NaNO3
2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塞,有白色烟雾冒出
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C.将铜丝插入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D.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24.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B.X可以是单质
C.Y可能是NaCl D.X可能是FeCl3
25.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稀硫酸 B.氧化铁
C.紫色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26.将稀盐酸滴入下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1)不发生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冒气泡的是 ,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或蓝绿色)溶液的是 .
(4)红色消失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写出一种金属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3)盐酸与碱反应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符号)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出一种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8.“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A探究镁带与铁粉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2)实验B中利用了铜的 性,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C中向体积相同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和NaOH溶液,证明CO2和NaOH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入稀盐酸。
(1)若a中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b中溶液变浑浊。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2)若a中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b中溶液不变浑浊。a中固体可能是 (填序号)。
A.铜片 B.锌粒 C.铁粉 D.镁条
30.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3)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该气体有两种可能:
①该气体是CO2
②该气体是 。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观察现象。
Ⅰ.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B红色粉末变黑,同时装置C中出现 的现象。则蚁酸分解得到另一种生成物是猜想②中的气体。
Ⅱ.右边导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D; 6.A; 7.B; 8.B; 9.B; 10.D; 11.D; 12.B; 13.D; 14.A; 15.C; 16.B; 17.B; 18.D; 19.D; 20.C; 21.C; 22.D; 23.D; 24.B; 25.B;
26.A;BC;Fe+2HCl=FeCl2+H2↑或CaCO3+2HCl=CaCl2+H2O+CO2↑;D;E;NaOH+HCl=NaCl+H2O;
27.盐;Fe+2HCl═FeCl2+H2↑;H+;Fe2O3+6HCl═2FeCl3+3H2O;HCl+AgNO3═AgCl↓+HNO3;
28.没有考虑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的不同;导热;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瓶②比瓶①变瘪程度大;2NaOH+CO2═Na2CO3+H2O;
29.CaCO3+2HCl═CaCl2+H2O+CO2↑;BCD;
30.红;氢氧两种;一氧化碳;浑浊;点燃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