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二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6 18:4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试大纲:手工业发展
1、紧扣考纲和课标要求,考查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以及手工业发展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2、选择题为主。
3、均以文字材料为素材设题,基础知识与材料解读结合。
高考试卷 分值 方式 考查内容
2017课标Ⅲ 4分 选择题 西汉初手工业的发展
2016课标Ⅲ 4分 选择题 明末江南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什么是手工业?
一、主要经营形态
二、主要生产部门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四、资本主义萌芽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不在市场
流通
在市场
流通
剩余部
分出售
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民间消费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具有商品生产性质,明中期后一直居于主要地位,在重农抑商环境下发展艰难。
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占绝对优势,代表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明中期之前居于主要地位。
形态 产品用途 地位 流通方式
家庭(田庄)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材料一:“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登州府志》

材料二: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水经注·比水注》
材料三: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你的判断,四段材料分别是指 、
、 等手工业经营形态?
家庭手工业
田庄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概念辨析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民营手工业
⑴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⑵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古代田庄经济
⑶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1、形成:
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评价:
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私营工商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C.明朝政府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D. 国家对工商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B
历史学家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艺
C.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A
萌芽——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等纺织工具;
纺织原料以麻、葛为主;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相当重要(祭祀蚕神、妇功)
纺织技术世界领先(素纱禅衣、起绒锦、“丝国”、丝绸之路)
官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分工细;私营作坊兴起。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黄道婆改进纺织工艺;棉布逐渐成为主要衣料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出现)
二、手工业主要部门——纺织业
知识补充
时间 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






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了当时松江地区( )
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D. 倡导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c
冶铜技术出现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期 ,水平很高
发现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冶铁业推广;炼钢、淬火技术
铁业官营;以煤炭作燃料;供风形式: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东汉初,杜诗发明水排。
煤作燃料的明确记载,冶铁炉温度提高
灌钢法
二、手工业主要部门——冶铸业
知识补充
时间 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
商周
春秋晚期
战国

南北朝

2007年、2014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一件乐器青铜铙和很精致的一柄青铜短剑。它们的出土说明了 ( )

A.当时高邮地区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 B.高邮地区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
C.3000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和乐器
D.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D
彩陶、黑陶
陶向瓷过渡
唐三彩(陶器);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青瓷、白瓷、釉下彩绘。
各具风格(五大名窑)
粉彩瓷器(康熙、雍正)
二、手工业主要部门——制瓷业
知识补充
朝代 主要成就
原始社会
商中期--东汉晚期



下图是北宋时期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著名瓷器冰裂纹瓷。这种冰裂纹瓷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
A.白瓷系列
B. 青瓷系列
C.青花瓷
D. 珐琅彩
B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从经营形态看:

从发展程度看:

从发展趋势看:

从性质上看:
官营、私营、家庭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领先世界,远销欧亚非各国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
知识提炼
材料一: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由中央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古代中国手工业为什么能得到发展?
材料二: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中国古代手工业为什么能得到发展?




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
明清以前,一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古代农业经济的推动;
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思维拓展一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像西方工业革命类似的生产力突破?
思维拓展二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B
四、手工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地区 民营某些手工业部门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16—17世纪的英格兰和同时期的中国江南地区在经济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个地区在人口结构、资源利用、资本积累方式上都无比的接近。但18世纪殖民地的突然获取,其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英格兰摆脱了与中国江南同样艰难的生态制约,就此与世界其他地区“分流”……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欧洲14、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也差不多,但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而中国却一直萌而不发,试分析原因。
国内市场狭小
自然经济
旧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
新经济因素
基本政策:重农抑商
外贸政策: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政策:
海外市场狭小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束缚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
?思想:明清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
?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并使国外市场缺乏
17世纪的松江有可能出现的是( )

A.大量精美丝织品由此运往各地
B.政府大力鼓励民间发展手工业
C.使用雇工的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D. 市民大量购买外来的洋纱洋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