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11.1 走进微观
1.如图所示,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研究更小微粒的重要贡献是( )
A.发现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
B.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发明高能粒子回旋加速器
D.提出微观粒子的夸克模型
2.水分子很小,其直径大约为( )
A.4×10﹣12m B.4×10﹣9m C.2×10﹣20m D.4×10﹣10m
3.关于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B.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C.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D.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相对静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小水珠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D.将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就是铁分子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把一枝粉笔碾细成粉末状就是分子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
D.大雾天,人们看到空气中的“白汽”就是一个个水分子
6.原子的中心是 ,带 电,核外有绕核运动的 ,带 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呈 。
7.16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发现了放射线,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 ,这三大发现揭示了 的内部结构。
8.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核外运动的 组成, 带正电, 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 电性。
9.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由科学家 发现了 ,进而认识到原子有更小的构成,即原子是由 和 组成。随后,卢瑟福发现了一种更小的粒子,命名为 ,查德威克又发现了 ,表明原子核也有更小的组成,提出原子核由 和 组成,这被称为原子结构的 模型。
10.1909年著名物理学家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旋转的 组成,虽然原子的绝大部分空间是被 所占,但它的质量却几乎全部集中在 上。
11.下列关于原子的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12.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5%,50滴这种溶液的总体积酸溶液滴到足够大的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已知油酸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则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薄层面积为( )
A.103厘米2 B.104厘米2 C.105厘米2 D.106厘米2
13.按照物体的尺寸从小到大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地球 太阳系 宇宙 银河系 B.地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宇宙
C.宇宙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D.宇宙 银河系 地球 太阳系
14.下列物体的尺寸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原子、分子、物质
B.夸克/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物质
C.夸克/电子、原子核、原子、质子/中子、分子、物质
D.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电子
15.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大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D.物质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16.分子很小,一般只有 米,通常用 米做单位来量度。
17.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又是由 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中心是 ,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 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和 组成的。
18.填表
/
19.原子核是由质子和 组成的。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若一个分子的直径 ,则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纳米碳纤维管的直径是33nm,相当于 个分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20.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甲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21.(2018?徐州)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 B.原子核带负电
C.电子静止在原子核周围 D.原子核占据了原子内大部分空间
22.(2019?呼伦贝尔)物质世界中,从宏观到微观的大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
B.银河系→太阳系→生物体→地球→电子→原子
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电子→原子
D.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地球→原子→电子
23.(2019?济南)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 )
A.关于分子结构的理论 B.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
C.关于原子核结构的理论 D.关于电子结构的理论
24.(2018?金昌)今年四月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沙尘天气,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AQI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等六项。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把PM2.5、NO2分子、电子、原子核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PM2.5→NO2分子→原子核→电子 B.NO2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NO2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NO2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25.(2018?广州)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o表示氢气分子,如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A./ B./ C./ D./
26.(2019?怀化)常见物质一般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也有进一步的结构,它是由中心的 和核外的电子构成的。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 。
27.(2018?河南)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示 单位。
28.(2016?扬州)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填序号)。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
(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
29.(2019?盘龙区二模)在原子、中子、夸克和原子核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在不同的物质状态中,其分子的状态也是不同的,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 (选填“大”或“小”)。
30.(2019?连云港一模)物态变化指的是物体受温度或其他条件的影响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解释其本质,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隔变 ,分子之间作用力变 。
31.(2019?武冈市模拟)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带正电荷(选填“质子”或“中子”),而组成质子和中子的更小的粒子叫 。
32.(2019?日照模拟)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的微粒叫 。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主要就是这种微粒的 发生了变化。
33.(2019?宛城区二模)我们已经学过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的 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荷的 绕核运动。
34.(2019?盐田区一模)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
35.(2019?兰州一模)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小的是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不同的,当它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气”)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最大的。
课课精编精练——11.1 走进微观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2.【解答】分子很小,水分子的直径是用10﹣10m作为单位来量度的,其直径约为4×10﹣10m;
故选:D。
3.【解答】A、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故A正确;
B、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故B错误;
C、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故C错误;
D、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а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故D错误。
故选:A。
4.【解答】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灰尘、小水珠和铁粉都是能够看到的物体,不是分子,因此ABD选项说法不正确,C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解答】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A错误;
B、把一枝粉笔碾细成的粉末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B错误;
C、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故C正确;
D、大雾天,人们看到空气中的“白汽”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不是水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由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即呈中性。
故答案为:原子核;正;电子;负;中性。
7.【解答】16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发现了放射线,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这三大发现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
故答案为:电子;原子。
8.【解答】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故答案为:原子核;电子;原子核;电子;不显。
9.【解答】根据课本基础知识可知: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查德威克又发现中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这被称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故答案为:汤姆生;电子;原子核;核外电子;α粒子;中子;质子;中子;核式。
10.【解答】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电子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空间,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答案为:卢瑟福;电子;电子;原子核。
11.【解答】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A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正电荷集中分布在原子核里,B项说法不正确;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C项说法正确;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D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解答】已知溶液中油酸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5%,也就是油酸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0.05%,
所以1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0.05%cm3=1×10﹣5cm3,
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薄层面积为S=/=/=103cm2。
故选:A。
13.【解答】宇宙宏观世界按尺度大小顺序排列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故选:B。
14.【解答】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夸克小于电子尺度,因此从小到大的顺序应为:夸克、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物质。
故选:B。
15.【解答】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故A错误。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就是原子,故B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C正确。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及分子间的作用力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C。
16.【解答】因分子很小,一般只有百亿分之几米,肉眼不能看到,所以通常用长度单位纳米来量度,
故答案为:百亿分之几,纳。
17.【解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故本题答案为: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18.【解答】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是最小的,距离近了,作用力也就强了,束缚得就严重了,分子只能做振动,而无法自由移动,就造成了形状和体积是固定的。而液体相对来说分子间的距离就大了一些,作用力也就不怎么强,分子就能在振动的基础上做自由移动,造成了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就更大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已经非常微弱了,可以近似地认为没有作用力,所以分子以高速向四周运动,也就造成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故本题的答案如下图
/
19.【解答】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纳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1nm=10﹣9m,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我国科学家制造的碳纤维管是分子直径的/=330,即有330个分子一个个排列起来。
故答案为:中子,1nm=10﹣9m,10﹣10m,33nm,330
20.【解答】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瓶子里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下面的气体分子会向上运动,充满整个瓶子。
故答案为:D。
21.【解答】A、B、C、原子是由位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电子构成。故A正确,BC错误;
D、原子核非常小,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故D错误。
故选:A。
22.【解答】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普通星系,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上的生物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两部分。所以物质世界中,从宏观到微观的大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电子。
故选:A。
23.【解答】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是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解答】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电子的空间尺度,小于原子核的空间尺度,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的空间尺度大于分子,所以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M2.5→NO2分子→原子核→电子,故A正确。
故选:A。
25.【解答】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氢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且分子间距大,会充满整个容器,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6.【解答】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故答案为:原子核;负电荷。
27.【解答】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的;
光年是指光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在天文观测中,通常用光年表示长度(距离)的单位。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长度(距离)。
28.【解答】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因为固态的清香剂变成气态消散在了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
(2)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冻室里冒出的冷气会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可看到有“白气”冒出,属于液化现象;
(3)寒冷的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固体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
故答案为:凝华;(3)。
29.【解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中子大;而夸克则是比中子更小的微粒,所以在这几种微粒中夸克是最小的;
通常来说,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因此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要小。
故答案为:夸克;小。
30.【解答】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体积变大,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之间作用力变小。
故答案为:大;小。
31.【解答】原子是由位于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与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故答案为:质子;夸克。
32.【解答】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物质的状态改变时,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即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分子的体积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分子;分子排列。
33.【解答】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质子;电子。
34.【解答】由图可知,A是葡萄干蛋糕模型,它是由汤姆生提出的;B是原子的核式模型,中间是原子核,核外是电子在绕核旋转,它是由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故答案为:B;原子核;电子。
35.【解答】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宇宙,最小的是太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