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11.3 探索宇宙
1.下列星球不属于太阳系的组成部分的是( )
A.地球 B.月亮 C.牛郎星 D.木星
2.图中①~⑧代表太阳中的八大行星,其中我们居住的星球是( )
A.③ B.⑤ C.⑥ D.⑦
3.下列星体中属于恒星的是( )
A.月球 B.比邻星 C.火星 D.哈雷彗星
4.(2019春?泰兴市校级期中)不久前,科学家拍摄了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下列关于宇宙和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星是运动的,恒星是恒定不动的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卢瑟福发现了电子,并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摩擦起电现象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5.如图所示,关于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B. C. D.
6.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古代人利用观察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在天空位置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心说”,其代表人物是 。到16世纪后,波兰天文学家 在长期观察研究下,创立“ ”,指出地球是个行星。后来,著名物理学家 创立了 理论,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
7.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人类认识到宇宙是一个 的天体系统。
8.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类主要是依靠、 和 来认识宇宙。
9.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就目前发现而言,太阳是 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系有 大行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 条轨道上运行。
10.地球位于太阳系第 条轨道上。
11.小明在学习了“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面包可以被捏扁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宇宙在不断膨胀
D.分子间不能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
12.小宇在学习了“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PM2.5引发雾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如图,教材中用类比的物理思想方法说明宇宙在不断膨胀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D.分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1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D.“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间有斥力
14.在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中,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了大量天文观测,支持了哥白尼的( )
A.日心说 B.地心说 C.星云说 D.大爆炸说
15.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奧秘,科学家们不懈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16.宇宙是一个有 的天体结构系统,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 年前的一次 。重要的证据之一是天文学家 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 ”。
17.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电子和 组成。而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是由更小的被称为 粒子组成。宇宙也是物质构成的,宇宙是一个有 的天体系统,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 。
18.人类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中国古代的 星图,绘制于公元705年,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 ”说。
19.已知光的速度是每秒行走300 000km,经历一年时间光行走 km,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射出,当光到达对边时所经历的时间是70 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是 km。
20.太阳系共有 大行星,我们赖以生存的 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而太阳系又是 系的成员。
21.(2019?兰州)如图所示,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了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
B.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会走向“死亡”
C.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D.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2.(2019?苏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运行,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23.(2019?眉山)下列关于宇宙、物质及其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地球运动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裂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
24.(2019?嘉兴)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是今年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在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25.(2019?衢州)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落,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是一颗行星 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C.月球表面有空气 D.月球上昼夜温差小
26.(2019?新疆)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枓。
(1)质量巨大的天体,像太阳一样,其内部一直发生着核 (填“聚变“或“裂变”)反应,并 (填“吸收“或“释放”)大量的能量,当天体的能量即将耗尽时,在自身 (填“重力”或“惯性”)的作用下发生塌缩,就形成了黑洞。
(2)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 (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箅机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的传播速度为 m/s;研究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黑洞边缘环状(明亮)部分用红色显示,红光 (填“属于”或“不属于”)光的三原色。
27.(2019?威海)黑洞是宇宙中质量很大的天体。如图,两恒星1、2发出的光在经过某黑洞附近时发生了弯曲之后射向地球,地球上的人类观测到恒星1的位置比原位置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若在黑洞的位置用一个光学元件代替它对光的作用(光学元件的尺寸可大于黑洞),该光学元件为 。
28.(2018?衢州)随着科技的进步,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正逐步得到证实。如图a、b、c,d四点分别表示处女座、大熊座、牧夫座和长蛇座四大系离银河系的距离与它们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由图可知: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 ;可推知宇宙处在 之中。
29.(2019?阜宁县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嫦娥四号探测器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被命名为“玉兔二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月球背面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并且月球背向地球的半球离地球远,受到地球的引力小。如果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不相等,那么月球上同一部分与地球距离会发生变化,使其所受地球引力发生变化。这导致月球不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即月球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由于“潮汐锁定”,使得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因此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
为了解决探测器到达月球背面后没有信号的问题,2018年5月21日,科学家把一颗叫“鹊桥”的中继卫星放在了地球和月球连线外侧的“拉格朗日点”(L2)上,在这个点上,中继卫星在地球和月球共同的引力作用下围绕地球运动,且始终悬停在月球背面的上空。这颗卫星负责地球与着陆器、月球车的通讯,为我们传回嫦娥四号的观测数据,有了这颗卫星做通讯保障,探测器才敢在月球背面着陆,这也是人类首次。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之后经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降轨,最后着陆月球。
2019年1月3日,10时15分,嫦娥四号迎来制动时刻,7500牛发动机开机,动力下降开始;10时21分,降落相机开机,开始抓拍落月全过程;10时25分,嫦娥四号转入悬停模式,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的速度逐步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为零。经历了近700秒的落月过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区着陆。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两器互拍,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采取新的能源供给方式﹣﹣同位素温差发电与热电综合利用技术结合,也就是两面太阳翼收集的太阳能和月球车上的同位素热源两种能源供给。据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主要还是太阳能板供电,使用的核电源功率还比较小,仅2瓦,与电脑上的USB接口供电能力差不多,仅在月夜采集温度的时候采用。
(1)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为什么我们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可以构建月球绕地球运行过程的动态模型,构建这个模型应抓住的关键是 。“鹊桥”卫星是靠 传递信息的。
(2)绕月运动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受到的是 (选填平衡力作用,非平衡力作用),其运动状态 (选填变化着,不变)。
(3)月球上没有空气,不能使用降落伞降落,只能使用反推力火箭产生的阻力实现探测器软着陆,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从悬停经700秒落月过程中,嫦娥四号探测器作 (选填加速,减速,匀速)运动。
(4)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上装有摄像机和照相机,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能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像,虚像)。
(5)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表面后,展开太阳能电池帆板,对着太阳方向,太阳能帆板供电时,将 能转换为 能。
30.(2019?北京)请阅读《郭守敬望远镜》并回答问题
郭守敬望远镜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漫天星光绝大多数都来自宇宙中的恒星。怎样知道这些遥远且炽热的恒星的成分呢?用光谱!我们知道,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形成一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我们称之为光谱。太阳是恒星,因此太阳的光谱是一种恒星光谱。恒星光谱包含了恒星的很多“户口”信息,比如化学成分、密度、气压、温度、恒星年龄等。恒星光谱除了包含恒星自身的信息之外,还能告诉我们恒星以及它所在的星系是在远离,还是在靠近我们,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远离或靠近的速度有多大。观测表明,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根据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可以知道这个恒星或星系距离我们有多远。
光谱望远镜是获取恒星光谱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谱望远镜是由中国天文学家自主研制的,以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名字命名的“郭守敬望远镜”,如图所示,它可以将接收到的恒星的光会聚后通过色散系统形成恒星光谱,进而获取恒星的信息。它能够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效率最高的望远镜。在刚刚过去的七年巡天观测中(所谓“巡天观测”,就好比是“给天上的星星做‘人口’普查”),郭守敬望远镜共获取1125万条光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取恒星光谱数突破千万量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音yún)的内扁外圆的结构,并取得了其他一些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和地外生命的信心!
日前,郭守敬望远镜已开启新一轮的“霸气”巡天观测征程。使用郭守敬望远镜可以“普查”银河系更多的恒星,以它的观测能力,北半球天空仍然有约一亿颗星可观测,可以让“普查”资料更全面、更详细,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银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恒星发出的光经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形成恒星光谱的现象属于光的 现象。
(2)我国科学家通过分析恒星光谱确立了 的内扁外圆新结构。
(3)已知“长蛇星Ⅱ系团“距离我们约33亿光年,它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6×104km/s,请你根据文中信息,估算远离我们的速度约为4×104km/s的“牧夫座星系团”距离我们约 亿光年。
31.(2017?贵阳)2016年9月,由我国自主设计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我省平塘县成功建成,如图所示,这一堪称超级“天眼”的建成,为人类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增添了又一“利器”,若你是这个“天眼”的操控者,你最想通过它去发现宇宙中的什么奥秘?(写出两条即可)
32.(2017?朝阳区模拟)阅读《物质的结构和尺度》回答。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
宇宙万物,从浩瀚星空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从莽莽大山到滔滔江河,从高大的建筑物到构成物质的微小的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太阳系除了包括太阳这颗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还有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星。
在太阳系所处的银河系中,有非常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除太阳以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是40万亿km,光从比邻星出发大约需要4.2年才能到达地球。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其中仙女座河外星系是离银河系比较近的一个星系。从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我们在夜空中所见到的仙女座已是200万年以前的仙女座了。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懈的追寻构成整个世界的最小粒子正是这种探索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科技馆“物质之妙”展区,通过图22甲、乙所示的展品能够使我们了解一些人类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
图甲的展品中,当同学按动启动按钮,然后旋转磁铁转盘,我们会发现管中的射线(绿色的光)并观察到射线(绿色的光)的路径随着磁铁转盘而发生变化。早在1897年,汤姆生就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出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乙的展品中,圆形展台的正前方是一个接收屏,后面是一个玻璃罩,玻璃罩里边放置了一个金箔片,再往后是一个模拟产生α粒子射线的装置。按动按钮,模拟装置会发出射线,沿着圆形轨道移动接收屏,同学们可以看到接收屏在射线的正前方时屏中的光点较多,逐步移动接收屏发现屏中的光点变少,也就是接收的α粒子的数量变少。这个实验模拟了卢瑟福的金箔实验,又称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的金箔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这就是α粒子的散射现象。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m~10﹣14m,原子直径大约是10﹣10m,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万物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尺度,都需要占据一定的 。
(2)转动图甲中操作台上的磁铁,射线的方向 (选填“会”或“不会”)跟随磁铁的转动方向而改变。
(3)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 。
A.电子 B.原子 C.原子核 D.质子
(4)(多选)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内部 。
A.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B.平均分布正电荷 C.大部分是空的 D.原子核极小
(5)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
B.太阳系、银河系、原子、原子核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太阳、原子、原子核。
课课精编精练——11.3 探索宇宙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解答】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图中的⑥是地球。
故选:C。
3.【解答】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火星是太阳系里的行星;哈雷彗星为一周期性的彗星,不是恒星;
比邻星为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
故选:B。
4.【解答】A、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也是在运动的,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B错误;
C、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但电子是汤姆生最早发现的,故C错误;
D、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再分的,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宇宙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很大,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故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故选:C。
6.【解答】古代人利用观察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在天空位置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心说”,其代表人物是托勒密。到16世纪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长期观察研究下,创立“日心说”,指出地球是个行星。后来,著名物理学家 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有了更深的认识。
故答案为:托勒密;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7.【解答】宇宙是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它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
故答案为:有层次。
8.【解答】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主要是依靠肉眼观察和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所以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球绕地球转动;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故答案为:肉眼观察,简单猜测。
9.【解答】银河系里有几千亿颗恒星,太阳为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地球处在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
故答案为:银河系;八;3。
10.【解答】太阳系里围绕太阳转动的共有八大行星,由里向外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处在靠近太阳的第3条轨道上。
故答案为:3。
11.【解答】A、面包可以被捏扁是由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但它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故B错误;
C、大爆炸理论告诉我们,宇宙在不断膨胀当中,星球们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故C正确;
D、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C。
12.【解答】A、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错误;
B、整个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中,可类比成正在打气的气球;故B正确;
C、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故D错误;
故选:B。
13.【解答】A、地球为太阳的一颗行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每个天体都在运动,所谓的静止是相对的,故A错误;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故B错误;
C、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C正确;
D、“破镜难重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没有达到分子相互作用的距离,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14.【解答】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故选:A。
15.【解答】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即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
B、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正确;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故C正确;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但宇宙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故D错误。
故选:D。
16.【解答】宇宙也是物质构成的,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哈勃最先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这种现象称之为谱线红移现象;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从而证实了大爆炸理论。
故答案为:层次;137亿;大爆炸;哈勃;红移现象。
17.【解答】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后来研究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它们又是由夸克组成的。
宇宙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距今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故答案为:原子核;原子核;夸克;层次;大爆炸。
18.【解答】人类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中国古代的敦煌星图,绘制于公元705年,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故答案为:敦煌;日心。
19.【解答】由题意知光速为c=3×108m/s;
则光一年时间内行走的距离s=ct=3×108m/s×365×24×3600s=9.4608×1015m=9.4608×1012km;
银河系的范围为:s'=ct'=3×108m/s×70000×24×3600s=6.62×1020m=6.62×1017km;
故答案为:9.4608×1012km;6.62×1017km。
20.【解答】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星系;故答案为:八;地球;银河。
21.【解答】A、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故A正确;
B、任何事物都经历一个诞生、成长、成熟、衰落、灭亡的过程,太阳和太阳系也是这样的,最终也会走向“死亡”。故B正确;
C、谱线红移现象说明,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故C正确;
D、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的恒星之一,不是宇宙的中心,并且宇宙不存在所谓的中心。故D不正确。故选:D。
22.【解答】A、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
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央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B错误;
C、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故C正确;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吸引力,故D错误。
故选:C。
23.【解答】A、地球是太阳的一颗普通行星,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故A错误;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故B正确;
C、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而不是裂变。故C错误;
D、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B。
24.【解答】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就诞生了。故选:A。
25.【解答】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是行星,故A错误;
B、月球的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环形山,故B正确;
C、月球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故C错误;
D、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的覆盖,所以昼夜温差非大,故D错误。
故选:B。
26.【解答】(1)质量巨大的天体,像太阳一样,其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并以光和热的形式将核能辐射出来,即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天体在灭亡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塌缩,就形成了黑洞。
(2)光年是天体间距离的单位,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高能射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故红光属于光的三原色。
故答案为:(1)聚变;释放;重力;(2)光年;3×108;属于。
27.【解答】(1)人眼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反射(或折射)的光进入人眼,当光线经过偏转进入人眼时,人大脑直觉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过来,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如图可知,看到的像在恒星1的上方,比原位置偏高;
(2)由题目中的图可知,恒星1、恒星2发出的光经过黑洞附近时,会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弯曲,光束变得集中,类似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在黑洞的位置可以用凸透镜代替它对光的作用。
故答案是:偏高;凸透镜。
28.【解答】(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处女座星系、大熊座星系、牧夫座星系、长蛇座星系中,离我们距离越远,那么它们的运动速度越快。
(2)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指: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并且爆炸引起了宇宙膨胀,而这种膨胀还在继续。
故答案为:越快;膨胀。
29.【解答】(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过程中,其正面始终正对地球,据此可知,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内恰好自转一周,故构建这个模型应抓住的关键是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
卫星导航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2)嫦娥四号绕月转动不是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也就是状态不断变化,所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3)使用反推力火箭产生的阻力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火箭在反推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探测器从悬停经700秒落月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安全着陆;
(4)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
(5)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1)月球自转的周期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电磁波;
(2)非平衡力作用;变化着;
(3)运动状态;减速;
(4)凸透镜;实像;
(5)太阳能;电。
30.【解答】(1)借助郭守敬望远镜的光学系统,恒星发出的光(复色光)可以分散成单色光,根据不同单色光波长的差别依次排列,形成光谱;
(2)由文中信息可知,我国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恒星光谱的分析,绘制成了一个包含636万组恒星光谱参数的星表,重新确立了银河系晕的内扁外圆的结构;
(3)由题知,恒星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它跟我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即v1:v2=s1:s2,
设“牧夫座星系团”距离我们约s亿光年,
则可得 4×104km/s:6×104km/s=s:33亿光年,
解得s=22,即“牧夫座星系团”距离我们约22亿光年。
故答案为:(1)色散;(2)银河系晕;(3)22。
31.【解答】若我是这个“天眼”的操控者,我要观测其他星球的地质特征;探测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体;陨石是从哪里来的;牛郎织女星系间距是不是在变化,它们能“相会”吗。
32.【解答】(1)由“宇宙万物,…,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知,宇宙万物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尺度,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2)由“旋转磁铁转盘,我们会发现管中的射线(绿色的光)并观察到射线(绿色的光)的路径随着磁铁转盘而发生变化”知,转动操作台上的磁铁,射线的方向会跟随磁铁的转动方向而改变;
(3)由“汤姆生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出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知,汤姆生最早发现了电子。故选A;
(4)由“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m~10﹣14m,原子直径大约是10﹣10m,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知,原子核的直径仅相当于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间。故选CD;
故答案为:(1)空间;(2)会;(3)A;(4)CD;(5)D。